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
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
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
“燕王世子学有所成,也足以去主持大局了。”
“还有道衍大师辅佐,收拾天竺不在话下。”
“帖木儿得知我们在攻打天竺,就会更加放心的和钦察汗国开战……”
耿光质疑道:“燕王府的实力我不怀疑,但天竺亦是大国,恐怕不好打吧。”
“而且我们是外来之人,他们的百姓会接受我们的统治吗?”
陈景恪笑道:“如果是别的国家确实不好打,但天竺例外……”
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不提也罢,华夏对他们的战绩,堪称战史奇迹。
古有一人灭他们一国,今有四名战士击败他们两个精锐营。
并且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听听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人数占优势呢。
而且天竺采用的是种姓制度……
“他们的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全都是外来的雅利安人。”
“就连第三等吠舍,也就是平民,都是雅利安人。”
“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地土著,只能作为底层也就是第四等的首陀罗……”
“只能从事伺候人的低贱行业。”
“在首陀罗之下,还有个第五等,属于贱民级别,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燕王府击败他们之后,暂时不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用种姓制度稳定政权。”
击败他们之后继续使用种姓制度,明人自然是高种姓。
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基层的百姓是不会在乎谁当国王的。
维持旧制度,更有利于燕国的统治。
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改革,彻底废除天竺文化,废除种姓制之类的。
至于为什么不留着种姓制度……
陈景恪的目的是推广华夏文化,不把天竺文化废除,过个几十上百年燕王府就会被对方给同化。
到那个时候乐子就大了。
况且,种姓制度绝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把它废了,万一传入大明也很麻烦。
“我以为,燕王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内拿下天竺全境,并建立稳固的统治。”
“到时候晋王也已经拿下西域,秦王在安西也有了足够的实力……”
“大明可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拿下整个安西。”
“到那时,大明将再也不用担心来自陆地上的敌人了。”
听完这个计划,耿光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又不蠢,到了这会儿岂能不明白,朝廷对西域早就有了全盘计划。
秦王去安西也不是流放,而是为了实现整个战略下的一步棋。
而且眼看着这步棋又走对了。
就算他们不懂军事,也知道朱樉在安西立足的战略意义。
再拿下天竺,真就三方包夹,帖木儿插翅难飞。
这计划一看就是出自陈伴读之手啊。
如羚羊挂角,不到答案揭晓的那一天,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朱雄英兴奋的道:“好,这个计划实在太好了,马上给四叔下旨,让他出兵天竺。”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确实是打天竺的好时机。
第386章 强化锦衣卫?
耿光等人苦笑不已,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心情大起大落。
打西域他们很担心,改成两年后打他们松了口气。
哪知道马上又换了个更高难度的目标。
天竺。
离大明更远,攻打那里代价更大。
关键是,天竺的纸面实力强啊。
根据情报显示,那里的人口在八千万到一亿之间。
当然,现在天竺四分五裂,对基层的统治接近于零,想要统计准确的数字并不现实。
这个数字是推算出来的。
但大明的国别研究部门,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个推算是具有可信度的。
那里可是有将近一亿人口啊,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征服的?
而大明此时在籍人口才只有七千万而已。
早知道要打天竺,还不如同意打西域呢。
然而他们知道,自己的反对没有任何用处。
大明能让皇家三人组改变主意的,只有陈景恪。
而能让陈景恪改变主意的,只有皇家三人组。
当他们四个人都同意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个事情必然会落实,没有人能阻挡。
嗯……马娘娘可以阻拦,但她从不过问政务。
有冤屈了找她,她会帮你出头。
政务方面的事情找她,面都见不着。
不过还好,这次出动的是燕王府。
他们已经在心中做好准备,出征顺利最好,不顺他们拼死也要劝阻皇帝取消这个计划。
陈景恪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却也能猜到大家并不看好这个计划。
不过他并不担心。
天竺的战斗力,只能说懂的都懂。
很快大明君臣就会知道,什么叫专业软脚虾。
攻略天竺的计划就此定下,具体如何做则要等朱棣回京再商议。
这件事情说完之后,陈景恪又说了另外一个问题。
“锦衣卫扩编……”
“什么???”朱元璋等人开没开口,耿光等人先失声惊呼不已。
“陈伴读,万万不可啊。”
“天下人畏锦衣卫如虎,现在正值变革的关键时期,扩编锦衣卫恐会引起天下人的惊恐。”
“是啊,况且目前大明蒸蒸日上,实在没有扩编锦衣卫的需要啊。”
对于众人的反应,陈景恪早有预料,并不奇怪。
可以说,大明现在有两个机构最惹人厌。
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就是税务稽查司。
相比起来,还是锦衣卫更可怕。
税务稽查司只会要你的钱,而锦衣卫会要你的命。
群臣做梦都想把这玩意儿给取缔了,怎么可能会支持扩编。
别说群臣了,就连朱元璋、朱标都觉得惊讶。
了解陈景恪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很喜欢特务政治。
若非变革需要,他早就提议废除这个组织了,怎么会主动要求扩编呢?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景恪,你说要扩编锦衣卫?为什么?”
陈景恪表情很严肃:“大批项目实施,海量的钱财撒下去,必然会导致贪腐加剧。”
“朝廷必须要采取严厉措施,将这个苗头压下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光靠监察御史,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
“过往的事实证明,在这种时候锦衣卫是最值得信赖的。”
“然而,锦衣卫只有六千人,要留一部分在京中听用。”
“还有一部分去周围各势力打探情报,还要监察地方……人手严重不足。”
“扩编势在必行。”
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禁颔首,确实如此。
锦衣卫缺人是早就存在的问题,只是以前勉强够用,为了不刺激群臣就没有扩编。
当然,朱标自己不喜欢锦衣卫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内部变革需要加强监察,更多新大陆和新势力的出现,也需要锦衣卫去打探情报。
扩编已经势在必行。
几位内阁学士的表情非常纠结,今天陈伴读这是想干啥?
为啥非要提这些让人为难的建议?
他就不知道,消息传出去他会被骂吗?
别说是外面的人了,就连他们这些内阁成员,都想骂人了。
然而他们终究是不敢真的骂出口的,连反对都不敢太大声。
老朱对于这个提议,自然是一万个支持:
“好,这个建议咱同意了,将锦衣卫扩编成两个卫,不够了再说。”
然后他又对群臣说道:“也不怕告诉你们,咱准备离京继续巡视地方。”
“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这股贪腐之风。”
“告诉下面的人,谁落到咱手里,就等着被抄家灭族吧。”
众人听得心中一惊,太上皇这把刀,终于又要出鞘了。
这次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霉。
当老朱拍板同意将锦衣卫扩编成两个卫的时候,事情就已经成了定局。
太上皇开口,这还反对什么。
怕不是嫌自己命长是吧。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不能真的把文官集团推到对立面,否则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党争,永无宁日。
打了对方一帮子,就得给一颗红枣,于是他就提出了今日的第三个议题。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