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79章

作者:见月明

  你觉得我们马穆鲁克突厥统治者,会在乎埃及大食奴隶的命吗?

  我们现在正愁人多,养不活呢。

  柳芸娘说道:“此事或许可以借助那些犹大的力量,我想他们也很希望这条运河挖通。”

  那可不,凡是重视商业的群体,都能意识到这条运河的商业价值。

  犹大必然是最积极的。

  -----------------

  就在朱樉他们商量着下一步战略的时候,大明这边也陷入了欢庆之中。

  不是过什么节日,而是太子即将大婚。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黄历4090年(1395),也就是建章五年。

  准太子妃徐妙锦终于到了及笄的年龄。

  早就迫不及待的朱雄英,第一时间找到马娘娘哭诉:

  “东宫的后宫无主,我无法专心国事啊。”

  马娘娘是什么人啊,哪能看不出自家大孙子打的什么鬼主意。

  不过徐妙锦的年龄也确实到了,是时候为他们大婚了。

  否则外界还不知道要怎么传呢。

  她一点头,这事儿基本就定了。

  于是徐允恭入宫,将妹妹接回了家中。

  这是规矩,女子必须在娘家坐轿,被抬到夫家。

  这才是完整的礼节,皇家也不能例外。

  更何况现在娶的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礼仪方面更是不能疏忽。

  然后就是各种流程,自然是一路顺畅。

  钦天监给出的吉日是三月十二,还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是足够的。

  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为这场婚礼做准备。

第437章 无题

  “嘿嘿……哈哈……”陈景恪时不时的发出古怪的笑声。

  朱雄英一开始还假装听不到,时间长了终于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恶狠狠的道:

  “给我闭嘴,再发出这种怪声,我把你嘴给缝起来。”

  陈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气了,太子殿下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劳资不就娶个媳妇吗,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过等陈景恪出去排洪的间隙,牛二虎悄悄的说道:

  “殿下,您真生气了?”

  朱雄英本来没生气,但被他这么一问,确实有点生气了。

  陈景恪和我是啥关系?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么身份自己搞不懂吗?

  也想来打趣我?

  你配吗?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边,自然能看出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道: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