作者:见月明
“好好好,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宝贝啊。”
其他人也走进地里,全方位观察,这东西要是真的,那影响可就太大了啊。
马娘娘也非常震惊,不过她明显想到了什么。
看了看朱雄英,又看了看陈景恪,突然开口说道:
“重八,我觉得民爵的事情可以慎重考虑一下。”
老朱愣了一下,也反应了过来。
不过态度却与之前截然不同,斩钉截铁的道:
“还考虑什么,推行民爵势在必行。”
第550章 外面全是革新派
对于老朱的反应,陈景恪毫不意外。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再强大的武器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有时候武器太强,还会让大家没有安全感。
但粮食不一样,对农业文明来说这就是一切。
谁能给粮食增产,谁就能封神享受祭祀。
自洪武十五年改革开始,朝廷就组建了很多实验室,研究农作物增产的办法。
之前基本都是从改良种子方面着手。
至于施肥,大家自然知道这玩意儿很好,可肥料怎么着都是不够用的。
现在有一种肥料,可以无限生产,可以全民推广。
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还不是增产三五十斤,而是直接翻倍。
在这个数据面前,民爵又算得了什么,老朱都恨不得立即给他们封神。
包括其他勋贵,此时也都不再反对民爵之事。
他们怕自己要是再反对,会损了阴德,死后下十八层地狱。
朱雄英悄悄竖起大拇指,厉害,直接掐住了大家的命脉。
陈景恪依然觉得不够,又加了一把火:
“土地轮耕是为了养地,有了足够的肥料,就无需轮耕了。”
“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全年耕种。”
听到这话,大棚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大家知道土地要施肥,没肥料怎么办?
暂停一年不种庄稼,靠自然恢复,也就是所谓的轮耕。
所以,天下的土地,永远都有一半是慌着的。
如果把这一半土地也利用起来……
“嘶……”大棚里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老朱已经不只是手抖了,浑身都在抖:
“你说的这肥料……真的能不限量生产吗?”
陈景恪点头,肯定的道:“可以,但……”
老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没有但是,倾尽一切努力,必须把肥料作坊建立起来。”
陈景恪郑重的道:“是。”
生产化肥很简单,但也很复杂。
简单的地方在于,用土法不顾后果的去做,确实也能生产的出来。
后果吗,经济效益低还是小问题……想想各种化学污染就知道有多严重了。
复杂的地方就在于环保、高效率生产。
这就要求必须从零开始,打造生产线。
这不是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而是每一个需要用到的地方,都要打造一条完整生产线。
把化肥工厂建立起来,差不多相当于建立了一整套的基础化工品生产体系。
其中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前有需要都是实验室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大大限制了理科的发展。
尤其是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应用。
目前也确实有必要打造一整套的化工产业体系了。
还好,洛下书院十几年来,已经培养出了两万多名学生。
这些人都接受过系统的理科培训,在这个时代那都是理科精英。
其中一部分没有天赋的,或选择出仕,或选择去当老师教育更多学生。
目前在书院和朝廷各技术部门工作的,有七千多人。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动用,抽调出来两三千,再把毕业生召回一部分。
组建一支五六千人的团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么说吧,前世能组建起这样一支团队的国家,都不超过三分之一。
这么多人一起努力,再加上朝廷的支持,陈景恪有信心把这套体系弄好。
而且作为过来人,他很清楚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从一开始就会把环保这个概念,植入工业中去。
大明现在是领先者,没必要搞先污染后治理那一套。
困难怕什么?
一项一项去研究,没有啃不下来的骨头。
而且陈景恪的计划还不只是如此,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对全国的基础建设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规划。
以后能少走很多弯路。
-----------------
因为化肥的插曲,大家也没了游玩的心思。老朱恨不得立即回宫,将此事给敲定下来。
还是朱雄英劝说:“大家早就在期盼着我们的到来,现在来了不见见他们,恐凉了人心。”
“况且,以后生产肥料,也要从他们这里抽调研究人员的。”
老朱这才带着大家去吃了顿饭。
饭菜很丰盛,大多都是山里打的野味。
不过很显然,老朱吃的是食不知味,扒拉几筷子就声称吃饱了。
之后就是例行的领导讲话。
将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眷组织到一起,老朱、朱标、朱雄英分别讲了几句。
三皇同时现身,还鼓励表彰大家,很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大家纷纷表示,要为大明尽忠。
这一套流程做完,老朱才带领大家离开。
回去的时候,陈景恪被喊到了老朱的御辇上,亲自向他讲述了肥料,以及工作建造的事情。
陈景恪就将自己的计划和他讲了一下,并且还拿火柴举例:
“火柴看似简单,单独造几盒也很容易。但想要大规模生产,就非常麻烦了。”
要建造采木场、要加工木料,这一整套体系都要从零开始建设。
红磷也一样,要选矿、采矿、提炼等等。
这还只是原材料,还需要交通运输配合,将材料运到一起组装。
最后的产品还要通过交通运输,送往全国各地。
产业链越完整,效率越高,运输越方便,这一盒火柴的价格就越低。
“纯手工生产,这一盒火柴得卖十文钱。如果我说的产业链能建立起来,一文钱能买十盒。”
“这套产业链不只是可以用来生产火柴,很多设备和原材料都是可以交叉使用的。”
“木头除了造火柴,还能造家具、建房子;冶炼厂还能冶炼金银铜铁等其它矿石。”
“它的很多设备,也可以为生产肥料提供原材料。”
“修好的铁路、公路和航运体系,应用面就更广泛了。”
“只要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再有什么新发明想要应用于实际,就不用再这么麻烦了。”
“到时候,所有与民生相关的东西,价格都会变得非常低廉。”
“肥料可以运送到千家万户,所有百姓都能买得起。”
“全新的衣服只需要几文钱,普通人工作一天就能买一件。”
“食盐运送到全国各地,可能只需要一文钱一斤。”
老朱听入迷,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种种画面,好半晌才说道:
“这就是生产力改变世界吗?”
陈景恪肯定的道:“是的,这就是生产力改变世界。”
老朱看着他,说道:“你说的东西,很多咱想都想不到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咱相信你的话。”
“咱还是那句话,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需要钱财就去国库里取,需要人才就让朝廷帮你找,务必要将你说的东西建造出来。”
陈景恪都有点惊讶,本以为这么大的事情,老朱起码会慎重思考一段时间。
谁知道根本就没有。
老朱痛快的有点不像是个皇帝。
不过紧接着老朱喃喃自语道:
“做到这些,应该就能平稳度过寒冷期了吧,咱能为后世子孙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一旁的徐达、傅有德等人,也都深以为然。
陈景恪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记得寒冷期,并为此忧心。
这让他不禁有些惭愧。
虽然他经常把小冰河期挂在嘴上,但那只是为了游说别人罢了。
实际上他自己对小冰河期,并不是特别重视。
很简单,大明灭亡的主因并不是气候变冷,而是士绅集团做大,收不上来税导致的财政破产。
气候变冷,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满清也同样处在小冰河期,可他们靠着屠刀完成了对全国资源的整合。
朝廷能有效的重新分配财富,坚持了两百多年,还创造了红薯盛世这一古代史最后的辉煌。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改革,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隐患。
只要大明朝廷的财政健康,面对小冰河期有很多办法可以度过。
当然,他也为小冰河期做了一些准备。
改良土豆,在黄土高原上种树等等,都能让后世更加从容的面对冰河期。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