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72章

作者:见月明

  -----------------

  大战前夕,中小部落纷纷投靠处于劣势的那一方,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所有人都会深思、分析,为何那些部落会陪着秦国‘送死’。

  秦国的政策,被拿出来逐条进行分析。

  华夏的开明多元的文化,也被拿去做详细的了解。

  所有的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秦国能带来大家想要的秩序。

  之前秦国一直在努力推广自己的制度和华夏文化,效果并不明显。

  毕竟汉人的力量退出安西太久了,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秦国在这里立足太短,还无法影响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思想。

  可是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却意外的帮秦国完成了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研究什么就容易信仰什么。

  当这些人开始主动去研究华夏文明的时候,华夏思想就悄无声息的走入了他们之中。

  不过想要真正完成思想变革,还需要秦国做出更多努力。

  比如开办学校等等。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秦国还需要渡过这次难关才行。

  这么多部落归附,让秦国及其盟友的军心士气大振。

  别人都愿意相信我们,我们又何惧有之?

  秦国内部,本来有些浮动的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全国上下都开始围绕这一战进行运转,更多的青壮主动投身军伍。

  战斗力强的被编入辎重部队。

  训练不足的,则留在后方协助各项工作。

  各种物资被生产运输到前线。

  大食和波斯内部的些许动荡,也很快消失,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土克曼、库尔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统一了内部声音,派出军队前来助阵。

  等帖木儿大军到达,已经有上百个部落投靠秦国。

  而秦国一方的军队,也达到了二十七万之多。

  其中秦国本部步骑兵四万五千人,大食、波斯军八万,剩下的为其余各部联合组成。

  至少在兵力上,与帖木儿军的差距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这些消息一条条汇总到帖木儿面前的时候,他的表情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谓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发誓,等击败了秦国,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誓言归誓言,仗还是要打的。

  面对部下,他依然表现的不屑一顾:

  “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这些人里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战斗力。”

  “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只有秦国本部的四万余人。”

  “只要击败了他们,其余人不足为虑。”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军队越多越难以指挥,更何况秦国这边的联军有上百个部落组成。

  上令下达都难,更遑论配合作战了。

  所以他的部下们也是信心满满,觉得秦国覆手可灭。

  维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秦国二十七万人不堪一击。

  不过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归附弱势的秦国?

  他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来了很多关于秦国以及大明的规章制度。

  研究的结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为什么?

  大头不应该是国王和领主的吗?为什么要主动减轻赋税?

  你们当国王是为了什么?

  对待本国公民,给予一些好处是应该的。

  可对那些贱民,以及归附的异族人,为何也要如此仁慈。

  尤其是秦国‘公民’,竟然不站出来反抗?

  放在西方国家,君主要是敢让奴隶享有‘公民’的权力,公民们早就不愿意了。

  那些贵族领主们也不会同意的,这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可在秦国以及大明,这似乎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则被挤压的所剩不多。

  与其说他们是贵族,不如说是世袭官僚。

  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来反抗,这太奇怪了。

  总之,他对来自华夏的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

  与他们都不同,忽格鲁特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在帖木儿未经他同意,就割让金帐汗国土地与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他就变得沉默了许多。

  帖木儿知道是为什么。

  他很重视忽格鲁特,亲自安抚并再次许诺,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忽格鲁特也想理解对方,可心里那根刺却让他无法视作不见。

  他会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儿到底有没有将他当做自己人?

  今天帖木儿敢不经他允许,割让金帐汗国的土地,明天会不会直接将他给卖了?

  如果帖木儿一直强势,他也只能自我开解,不敢生出别的想法。

  毕竟拳头才是硬道理。

  可秦国却联系到了他。

  秦国和他的联系,其实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具体来说,是脱脱迷失复辟,他被迫下台之后,秦国就派人和他取得了联系。

  他并没有背叛帖木儿的想法,所以对秦国很不感冒。

  不过当时秦国也没有提出什么利益诉求,只是单纯想和他做生意。

  而他也确实需要来自秦国和大明的奢侈品,来拉拢安抚忠于自己的贵族。

  双方的关系就这样维持了下来。

  直到前不久,帖木儿瞒着他和维陶塔斯结盟之后,一切都变了。

  秦国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想法,选择了直接摊牌。

  帖木儿都这样了,你还忠于他?

  不怕被他卖了?

  帖木儿算什么东西?血统上来说,他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而你却是正统的成吉思汗后裔,身上流着的是黄金家族血液,就愿意这样屈居其下?

  大明威服四夷,帖木儿不过是秋后蚂蚱而已。

  大明承认了铁木真的历史地位,也承认了蒙元的历史地位。

  《华夏文明》一书里明确写了,汉人与蒙人乃兄弟,蒙元是小宗而主天下。

  就算我们为敌,那也是兄弟内部矛盾,怎能与异族勾结?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帖木儿和维陶塔斯结盟,本失了道义。

  更何况他还慷他人之慨,拿你的土地去讨好异族人……

  这些游说之词,并不算高明。

  放在以前忽格鲁特根本就不会在意,甚至还会反过来嘲笑秦国失心疯。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这些话犹如锤子,一下下敲击在他心里的那根刺上,让那根刺刺的更深更痛。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帖木儿实在太强了,而大明离安西又太远。

  或许将来大明能消灭帖木儿,可如果自己反抗,立即就会被杀死。

  等大明将来打过来,还有什么意义?

  在自己的坟头烧纸吗?

  所以,他并没有答应秦国的游说。

  却也没有擒拿、驱赶说客,而是让其隐藏身份留了下来。

  之后他就开始收集大明的一切信息。

  大明的情报并不难收集,不说往来的商贾,他部落内就收留了很多从北元逃过来的人。

  只是以前他忙于内部权力斗争,对大明并不感兴趣,也没有做详细了解。

  只知道大明很强,内部似乎也在搞变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他想了解,各种详细情报很快就汇集了过来。

  对大明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的来说,他的感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

  然后他知道了大明采用了分封制,将勋贵封在了海外。

  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将朝廷无法直接统治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

  既实现了对这块土地的有效统治,又瓦解了勋贵集团对政权的威胁,还能激励军心士气。

  可谓是一举多得。

  然后他还知道了,大明燕王被封在了身毒。

  目前燕国已经占领了身毒大部分土地,甚至派出了一支军队,试图支援秦国。

  只是被米兰沙给挡在了开伯尔山口。

  看到这条情报,忽格鲁特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岂能不知道,燕国占领身毒意味着什么。

  帖木儿将要面临大明来自三方面的压力。

  难怪他会和维陶塔斯结盟,难怪他会如此着急消灭秦国。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