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实在解决不了的,也没必要掀桌子。”
“需知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不采纳他的学说,本身就是最严重的处罚。”
两人都奉命承教。
对于解缙的事情,朱标也给出了建议:
“天下如他这般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不尊俗流、自命清高是他们最大的缺点。”
“但他们视荣誉为生命,敢于谏言,是不错的异见者。”
“景恪经常说,当朝廷只剩下一个声音的时候,往往也是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
“朝廷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异见者,来提供反面意见做参考的。”
“对待他们要牢记一句话,可用可信不可重。”
陈景恪心中赞叹,这番话太有朱标特色了。
他才是真的将求同存异这四个字放在心里,并应用在实践之中。
只可惜,身体原因让他过早的退出了政治舞台。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历史评价也不会低。
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两人才一起离开。
毕竟现在朝廷政务繁忙,能抽出时间来看看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可能长时间逗留。
大明是真的忙,不只是朝廷忙,地方衙门、百姓也忙,就连藩属国也跟着忙。
朝廷忙着协调分配资源,同时利用这个大好的机会,刺激工商业发展。
地方衙门则是这些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要及时将问题上报。
百姓则忙着赚钱,忙着迁徙,忙着去自己新分配的土地耕作,也忙着与新邻居打交道。
陈粪叉是江西一名普通的少年,最近的心情有些大起大落。
先是周围很多熟悉的同族玩伴,被迁走去了遥远的藩属国。
他听祖辈说过,十几年前朝廷就进行过一次大迁徙。
那次就有很多族人被拆散迁走,他们陈家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很多老一辈的族人,经常缅怀当年的强大。
什么没人敢欺负他们,什么用水都得他们村用过,别的村才能用。
总之一句话,他们村就是当地的小霸王。
可是经过那次迁徙之后,这种盛况就再也没有了。
关键是,朝廷还给他们村安排了几十户异姓人家同住。
陈家村这个名字也被废弃,当地衙门还给取了个新名字,叫大柳树村。
现在提起那个凶神恶煞的晋王,老一辈的人依然忍不住打寒噤。
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惨烈。
不过陈粪叉却非常无感,迁走就迁走了呗,有什么好难过的。
而且那些人迁走,剩下的人还多分了好几亩地。
现在大家的日子不是很好吗。
但直到自己的小伙伴跟随父母被迁走,他才感受到那种怅然。
首次和老一辈产生了共鸣。
朝廷实在太……
一群小伙伴一边跑,一边冲着他大喊:
“粪叉,快点走啊,衙门过来分地了。”
正惆怅的陈粪叉有些懵,什么分地,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跟了上去:
“什么分地?”
小伙伴说道:“你不知道?狗子他们不是迁走了吗,他们家的地就分给咱们了。”
“听说咱们也都能分到地呢。”
啥?给我分地?
已经十一二岁的陈粪叉,是知道土地的重要性的,更知道自己名下有一份土地意味着什么。
所以脚下不禁加快了步伐,很快就来到了地头。
此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打眼一看,村里人基本都在了。
村正等人正在组织秩序,好几个黑皮狗子……咳,好几个差役正拿着尺子和户籍册统计着什么。
他好不容易在人群里找到爹娘,一问才知道,真给自己名下分了地。
还是足足九亩,全家的地加起来就有二十九亩地了。
哎呀……哎呀……朝廷真是太好了。
陈粪叉一刻都没有为小伙伴的离去感到悲伤,下一刻就沉浸在获得土地的喜悦之中。
全村人都在庆祝此事。
啥?被迁走的同族?
祝他们在藩属国生活愉快幸福美满,我们会想念他们的。
这还不算完,没几天衙门又来人了,宣布将在村子东北角迁徙二十户日本百姓过来。
现在要将那里的土地规整出来,并修建房屋,还要制作一些简单的家具。
村里有手艺的都可以来做工。
因为是在家门口做工,所以工钱比城里低了一倍,还不管饭。
可村里男女老少都踊跃报名参加,就连陈粪叉都被他父母给报了名。
干不了重活,那就跟着打下手。
虽然工钱只有大人的一半,可也比满大街乱跑强不是。
陈粪叉等人自然不愿意,可他们的小胳膊拗不过父母的大腿,不想吃竹板炒肉就只能乖乖去干活。
不过小孩子心思就是活泛,很快就将心思转移到了对日本人的好奇上。
“不知道日本人长什么样子。”
“听说很矮,所以都喊他们小日子。”
“我上次去城里,可是听说了,日本女人都很乖很温柔。”
“哎,你们说咱们将来是不是也能娶个日本婆娘?”
