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除了日常训练,擅自调动超过五十人的军队,要被免职。
擅自调动百人军队要被处死。
擅自调动大军开战,形同谋逆要夷三族。
除非南洋土著不长眼,主动进攻大明领域,比如淡马锡岛之类的。
他才能以保家卫国的名义出兵。
可是很显然,土著势力还没有彻底昏头,不可能直接对大明亮出獠牙。
南洋舰队就只能干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郭英不可能放着三族不要去救别人。
求援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只能无奈的去他处求援。
等送走求援之人,郭英长叹了口气,看着汉人被屠却只能干看着,对他来说确实是个煎熬。
不过想到后续的计划,那一点点惆怅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大分封啊。
时机终于要到了。
以他的功绩,一个侯爵国是定然少不了的。
真正的诸侯王,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触摸一下这个位置。
将来去了九泉之下,也有脸面见列祖列宗了。
-----------------
淡马锡总督府那边的门槛,也快被求援的人给踏破了。
初次听说这个情报,傅安都惊呆了,他无法相信土著竟然敢这么做。
等接受了现实,他有些慌了,立即下令淡马锡戒严。
至于出兵保护大家,他表示没办法。
淡马锡总督府只有行政权没有兵权,他有心无力啊。
况且他也无权对各藩属国开战。
面对求援之人,他只能无奈的表示,会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
他说的也同样没有问题,淡马锡总督府确实没有兵权。
只有几千名维护治安的差役,手中的兵器以惩戒棍居多,连刀剑都没有几把。
靠他们去保护南洋汉人,属实有点为难人了。
只是,等送走求援的之人,傅安就犹如变脸一般,惶恐无奈变成了智珠在握。
信步来到小花园,在这里见到了贾思义。
贾思义笑道:“傅总督的表现出乎在下的意料啊,面对汉人被杀,竟能视若无睹。”
傅安不着痕迹的说道:“非是无动于衷,而是为了国家大计该有的牺牲是难免的。”
“如果有一天朝廷需要我牺牲,我甘愿赴死。”
“哈哈……傅总督真是忠贞为国,在下佩服。”贾思义嘴上说着佩服,实际上压根不信。
心里还在嘀咕,果然不愧是文人,谎话说的和真的一样。
然而他却不知道,傅安是真的言行一致。
至少前世他做到了,面对屠刀依然没有背叛大明。
傅安可不是什么任人欺负不懂还手之人,面对贾思义的调侃立即进行了反击:
“哎,你说陈伴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他在策划南洋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这些无辜之人吗。”
贾思义毫不犹豫的道:“陈伴读自然是大明的忠臣,他心目中只有大明没有其他。”
“虽然南洋计划会导致一些无辜人牺牲,但更多人却因此受益……”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已然是反应过来被下了套。
你刚才说我坐视无辜被杀,不是个正人君子。
那这个计划的制定人陈伴读,岂不是第一号伪君子?
倒不是他反应迟钝什么的,而是傅安拿陈景恪设局。
贾思义作为陈系干将,但凡犹豫一下,都是对自己身份的不忠诚。
事实证明他很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下意识的进行了回答。
等话出口,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反将了一军。
想明白这一切,他摇头失笑道:“傅总督还真是从不抱隔夜仇。”
傅安也并不想真的和对方闹翻,更不愿意得罪陈景恪。
稍稍露一下獠牙,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好欺负的,然后见好就收。
“哈哈……开个玩笑,说起来我对陈伴读也是仰慕已久。”
“若非他的变革,哪有我的今日。”
“之前离京赴任的时候,曾有幸跟随他学习了一些时日,获益良多啊。”
贾思义仰慕的道:“陈伴读智深若海,能得其中一滴水,就能让我受益终生。”
“只可惜我愚钝,几次有幸在他身边学习,皆无太大收获。”
“不过我儿子比我争气,在洛下书院进学,将来成就定能超过我。”
傅安到并不怀疑这话,锦衣卫与别的部门不同,他们更相信自己人。
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世袭的。
爹是锦衣卫,儿子就能优先进入。
爹是小旗官,儿子只要不蠢干上几年就能接替他的位置。
只要贾思义能顺利干到退休,他儿子进入锦衣卫也能优先获得提拔。
而且当前的南洋计划,他可是有大功的。
这个功绩也能传给儿孙。
再加上背后有陈景恪当靠山,只要他儿子不蠢,当个百户没太大问题。
问题就在于,他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当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权势虽然大,可名声太差,说不定哪天就背黑锅被抄家灭族了。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贾思义遗憾的道:“陈伴读说我家那孩子有点天份,适合学习理科。”
“所以准备收他为徒,好好在书院做学问,恐怕是没机会做官了。”
“哎,可怜我,后继无人啊。”
傅安:???
