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57章

作者:见月明

  事实上,走到焉耆大家发现还没到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发牢骚了。

  倒也不能怪他们,历时七个月走了五千多里,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了。

  不少人在路上生了病,尤其是水土不服和拉肚子,几乎人人都有。

  这是由于西域地下水偏咸造成的,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适应的。

  饮用河流里的雪山融水倒是问题不大,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

  大多数地方,都只能喝地下咸水。

  还好朝廷提前准备了大量药物,再加上有群体的照顾,才没有造成减员。

  而且西域气候干旱,很容易感到口渴。

  明明一肚子水,却依然感觉口干舌燥,忍不住想要喝水。

  为此窦大冲等人不得不一再告诫大家,定时定量喝水。

  在沙漠戈壁里把水耗尽,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种恶劣环境,也进一步消磨了大家的耐心。

  口渴的感觉,也会让人持续性烦躁。

  还好的是,大家也只是发发牢骚,倒是没人敢退出。

  因为在这里只能抱团,退出就是死。

  当宣布继续出发时,大家虽然很不情愿,可还是麻溜的起来打包行李。

  苟飞跃不停的给周围的人打气:

  “大家不要泄气,最后八百里路,我们就能到自己的家了。”

  “大壮叔,加把劲儿啊,小沙才两个月,可还等着享你的福呢。”

  牛大壮嘿嘿笑道:“你大壮叔就劲儿大,有了小家伙我的劲头就更大了。”

  苟飞跃又走了几步,对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三木婶,小云和小朵最近不闹了吧?你要是照顾不过来,就让小溪帮你带一下。”

  三木婶一手抱着一个襁褓,笑道:“放心吧,婶子能照顾的过来。”

  三木叔一边将行李固定在驴子身上,一边说道:

  “咋,看不起你三木叔是吧?我也能带孩子行不。”

  三木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虽然是两个女孩,却也因为是唯一一对双胞胎,很得大家的喜欢。

  三木本来是有点失望的,毕竟这个年代重视子嗣吗。

  可发现大家都这么喜欢双胞胎,也觉得脸上有光。

  再加上四十多岁才得了两个女儿,那也是打心眼里喜欢。

  苟飞跃就这样从队伍的前面一直窜到后面,给大家打气鼓劲儿。

  众人也都给予了回应,看起来还真有点小大人的模样。

  直到……

  “大钟叔快,小十一拉裤子里了。”

  大钟叔连忙往怀里看去,发现一切正常,哪还不知道他在开玩笑。

  倒也不生气,而是说道:“你小子可别忘了你说的话,说将来十一长大了,你可要教他识字的。”

  苟飞跃拍胸脯道:“你放心,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子。”

  这话衬托着他十二岁的年纪,特别的可乐,引得周围人一阵大笑。

  不少人拿他打趣:“呦,飞跃是男子汉了?那小溪啥时候能有娃啊。”

  苟飞跃只能落荒而逃,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有些低落的士气,被这么一打岔,也恢复了许多。

  一旁的窦大冲夸赞道:“子和,你这弟子教得好啊。”

  祁子和笑道:“是他自己聪明,这孩子从小跟着他爷爷乞讨,见多了人情世故,也最懂的看人。”

  “只是以前缺乏教导不识大礼,也没有什么目标,一直得过且过。”

  “我只是稍加引导而已,可不敢居这个功。”

  话虽如此,但脸上的自得是遮掩不住的。

  苟飞跃之前只是有点小聪明,对于是非没有明确的判断。

  至于未来,就更没有什么想法了。

  他只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大家一起走而已,主要是听苟不凡的。

  苟不凡认为户籍重要,他也认为户籍重要。

  苟不凡为了一个容身之处,带着他跑到西域,他也认为这就是对的。

  是祁子和的悉心教导,让他知道了孰是孰非,让他明白了自己正在做什么。

  乞讨时候积累的人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让他迅速成熟。

  这七个月的长途跋涉,要说改变最大的,非苟飞跃莫属。

  大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他改变的,并没有察觉到什么。

  现在回徐州找老相识,绝对会非常吃惊,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乞儿小狗子。

  而作为苟飞跃的老师,祁子和是有理由骄傲的。

  祁子和自幼读书,想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然而蹉跎三十余年也只勉强得了个秀才。

  还好这些年朝廷大兴文教,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去当地教谕那里申请办学名额。

  当然,不申请名额也能办学,但那只能算是私塾。

  这种学堂多是启蒙性质的,原则上只负责为学生开蒙。

  家长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自然不只是为了开蒙那么简单,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想系统的学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县学。

