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9章

作者:见月明

  另一边,朱雄英悄悄对陈景恪说道:

  “老爷子这气不像是假的,你写的这篇文章杀伤力确实大啊。”

  陈景恪不确定的道:“不会吧,这不是太上皇让我写的吗。”

  “还让我写的犀利点,这样他发怒才合情合理。”

  朱雄英幸灾乐祸的道:“那你也不能专门戳老头子的痛处啊。”

  “等着吧,他肯定收拾你。”

  陈景恪不禁缩了缩脖子,不会吧,老朱应该没这么小气吧。

  是的,这篇文章出自陈景恪之手。

  目的就是打乱儒生们的计划,同时给老朱创造一个发怒的机会,不露痕迹的对大明周报编辑部来一次大换血。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将儒生们给吓住,让他们不敢往道德制高点上爬。

  完全不用担心。

  权力就是最好的诱饵,即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危险,依然会有无数人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可能前赴后继。

  更何况,就算他们怂了,大不了再写几篇文章引领一下。

  只要他们对权力还有渴望,就不可能逃得掉。

  朱元璋表现的非常生气,根本就没有给解缙预留多少时间。

  旨意下达的第三天,吏部就将所有的手续给办好了。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赶紧滚蛋,一天都别耽搁。

  于是,解缙在离新年只有十天的情况下,带着随从踏上了前往淡马锡的船。

  这天近千人来为他送行,陈景恪和方孝孺自然也来了。

  只不过他们两人没有露面,而是在远处目送解缙的离开。

  等船消失在江面,方孝孺转头说道:

  “说吧,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陈景恪不动声色的道:“还能做什么,替换一批守旧官吏。”

  “打压一下儒家,为我的大同世界推行创造条件。”

  “这些缙绅应该都和你说过了吧,还问我做什么。”

  方孝孺严肃的道:“缙绅虽然学识渊博,为人也很聪慧,然还是太方正了。”

  “以太上皇的性情,想做这些根本就不会如此拐弯抹角。”

  “他会直接下令去做,根本不会管别人反对与否。”

  “现在他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必然有更大的谋划。”

  “啪啪啪……”陈景恪不禁鼓掌道:“希直兄自从放弃恢复周礼的念头,是愈发的聪明了。”

  “事情果然瞒不住你。”

  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动,追问道:“你们到底要做什么?”

  陈景恪笑道:“其实本来也没打算瞒你,因为这件事情必须你……准确是说大明周报配合才行。”

  “本来我还想着,如何开口说与你听,不成想你竟然看出了破绽。”

  方孝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陈景恪笑了两声,感觉无趣,就耸了耸肩说道:

  “走,去我家再详细说与你听。”

  于是两人就来到安平侯府,陈景恪下人全部离开,未经允许不可靠近。

  才与方孝孺说出了最终目的。

  “……这次的目标是孔家和儒家。”

  “嘶。”方孝孺倒吸一口凉气,道:“你们……想过后果吗?”

  陈景恪说道:“所以要做好万全准备。”

  “军方的调动已经开始,确保不会发生动乱。”

  “只要乱不起来,儒生的反抗就毫无用处。”

  方孝孺下意识的问道:“打压儒家之后呢……”

  话才说一半,他陡然醒悟过来,不敢置信的道:

  “太上皇竟然如此相信你?”

  显然,他也想到了用大同世界替代儒家。

  可正因为明白,才更加觉得不可思议。

  倒不是他觉得大同世界有问题,而是这部书还未发表,没有任何的基础。

  没有人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兜住底。

  万一兜不住呢?恐怕会引起巨大的动荡。

  这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不愿意见到的。

  你见过哪个得国的君主,希望国家产生动荡的?

  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力求让国家安稳。

  朱元璋虽然雷厉风行,可他的目的也是让国家稳固。

  现在这般激进,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极度信任陈景恪。

  相信他的大同世界能兜底。

  这种信任,太不可思议了。

  陈景恪也在暗暗观察方孝孺,见他的注意力,一直在大同世界上,心中暗喜。

  很好,一点都没有关心孔家和儒家,显然在内心里他已经彻底摆脱了儒家标签。

  是个不错的盟友。

  事实上方孝孺对孔家确实不怎么感冒,他最早就是要求恢复周礼。

  周礼的创造者是谁?

  周公啊。

  甚至儒家最早赞颂的圣人,一直是周公。

  这就好比,基教是耶稣创造的,但他们信仰的神灵是上帝。

  儒家也是如此,孔子创造了儒家,他们歌颂的圣人是周公。

  直到唐宋时期,孔子在儒家的地位才超过周公。

  作为矢志复兴周礼的方孝孺,最尊崇的自然是周公。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反孔子。

  他并不反孔子,还很尊重孔子,只是对孔家不感冒而已。

  说白了,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

  他向来分的很清楚。

  后来他开创唯物学,正式自立门户,对孔家就更无所谓了。

  朝廷要灭孔家,他一点意见都没有。

  打压取代儒学,他也一样没有意见,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已。

  唯物历史学早就揭示了这一切。

  陈景恪也正是因为明白他的想法,才让他来接替解缙掌管大明周报。

  但猜测归猜测,此时亲耳听到方孝孺的保证,他还是很高兴的。

  于是说道:“太上皇不只是要对官僚体系大换血,思想界也是一样。”

  “不只是我的大同世界,你的唯物学一样是受益者。”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你的辩证法思想让我明白了,单纯的唯物论其实有失偏颇。”

  “现在我正在想办法对这方面进行完善。”

  “在完善之前,是无法承担引导华夏文明重任的。”

  “若不用儒家,只有你的大同世界才有希望接过这个重任。”

  “所以……”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道:“我这里你放心,会全力配合你们。”

  “但我希望,你们对儒家只是打压而不是彻底消灭。”

  陈景恪露出笑容,说道:“怎么可能,儒家引导华夏思想上千年,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

  “更何况,我的大同世界,就是基于儒家思想推陈出新得来。”

  “真彻底消灭儒家,大同思想也同样无法存在了。”

第456章 上钩

  陈景恪明确告诉方孝孺,这次的目标实为孔家和理学。

  对于儒家,只是打压逼迫他们自我革新。

  这让方孝孺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虽然他叛出儒家自立门户,可内心里对儒家依然有很深的感情。

  其二,儒家思想继承周公思想,统治华夏两千年,已经和华夏融为一体。

  真彻底废了那华夏还是华夏吗?

  所以他并不希望儒家被彻底废除。

  至于孔家和理学……

  作为一个崇尚周礼,一度要求全面恢复周礼的人表示,这俩是什么玩意儿。

  在得到陈景恪的保证后,他再无后顾之忧,加入了计划之中。

  他加入进来的原因也并不复杂。

  既不是打击孔家,也不是针对理学。

  而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助于推广他的学说。

  其二,为了大同世界。

  他觉得这样的思想,就应该推行天下,取代保守的理学。

  况且,这部书是陈景恪所著不假,可他也全程参与了后续的修缮,并提出了不少建议。

  陈景恪还在某些他有重大贡献的篇幅里,将他的名字并列写在了作者栏。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希望大同世界发表。

  老朱那边得到消息后,立即下旨擢其为翰林院学士、大明周报总编撰。

  这个任命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以理学为首的读书人的反对。

  他们从学问、人品等等方面,对方孝孺进行抨击,言必称‘儒家叛徒’。

  方孝孺天天和人互喷,什么难听话没听过,直接无视了他们的言论。

  反手就给老朱递上了一份名单,全都是翰林院、大明周报理学派的中坚力量。

  要求将这些人全都替换了。

  原因非常简单,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