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3章

作者:见月明

  思想工作做好了,才能降低发生哗变的概率,才能让将士们爆发战斗力。

  然后就是合理的救灾措施,各种工具器械之类的,能准备的都要尽可能的准备好。

  还有各种物资也要跟得上。

  林林总总,他说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才结束。

  老朱见他考虑的如此周到,心中的担忧也放下来不少。

  这说明陈景恪不是一拍脑门想到的主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看,他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很少出错。

  接着老朱又详细询问了一些细节,对如何救灾心中有了大致的了解。

  之后他招来内阁学士以及蓝玉、汤和、傅有德、冯胜等人,商议军队抗灾救民之事。

  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很显然,大家都怕发生兵乱。

  陈景恪出面,解释了出动军队的原因,以及大致的方略。

  但很显然,群臣丝毫不为所动。

  倒也不能说他们冷血,而是不敢冒险。

  只要军队不乱,出再大的事儿国家都亡不了。

  军队乱了,多少善政都补救不回来。

  别的事情都能赌,唯独不能拿军队赌。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靠这些说服不了他们,所以他还准备另外一套说辞:

  “未来天地会发生一场大变故,类似的天灾会变多。”

  “如果今日朝廷不敢尝试探索出更多道路,将来子孙只能坐困愁城。”

  群臣:???

  你什么意思?

  平日里对神神道道最不屑的安平侯,竟然也开始搞玄学了是吧?

  马上就有人质疑:“安平侯勿要危言耸听。”

  “你说有大变故,那么请问变故是什么?何时会发生?”

  就连铁杆盟友徐达和邱广安,都认为他是故意吓唬大家的。

  陈景恪却默然不语,温寒变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没有得到老朱的允许他是不能随便说的。

  就在众人以为,他谎言被拆穿无言以对的时候,老朱却开口了:

  “你们知道夏虫不可语冰吗?”

  众人脸色一变,这是贬义词,老朱用在这里岂不是再嘲讽他们短视吗?

  老朱没有理会他们的想法,继续说道:

  “夏虫寿命短暂,不知道有冬天。”

  “在天地面前,人与夏虫何异?”

  “不过人毕竟不是虫,人有思想能言语能写字,能将见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传给后世。”

  “后世人可以根据先贤的记录,窥探到有冬天存在。”

  “只不过,能够从史书中窥探到这个奥秘的,凤毛麟角。”

  众人终于明白,朱元璋不是在嘲讽他们,可随之而起的是满腹疑惑。

  什么意思?

  听陛下的话,似乎在史书中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可到底是什么东西?

  竟然让陛下甘冒天险动用军队去抗灾。

  陈景恪却知道,老朱这是准备摊牌了,不禁再次为他的魄力感到敬佩。

  朱雄英也是差不多的态度,不过他更多了几分兴奋。

  终于要摊牌了吗。

  以后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更方便了。

  而且一旦证实了温寒变的存在,哪怕只是让大多数人相信它存在。

  以后文武百官做事,都会情不自禁的考虑到这个周期变化,并为之做准备。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将迎接温寒变,列入百年计划里去。

  到时候,百官将被逼着具备长远视野——横跨百年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保守派也会变成革新派。

  革新派将会彻底压倒保守派。

  大明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李善长等人却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老朱说的到底是什么。

  而且老朱看起来神神道道的,也让他们有些担忧。

  莫不是入魔了?

  汤和仗着和朱元璋关系最亲近,开口问道:

  “上位……咳咳……不知您在史书中发现了什么大秘密……咳咳……”

  听到汤和接连咳嗽,老朱关切的问道:“你身体不舒服吗?”

  汤和不在意的道:“谢上位关心,偶感风寒不碍事的,还是国事要紧。”

  最近家里人接二连三生病,让老朱对这方面有点敏感,闻言立即对陈景恪说道:

  “景恪,先给汤和诊治一番。”

  陈景恪不顾汤和反对,为他做了一番诊治,确实是伤寒没有太大问题。

  “但你阴虚阳盛,虚火内炽……还需好生调理才好。”

  然后还给他开了一副药。

  汤和可不敢和陈景恪倔,道谢过后小心的将药方收起。

  见他无事,老朱也放下心来。

  没有直接回答汤和的提问,而是从回头从桌案上拿起一沓文件,分别递给几人。

  文件不厚,也就十来页的样子。

  上面详细罗列了从夏商周以来,所有有文字记录的,显著的异常气候。

  几人很是疑惑,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记录和东南这场台风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继续往下翻看,到了末尾却看到了一段总结。

  气候以约三百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变化,三百年寒冷期,三百年温暖期。

  气候极端异常的时期,是温寒变过度时期。

  所以极端气候过去之后,要么迎来温暖期,气候稳定风调雨顺,王朝盛世到来。

  要么迎来寒冷期,气温偏低,降雨减少,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

  往往会送走一个时代。

  当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李善长等人是何等的震惊可想而知。

  他们连忙重新翻阅前面的历史记录,心里默默计算时间。

  发现,竟然真的暗合最后的结论。

  虽然周期不是准确的三百年,但大致在这个范围之内。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敢相信这个记录是真的。

  这时,朱元璋的叹息声传来:

  “很不幸,大明正处在由暖转寒的节骨眼上。”

第446章 太子的强硬

  李善长等人面面面相觑,即便老朱亲自开口,他们依然不敢相信。

  实在是此事太过玄乎了。

  关键是,从来都没有人提过。

  现在突然有人说,哪怕部分证据摆在眼前,他们也会怀疑。

  陈景恪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对此他能理解。

  既然老朱决定摊牌,他也没什么顾虑了,主动站出来说道:

  “我知道诸位一时间很难接受此事,但真相就是如此。”

  “在天地面前,人类和夏虫没有区别。”

  邱广安一脸难色:“陈侯,不是我不愿意相信,实在是……”

  陈景恪微笑道:“我知道,换成谁都会如此。”

  李善长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

  “上位,请恕臣不敬之罪,可还有别的证据?”

  言外之意就是,仅凭这些证据很难说服人。

  老朱也没有生气,而是说道:“此事乃景恪所发现,让最为了解,就让他为你们解释吧。”

  对此众人都丝毫不觉得意外。

  陈景恪一身所学神秘莫测,当世也只有他能提出这样震惊世人的发现。

  关键是还能说服以固执著称的老朱。

  陈景恪已经不是第一次论证小冰河期的存在了,而且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搜集相关信息。

  此时对这一套论证模式已经娴熟于心,而且证据也更加齐全更有说服力。

  当即,他就从头到尾详详细细的,为大家讲解了一遍。

  先讲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差异,从气候到动植物布局等等方面,全方位解释。

  以此让他们了解,什么叫温寒变。

  然后又按照时间线,将从夏商周时期到目前的气候、动植物分布记录,全部罗列出来。

  证据可以说非常详实了。

  甚至具体到了,某一条证据来自某本书某一篇记录。

  不只是用嘴说,他还找来纸笔,划出了一条曲线。

  用曲线直观的展现了气候变化规律。

  等曲线到达大明时间节点的时候,正好处在温度下降的大滑坡上。

  “大约五十年后,气候将进入温寒变交替时期,极端气候会频繁发生。”

  “这个极端气候期将会持续五十年左右。”

  “大约百年后,大明将正式进入寒冷期。”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陈景恪讲的很详细,他们终于听懂这个温寒变是怎么回事儿。

  且不论真假……假设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