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之后陈景恪就让人打造了一套,小型的蒸馏、反应器皿,用来提取大蒜素。
大蒜素,顾名思义就是从大蒜中获取的一种硫化物。
将大蒜敲碎,静置十五分钟,等待其中的元素起化学反应。
然后放在酒精里浸泡,取上层滤液。
再经过一些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了。
关键这玩意儿没有啥副作用,就算提取失误,最多就是没效果,也不至于会死人。
不像青霉素一类的,纯净度不够,堪比烈性毒药。
这也是陈景恪不敢搞抗生素的另一个原因。
提取过程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
陈景恪也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弄出比较可行的生产流程。
最终得到了浓度还可以的大蒜素。
徐达对他倒是很信任,直接就要服用。
陈景恪却坚持先试药再说。
于是从监狱里找了几个带伤的囚犯,服用之后发现效果出奇的好。
几个快要死于炎症的犯人,服用几日之后,竟然相继好转。
几个轻症的,直接痊愈了。
这效果好的,陈景恪都有些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古人的身体还没有经过抗生素的洗礼。
即便是低浓度的大蒜素,对他们来说效果也非常显著,堪称神药。
亲眼见到大蒜素的药效,朱元璋、徐达等人再次震惊了。
他们想到这种药会有效果,却没想到效果竟然如此明显。
同时做试验的,还有中药消毒剂。
效果虽然没有大蒜素好,却也依然有着显著改善。
关键此物制作简单,将药材准备好放在大锅里煎煮就行了。
药汤可以喷洒在空气中阻断病气传播,还能用来洗伤口治疗炎症。
朱元璋当即就决定,将消毒剂作为军中常备药物。
至于大蒜,也要准备一些。
虽然大蒜素药效时间短,制作过程也较为复杂没办法大规模推广,但可以少量制取用来治疗重伤员。
两种药配合着来,效果最大化。
但随后一件头疼的事情来了。
“陈景恪屡立大功,咱之前说要压一压他,将来一并封赏。”
“可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你说咱该赏他点什么好?”
“要不就和标儿说的那般,让他当个驸马?”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你这是封赏吗?分明是恩将仇报。”
朱元璋顿时不乐意了:“妹子你这话咱可不爱听,娶咱的闺女还委屈他了?”
“你要这么说,咱还不乐意让他当这驸马了。”
马秀英翻了个白眼,正色道:“一直压着不封也容易冷了人心,不过他年龄太小,直接授官对他并不好。”
朱元璋说道:“咱为难的地方就在这里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官场太早出头,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马秀英笑道:“没办法封赏他,就封赏他父母啊。”
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哎呀,你看我都糊涂了,忘了可以推恩父母。”
“朕这就下旨,封他母亲冯氏为五品诰命。”
马秀英摇头道:“低了,按他的功劳,少说也是三品淑人。”
“不过考虑到他的年龄,就封为四品恭人吧。”
一来是封的太高容易惹人嫉妒。
二来陈景恪将来肯定还会立功,现在封的高了,未来就封无可封了。
至于为何只推恩母亲,不推恩父亲。
这也是古代的规矩,一般情况下不会推恩活着的男性长辈。
朱元璋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了,咱这就让人拟旨。”
马秀英说道:“那么着急做什么,你想好都写哪些功劳了吗?”
朱元璋不解的道:“不就是给你和英儿治病,再就是献神药吗?”
