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陈景恪一只在观察三人的表情,自然也能看出,他们已经被说动。
心中升起无限喜悦,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陛下,若此书写成并传遍天下,大明将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届时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一句‘自古以来’,就可以成为真理。”
朱雄英激动的双拳紧握,差点跳起来高呼。
就连朱标都被话语里的豪情感染,露出兴奋之意。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淡定的多了,但脸上也带着欣喜和向往。
“你小子就会给咱画大饼,不过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
“咱大明可不就是天地正统吗,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天下,四夷自古以来就是咱华夏子民。”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可不能再咱手中丢了。”
“否则九泉之下,咱哪还有脸见列祖列宗。”
陈景恪说道:“陛下英明,大明必将在陛下的带领下,开创远超历代的辉煌盛世。”
朱元璋嘴角上扬:“别拍马屁,咱早就说了,咱不吃这一套。”
之后四人又继续讨论《华夏简史》该怎么写,当了半天听众的朱雄英,终于忍不住发表了许多看法。
不少看法都颇有可取之处,引得众人一致称赞。
陈景恪心中对四人做了对比,朱元璋是最务实的,关注点全在大明正统上面,别的一概不关心。
他想要四夷统治的合法性,也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战争。
马秀英和朱标要好一点,除了大明正统,对天朝上国的荣誉也同样很重视。
朱雄英虽然年幼,却是四人中雄心最大,也是最关注文化传播的。
当然,这和他们的出身所受教育有关。
朱元璋出身太低,后来起家了开始读书,眼界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并不是在贬低他,相反,以这样的出身还能夺得天下,他的能力绝对是历史前几名。
但不可否认的是,出身确实也限制了他的很多看法。
马秀英出身好了许多,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朱标更别提了,出生时朱元璋已经是一方豪雄,又有母亲教导。
眼界自然又不一样。
但他是传统儒家教育出来的弟子,眼界依然受限。
朱雄英出生就是天潢贵胄,又有陈景恪在一旁引导。
眼界反而比父祖更高,追求也更大。
不过他现在还是太年幼,思想也不成熟,还需要时间去成长。
眼见众人聊的都很高兴,陈景恪趁机说道:
“陛下,若想让四夷认可华夏支脉的身份,朝廷的一条律法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可是大明子民与异族番邦之人成婚,需上报衙门是吧?”
大明有个制度,汉夷通婚要上报衙门,获得许可才行。
否则就是野合。
这条政策可以说严重阻碍了民族融合,必须要取消。
陈景恪说道:“是的,既然自古皆为一家,为何大明要区别对待呢。”
朱标疑惑的道:“虽然祖上是一家,现在毕竟已经分家了,区别对待也无不可吧?”
陈景恪摇头道:“作为宗主国,若是强调身份差异,只会让四夷对我们产生隔阂。”
“若想让四夷心服口服,就要做到一视同仁。”
“非但如此,我认为大明的户籍上,也应该取消类似的标识。”
“大明的子民就是大明的子民,不分汉夷。”
朱标若有所思的颔首道:“有道理。”
朱元璋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认同这个观点。
正准备开口反对,却听朱雄英先说道:
“景恪说的好,大明乃宗主国,就要拿出宗主国的气度来。”
“将心比心,若有人以身份区别对待我,我也无法将其视作同类。”
朱元璋顿时将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
“说的对,还是咱乖孙大气,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在他看来这条改不改都没区别,方才之所以反对,也只是不想朝令夕改。
现在既然乖孙都赞同了,那就改了吧。
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众人才各自散去。
等他们都走了,朱元璋问马秀英道:
“妹子,陈景恪这个人,你怎么看?”
第72章 共创佳话
马秀英对朱元璋太了解了,听话音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怎么,你怕了?”
朱元璋大声道:“胡说,咱会怕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然后他话锋一转,叹道:“但是他太年轻了,以六十岁算他还能活四十七八年。”
“我就是担心到时候英儿驾驭不住他。”
马秀英点点头,道:“以前我也有此担忧,但英儿今日的表现打消了我的顾虑。”
“我相信以英儿的能力,是能驾驭的了他的。”
想起乖孙白天的表现,朱元璋也满脸欣慰,但还是说道:
“可我还是担心呐,万一呢。”
马秀英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那你把有才的人都杀光了,英儿靠谁来治理天下?”