  哪家学堂能将学生送进县学,哪家书院就能招收更多弟子,赚取更多束脩。

  加入县学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考试。

  申请了办学许可,学堂就属于朝廷学政体系内的一份子,县学每年会给固定的录取名额。

  这样的学堂永远都不缺学生。

  私塾的学生是不能直接考县学的,要和社会上的读书人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名额。

  难度堪比过独木桥。

  所以家长但凡有更好的办法,都不会将孩子送进这种私塾。

  祁子和就申请指标,办了一所学堂。

  天下承平三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变革,民间已经恢复了生机。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送孩子去读书的人也就变多了。

  他的学堂不大,但也能管住自己一家的温饱。

  只是他始终有一颗做官的心。

  曾经一度想去藩属国,只是拖家带口的实在去不了。

  这次朝廷招募人来西域,通过考核立即就能授官。

  干满一定年限,就能调回。

  这次他终于不再犹豫,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之后一路顺利的通过考试,并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被授予了九品的教谕一职。

  原则上干满五年他就可以升迁回口里(关内)。

  他知道西域乃蛮荒之地,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准备。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先发掘了一个人才。

  诚恳的说,苟飞跃在读书方面的天赋只能说一般。

  但或许是因为乞讨的经历,他在社会认知、人情世故方面有着超越常人的表现。

  人情世故表现在学问上,他能结合实际,理解书上所讲的知识。

  也让他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全所一百户人家的认可。

  要知道,祁子和最初是所有人一起教的,可只有苟飞跃一个人出了成绩。

  这靠的可不全是祁子和的偏爱。

  准确说是因为他的这份天赋,才获得了祁子和的偏爱。

  作为老师,祁子和已经为他谋划了一条道路。

  先在百户所谋个官身——在口里他一个九品教谕,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可这里是西域,有很多合法的漏洞可以钻。

  更何况,窦大冲等人对苟飞跃也非常喜欢,有他们帮忙这事儿并不难。

  有了官身,以苟飞跃为人处世的能力,后面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说不定这个弟子未来的仕途,会比自己这个老师更加顺利,也走的更高更远。

  只不过这些他并没有和苟飞跃说。

  小孩子还需要锻炼,过早的和他说这些,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毕竟伤仲永的事情可太多了。

  苟飞跃还不知道老师为自己考虑了那么多,被人打趣的遭不住,狼狈逃回自己的行李旁边。

  假装帮爷爷一起整理行李。

  小溪上前帮他擦汗,又引来大家一通大笑。

  她已经能熟练的用汉语进行交流,自然知道大家在拿他们打趣。

  但无所谓。

  大家都是熟人,互相打趣习惯了。

  而且西域这边荒凉、空旷的环境,也确实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放松礼法的束缚。

  这也是西域民风剽悍、淳朴的一个因素。

  大家在西域走了半年多,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了影响。

  窦大冲等人一一检查了大家的行李,清点了人数,确定一切就绪,再次带领大家踏上了行程。

  这一路,比之前所有的路都更加难走。

  他们要面临的,是八百里的荒漠无人区,中间只有两个补给点。

  食物、饮用水都要精确计算,一个失误可能所有人都要留在这里。

  在沙漠里行走过的人都知道,踩下去还没什么。

  当脚掌想要发力前蹬的时候,沙子会下陷,卸掉一部分的力。

  也就是说,走同样的路要更加的费力气,速度也会降下来。

  身体前倾重心向前会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

  总之,现在他们每天行进的速度只有十二三里。

  不过窦大冲也没有催促大家提速,按照这个节奏,也是可以在两个月赶到的。

  更何况又不是军队行军,没有那么严格的日期要求,迟上十天八天问题也不大。

  主要是安全到达。

  大家早就知道,这一路环境会更加恶劣,但真正深入沙漠才知道,比想象的还要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