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不过也许是前面的马屁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陈景恪一直以来的影响,他并没有发火。
只是嘲讽了一句:“书生之见。”
这让陈景恪松了口气,继而心中升起浓浓的喜悦。
当皇帝认可了,‘军队非一家一人之军队’这个概念,那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这可以说是思想界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也可以说是一次先贤思想的本意回归。
先贤在《六韬》里就明确提出: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可是随着皇权的加强,这句话再也没有人敢公然提出来了。
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力量强大,他们嘴里的‘天下人之天下’也是加了限定词的。
所谓‘天下人’指的是士族,而不是万民。
后来士族政治终结,这句话彻底没人敢提了。
此时解缙和方孝孺重新提起这个观点,即便是夹杂在吹嘘朱元璋的词汇里面提。
也可以说是冒着杀头危险的。
文章发表之后,解缙和方孝孺都写好了遗书。
其中一封就是写给陈景恪的,向他道歉并求他尽可能保住家人性命。
等了足足一天,都没有锦衣卫上门。
两人相视大笑,成了。
然后取出遗书烧毁。
永远不要低估政治人物的敏锐,看到这篇文章这句话的时候,无数人都露出震惊了。
其震撼程度,远超朝廷派神机营去赈济灾民。
这话你也敢说吗?
当年孟子被移出文庙的事情你们都忘了?
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场血雨腥风。
然而……等了一天一切风平浪静。
这太不正常了,莫非是太上皇没有看到这篇文章?还是说没有留意到这句话?
有关系的人,开始四处走动打听。
不怪他们敏感,而是这件事情的意义太过不一般了。
表面上它就是一句话,可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崛起。
就有人打听到了陈景恪头上,毕竟都知道他和皇家的关系。
陈景恪自然也明白他们这么着急的原因,不过他也不能直接透漏皇帝的意思。
否则就是处事不密。
所以,他只说了四个字:“书生意气。”
但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书生意气?
书生意气好啊,可太好了。
天真的变了。
不管为什么朱元璋的思想前后变化这么大,只要他变了就足够了。
最高兴的当属理学派,圣王真的要诞生了吗?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莫非要再次出现了吗?
谨慎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但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么了。
不过时间并还是太短,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开来。
目前大家的注意力,依然在军队赈灾上面,讨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块。
随着报纸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论。
然后出乎意料的地方来了。
在地方上,普遍是支持朝廷政策人占上风。
更准确的说,大城市反对派占上风,小城市支持派占上风。
面对这种情况,老朱的看法很简单:
“城里人日子过的好,忘了当年的苦,该让他们也吃吃苦头才对。”
陈景恪叹息一声,说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尽然。”
“乡下人见识少,没有那么多看法,他们更愿意相信朝廷。”
说难听点更容易盲从和被裹挟。
“城里人见多识广,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看到这么做的坏处。”
“然后在面对抉择的时候,他们更懂得趋吉避凶。”
老朱对这个回答显然很不满意,冷哼一声道:
“城里人多奸诈之徒,不可过于信重。”
陈景恪唯有苦笑,老朱的话也不能说有错,但确实太偏颇。
还好,朱雄英比较冷静,若有所思的说道:
“所以治理城镇和乡村,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陈景恪欣慰的道:“是这个道理,要因势利导。”
朱雄英点点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想谈论,也要等到调查过后,掌握了一定的数据才行。
现在说这个,很难说到点子上。
他转而说道:“这一期的报纸应该送到神机营了吧,不知道将士们有何看法。”
陈景恪说道:“我已经派锦衣卫快马加鞭追赶,应该快要送到了。”
“不过也不能只盯着神机营,别的军队也要展开相应的宣传了。”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我已经给抚慰使下达命令,让他们围绕神机营进行宣传。”
“最近几期的报纸,必须要读给所有将士们听,务必让他们领会到朝廷的深意。”
听着两人讨论国家大事,老朱在一旁默然不语。
只是当目光扫过一份奏疏的时候,眼睛里浮出暴虐之意。
乖孙啊,咱不是恋权,是想利用这次掌权的机会,为你扫除最大的一个障碍。
一个之前被有意忽视,却又绝对无法绕过的障碍。
第449章 勋章
深夜,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卷宗脸色铁青。
本来他退位之后,已经搬离乾清宫。
只是朱标情知自己不可能再执掌皇权,苏醒后不久,就执意搬出了乾清宫。
朱元璋虽然很不情愿,但为了方便处理政务,还是再次入住此地。
洪武大帝的精力有多充沛,前世已经证实过的。
自打他搬过来,每天晚上乾清宫的烛火都要亮到二更末。
但像今天这样,三更都快过完了还没歇息,也属实罕见。
内侍也全部被撵了出去,只有蒋瓛一人伺候在身旁。
房间静悄悄的,只有朱元璋翻动卷宗的声音。
过了许久,老朱突然说道:“蒋瓛,你怕死吗?”
蒋瓛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怕,臣就是贱命一条,幸得陛下恩宠方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唯有以死相报。”
朱元璋不置可否,指了指手里的卷宗,说道:
“那如果咱让你去查此事呢?”
蒋瓛的眼睛里,难以控制的流露出忌惮之色,迟疑着没敢回答。
朱元璋嘲弄的道:“你还是怕了。”
蒋瓛脸色浮出屈辱之色,下跪说道:“臣不是怕死,实在是对方势大,臣怕连累家人。”
老朱面露释然之色,说道:“是咱误会你了,起来吧。”
蒋瓛并没有起身,而是说道:“这大明是陛下的,只要您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若您真的决心要动他们,臣甘为马前卒。”
老朱反问道:“不怕家人遭殃了?”
蒋瓛面色悲伤的回道:“怕,但他们享受了朝廷的恩德,理当为朝廷牺牲。”
老朱很是满意这个回答,说道:“很好,不过咱也不能真的不顾你家人的死活。”
“过几日会有一批物资送往燕国,让你的家人一起过去吧。”
“咱会吩咐高炽,隐瞒你家人的来历,并在王府为他们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
“他的人品和能力你是知道的,应该信得过他。”
蒋瓛‘咚咚咚’磕了三个头,说道:
“谢陛下,臣死而无憾。”
朱元璋起身亲自将他搀扶起来,说道:
“这几日就不要来宫里了,好好陪陪家人,享一享天伦之乐。”
“等送走家人,再来宫里见我。”
蒋瓛起身说道:“臣告退。”
目送他离开,朱元璋露出一丝冷笑:
“当年咱让天地变了颜色,今日就再为这天下换一换心。”
-----------------
最新一期的大明周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
还有一部分,被送往各军。
其中一支锦衣卫,快马加鞭追上神机营,将报纸送到了徐允恭手里。
他看过之后,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决心。
同时也松了口气,做思想工作的教材,有了。
作为全军统帅,他一直在关注将士们的心理变化。
因为按照军功计算的缘故,将士们对此行并不反感。
毕竟打仗是军功,救灾也是军功,而且危险性还更小。
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大家之所以愿意,不是因为什么族群大义,而是军功。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