娶个日本婆娘?
陈粪叉也不禁一阵浮想联翩。
“嘿,你们一群小崽子磨磨唧唧的干什么呢?快把砖搬过来。”
一声呼喊,将他们从美梦中惊醒,连忙又投入到劳作中去。
不过内心里,也确实对即将到来的日本邻居,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
在大柳树村隔壁,有个大桑树村。
他们对迁徙就是另外一个态度了,支持,坚定的支持。
他们村的老一辈,是这么给新一辈讲过往的:
“你们是不知道啊,当年陈家村有多嚣张……”
“仗着人多别提多狂了,想打谁就打谁,俊俏姑娘都不敢出门。”
“幸好圣皇英明,派晋王过来将他们给分拆了,咱们这十里八村的日子才算好过。”
“而且把人迁走后,剩下的地大家一分,日子都变好了。”
“现在的皇帝那可是天命之君,当年他受伤可是天降异象的。”
“他登基之后,咱们的日子果然又好过了,家里也能有余粮了。”
十二三岁的刘箩斗,对这话感触并不深。
他记事起,家里的日子就已经不错了,不过新皇登基后家里确实更好过倒是真的。
他亲眼看着家里的草房换成了青砖瓦房,空荡荡的房子里也摆上了家具。
以前他的衣服,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上面补丁摞补丁。
现在每年过新年,都会添一套新衣服。
虽然淘汰下来的旧衣服,依然会改成别的样式继续穿,可至少不用捡别人的旧衣服穿了。
心理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几天村里又发生了几件大事,衙门派人过来说,要在他们村旁边安置几十户日本移民。
让他们出人去做工。
村里人那可是非常的积极,能动的都去了。
关于日本移民的讨论,也成了村子里最热门的话题。
不过刘箩斗对此却不感兴趣,他想去城里。
最近生意好做,很多人开了作坊,四处招募人做工。
薪酬开的一个比一个高,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而且作坊是没有学徒工的,进去干三个月就能拿正常薪酬。
隔壁村好几个人,都去城里做工了。
他们回来之后,讲述城里的花花世界,可把刘箩斗羡慕坏了。
只是当他将想法告诉父亲刘大脑袋,却遭到了反对。
这天他再次找到父亲刘大脑袋,说道:
“您为啥就不同意我去呢?”
刘大脑袋冷哼道:“你脑子被驴踢了?好好的百姓不当,非要去别人家当奴仆是吧?”
刘箩斗努力解释道:“不是奴仆,是去做工,签合约的工人。”
“每个月都有二十二个大子,比码头干活都要赚钱。”
“而且东家还承诺了,提供饮食和住所,每天只需要干四个时辰……”
“关键,那是城里,如果干的好我能在那里立足,咱们就是城里人了。”
刘大脑袋嗤笑道:“呵……说的比唱的好听,骗子都是这么骗人的。”
“真把卖身契签了,你还想有好?别幼稚了。”
刘箩斗争辩道:“那是合约,雇工合约,受朝廷保护的……”
刘大脑袋打断他说道:“我知道那是雇工合约,可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官商勾结?”
“到时候真出事儿了,衙门会站在你这边?”
“咱们村的驴蛋儿去做工,砸断腿被人家扔出来的事儿,你都忘了?”
刘箩斗说道:“那后来不还是赔钱了吗,而且朝廷新设了一个人权部,专门管理此事。”
刘大脑袋道:“那是他运气好,在大街上等死的时候恰好碰到御史巡查。”
“衙门的人怕影响政绩,才让那富商赔了钱。”
“就这,等钱落到他手里,也少了足足一半。”
“至于你说的那个人权部,他们也是官,是官就没好东西。”
说到这里,他气愤的道:“那些狗官都该杀,朝廷好好的政策,到他们手里就全变了样。”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