你瞅瞅你说的是人话吗,我怎么有点想打人。
虽然没人知道理科的全貌,可陈景恪几次出手,也让世人知道那是一门极为高深的学问。
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创造种种不可思议的器具。
当一种技术达到近乎于道的高度,就没有人敢小瞧了。
况且陈景恪是什么人,他的徒弟想出仕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什么才叫赢在起跑线上,这就是。
你这哪是遗憾,分明是来炫耀的好吧。
最气人的是,明知道如此他还得出声祝贺。
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不过因为都和陈景恪有渊源,经历过这一番交谈之后,两人对彼此的提防都降低了不少。
接着就谈起了以后的南洋。
傅安一脸煞气:“除恶务尽,这次一定要把南洋彻底打扫干净。”
“不论是土著势力,还是异教徒,必须全部清除。”
“如此才能彻底把南洋变成大明的一部分。”
对于他的激进,贾思义已经见怪不怪了。
来之前他就知道,这位傅总督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却一点都不迂腐。
相反,那是妥妥的激进派。
刚出仕没多久,就随队前往高丽,全程参与了灭亡高丽的谋划。
后来一直在鸿胪寺任职,对外态度非常强硬。
还帮助太孙完善了涉外礼仪制度。
据说,他之所以击败竞争对手成为淡马锡总督,就是凭借着出色的涉外经验。
朝廷的南洋清除计划,说实话有点不符合儒家的‘礼’。
但傅安却非常支持,并亲手操办了后续的所有步骤。
南洋计划进展的如此顺利,他居功至伟。
所以,听到他杀气腾腾的发言,贾思义丝毫不觉得奇怪。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不怕他们集结对抗大明,就怕这些土人逃入深山老林,时不时的出兵骚扰我们。”
朝廷这么多年都未能平定云南,西南到现在都还采取羁縻制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南洋土人也这么做,那问题就很大了。
傅安却说道:“不一样,以大明的实力,真要下定决心不计代价的去做,区区西南早就平定了。”
“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必要。”
大明虽强,需要面对的难题也非常多,没必要将太多力量消耗在西南。
采取教化政策,慢慢的渗透进去,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治理是最好的。
“南洋不同,未来这里是要分封诸王的。”
“那些王爷的封国不会太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少,他们就有精力和土人打消耗战。”
“西平侯在云南的政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有土人的压力在,也能防止诸王过早的腐化。”
“所以我认为,土人逃入山林在短期来看,是一件好事。”
“不过前提是,朝廷要出手将土人中的大势力全部消灭。”
“而这也是我们南洋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
“你们锦衣卫也要出动,将每一个大势力都查清楚,绝不可有遗漏。”
“之后也要广派线人,及时了解土人的动向。”
“一旦发现他们有抱团的迹象,就及时通报诸王,让他们出兵镇压。”
贾思义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这话与陈伴读所言非常相似。
来这里任职的时候,陈景恪专门和他谈过。
其中就谈到了如何处置逃逸的土人。
陈景恪的话和傅安的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致都是说,土人成不了气候,而且他们的存在还能让诸侯王不敢懈怠。
等诸侯王解决了土人问题,国祚也差不多就稳定了。
而大明也能利用土人的隐患,强化对诸侯国的领导。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