“内阁、科举、宝钞献策之事,暂时不宜被外人知晓,只能先隐而不露。”
马秀英点点头,又摇头道:“算你没糊涂到家,我生病的事情也不能提。”
朱元璋略微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缘由:“也是,若让外面知道你身患重病,恐怕群臣立即就会人心惶惶。”
正在他整顿朝纲,群臣的心神本就崩的很紧。
马秀英是群臣心中最后的庇护所,她出任何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行,那就只写救治英儿和献神药的功劳吧。”
“而且这两个功劳,也刚好够封四品恭人,不会惹人非议。”
之后朱元璋下旨,陈景恪先是救治太孙有功,现在又献上神药,两功并赏,封其母冯氏为四品恭人。
当礼部官员,带着圣旨和恭人的服饰、印信等物,出现在大门口的时候,冯氏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反而是之前跳脱不靠谱的陈远,表现的出奇稳重。
在礼部官员的指点下,完成了册封仪式。
陈景恪也是事后才得知此事,心下也很是感动,赶紧找到朱元璋谢恩。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勉励他一番之后,就特意给他放了几天假,回家陪伴父母。
陈景恪没有耽搁,立即出宫赶回家中。
一个四品诰命妇人的册封,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但必然会有很多人来家中拜访送礼,试图拉上关系。
想一想范进就可以了,他只是中了举人,本地大户就纷纷来结交。
又是送田,又是送钱送仆人,还有人要自卖为奴。
更何况是一位四品的恭人,且陈景恪还是太孙伴读。
来走动的人只会更多。
陈景恪就怕他们不懂这里面的套路,被人给骗了。
到了家门口,发现外面排了很长的队,这些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心中更是担忧。
第88章 做人
陈景恪从后门回到家中,却惊讶的发现家里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混乱。
怎么回事儿,莫非我爹娘被人灵魂穿越了?
这样想着他来到堂屋,当看到母亲冯氏身边站着的人时,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孙氏,徐达的妾室。
徐达的原配病故,续弦因为犯事被老朱杖毙。
孙氏最为受宠,且还生下一个儿子,虽然没有被扶正,却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徐家后院之主。
之前给徐达治病的时候,他们就见过几次。
她出现在这里的目的,自不用多说。
冯氏也看到了他,高兴的道:“小恪你回来了,快来见过你徐伯母。”
“家里多亏了她,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陈景恪顿了一下,郑重下拜道:“伯母,家中的事情,麻烦您了。”
听到这声伯母,孙氏露出喜悦的笑容,道:“嗐,你都喊我伯母了,还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
然后解释道:“徐郎知道你在宫里脱不开身,怕姐姐忙不过来,就让我过来帮帮忙。”
陈景恪感激的道:“魏……徐伯伯有心了,待忙完了这一阵,我一定登门道谢。”
徐氏意有所指的道:“你徐伯伯正念叨你呢,若你真想谢啊,就现在去看他。”
说着朝门外排队的人群看了一眼。
陈景恪顿时心下了然,这些人表面是来祝贺冯氏获封诰命妇人的,实际上都是冲着他来的。
如果他不在家,冯氏和孙氏能替他挡掉大部分的麻烦,还不会得罪人。
如果他在家,有些人就必须亲自见。一个不好,还容易得罪人。
关键是他年龄太小,太孙伴读的身份又敏感,远未到抛头露面广交人脉的时候。
保持家底清白的身份,才是最有利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感激的道:“谢伯母提醒,我知道了,这就去看望徐伯伯。”
又和冯氏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就再次从后门离开。
怕被人瞧见堵住,他走出很远才停下来。
孙氏出现在自己家里,确实很让他意外,但也让他放下心来。
其实他自己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还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有孙氏帮忙应对,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有她带着,自家母亲能更快的适应现在的身份。
不会因为懵懂,触犯某些规矩。
因此,他心中对徐达和孙氏更加的感激。
同时也为徐达的为人处世,发自内心的敬佩。
从来不贪功不揽权,也从不私下结交百官,更未听说过徐家有人嚣张跋扈欺凌百姓。
帮助别人,也是这么的悄无声息。
难怪朱元璋一直这么信任他,还让他镇守北平,亲自教导朱棣。
要知道,军中大将私下结交藩王是死罪。
尤其是徐达和朱棣还是翁婿关系,更是不允许私下相见的。
周王朱橚私下去见自己的老丈人宋国公冯胜,就被朱元璋严惩。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冯胜遭到怀疑,没多久就步了蓝玉的后尘。
虽然朱橚和冯胜的案例有些特殊,但也足见朝廷对这方面的防范很严厉。
所以,徐达的待遇在大明可以说是独一份的。
这就是会做人带来的好处。
仅此一点,就值得自己终生学习。
徐达的宅院离大功坊并不远……准确说,大功坊就是因为徐达住在这里,才得名。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