“若传出去,真正有大才的人,谁还敢为朝廷效力?”
说到这里,她苦口婆心的劝道:
“天才都是孤独的,陈景恪想来也是如此。”
“英儿也是天才,两人必然会惺惺相惜。”
“现在他们同吃同住同行,感情甚笃。”
“你若将他杀了,英儿会作何感想?”
朱元璋连忙说道:“谁说要杀他了,这话可千万别给咱乖孙听到了。”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再说你的身体,还需要他帮忙调理呢。”
马秀英哑然失笑,你不补充这一句,我也知道你是孙儿奴。
“英儿和陈景恪的关系,倒是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对英才。”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妹子你想到了谁?”
“曹冲和周不疑。”
“曹冲咱知道,周不疑是谁?”
“周不疑是与曹冲一般的少年英才,二人乃莫逆之交……”
曹冲和周不疑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对组合。
两人都是神童,关系也非常的要好。
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写出好文章第一时间给对方看。
只是苍天总是见不得太多美好,最终这个故事以悲剧收场。
马秀英就将两人的故事讲了一遍,最后惋惜的道:
“可惜曹冲早夭,曹操认为其余子嗣不足以驾驭周不疑,就将其杀害。”
朱元璋也唏嘘不已:“若曹冲不死,曹魏江山也不会为司马氏篡夺。”
话说完他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妹子你怎么能拿曹冲那短命的,比咱乖孙呢。”
马秀英长叹了口气,道:“若没有陈景恪力挽狂澜,英儿怕是……”
此时回想起来,她依然心有余悸。
朱元璋也不说话了。
若非陈景恪出现,朱雄英就是第二个曹冲。
想到这里,他心中对陈景恪的那点担忧,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妹子你说的对,是咱多疑了。”
“英儿和陈景恪既是君臣,又是玩伴。”
“将来他们一定会是明君忠臣,共创一段佳话的。”
马秀英笑道:“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如果实在担心,就多压他两年便是。”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我之所以对他产生担忧,也是因为摸不透他想要什么。”
“世人皆有所求,名利、钱财、权势、美色、美食等等,就连咱都贪口舌之欲。”
“他对这些似乎都不感兴趣,咱不能不多想。”
马秀英有些哭笑不得的道:“他才多大,贪这些也太早了点。再过十年他要还是如此,你再担心也不迟。”
朱元璋挠了挠头:“嘿,还真是。都怪他自己,表现的太过聪慧,总是让咱忽略他的年纪。”
马秀英顺着他的话说道:“虽然还不知道他在追求什么,但从他的一言一行能看出他的性格。”
“他将来必定是好战之人,若掌权四夷的日子恐怕会很不好过。”
得到提醒,朱元璋也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他整日和英儿讲先辈开疆拓土之事,今日又讲华夏简史……”
“是了,肯定是他整日就在想这些,才会给英儿讲。”
“如此说来,他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鹰派了。”
马秀英疑惑的道:“何为鹰派?”
朱元璋就解释了一下鸽派和鹰派。
马秀英笑道:“如此称呼倒是生动明了,他肯定是鹰派无疑。”
朱元璋说道:“咱不管他是鹰派还是鸽派,只要有才能有忠心,大明就有他施展才华的地方。”
接着两人又聊起陈景恪的提议,关于华夏简史,两人都持支持态度。
马秀英说道:“按照陈景恪所言之法,从燧人氏写到大明建立,最多不过二十万言。”
“朝廷出钱印刷几万册,给每一名考中秀才的读书人发一套,再给藩属国送上一些。”
“用不了多久就能为世人所熟知。”
“到时你就能光明正大的说‘自古以来’了。”
朱元璋想到那种美妙光景,也不禁露出开心的笑容。
谈到启用新纪元的时候,两人自然更无意见。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