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当然,到那会儿陈景恪应该已经不在了。
怎么做,那都是后人的事情了。
这下,他真的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当然了,这个计划陈景恪没有告诉任何人,毕竟澳洲和美洲还没有被发现呢。
他总不能直接揭晓答案。
他给朱元璋和朱标的说辞是,让这些有能力的权贵,去要害之地就封。
比如将来可以在小亚细亚那边多封几个。
比如非洲那边,也可以多封几个。
如此,就可以避免大权贵的封国和大明产生直接竞争。
这个说辞也获得了父子俩的一致认同,毕竟作为皇帝,他们优先考虑的就是大明的利益。
其次才是其它的。
陈景恪的计划,怎么看都对大明最有利。
-----------------
蓝玉虽然不知道陈景恪的全盘计划,却也得到了两个有用的消息。
其一,自然是明年朝廷会正式开始大分封。
其二,出于某种考虑,顶级勋贵不在分封行列。
出于对陈景恪的信任,他也没有问太多为什么。
在他心里,朱元璋会骗他,朱标也有可能会骗他,唯有陈景恪不会。
听到这里,他问道:“我可以将明年进行分封之事,透露出去吧?”
陈景恪点头道:“可以,但最好不要大肆声张。”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收拾南洋不过是手到擒来。
不论番蛮势力会不会对南洋大族动手,结果都不会改变。
区别就是,他们动手了大明更加的师出有名。
正事谈完,俩人就闲聊起来。
说是闲聊,其实谈的也是国家大事,说的最多的还是军队建设。
考虑到自己的大同世界即将问世,陈景恪透露了关于军队建设的下一步计划:
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
“军队上忠于天子,下保家卫国,护佑万民。”
蓝玉疑惑的道:“这不会是你那大同思想里的东西吧?”
陈景恪点头说道:“对,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有被正确思想指导,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军队,才能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
“忠于天子,保护黎民苍生,就是最大的正义。”
对此蓝玉保持怀疑,没有军功爵,要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谁踏马去当兵啊?
他自己当兵,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跟随姐夫常遇春投靠了老朱。
当时,但凡家里有十亩良田,能安生过日子,鬼才愿意去当兵。
他当即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陈景恪笑道:“没想到,梁国公都学会思考这些问题了。”
蓝玉也不气,说道:“没办法,天天和你们这些人在一块,就算不想思考都不行啊。”
陈景恪摇摇头,解释道:“你说的都没有错,大家当兵首先想的就是博取军功,改变阶级。”
“但个人的追求,恰好又符合正义,岂不是更好吗?”
蓝玉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认:“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就这么着吧。”
“回头你找都督府那边,让他们拿出具体的章程,我负责监督执行。”
大明的新版内阁,职能与前世的政务院差不多,只管民政。
军队方面依然由五军都督府管辖。
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平级,直接效忠天子。
原则上,有什么想要变革的,只需朱标下一道旨意就可以了。
两人正聊着,仆人来报邱广安邱阁老来访。
邱广安也算是常客,陈景恪也没多想就让他进来了。
互相寒暄了几句,他就道明了来意。
皇帝如此干脆的就给钱,是不是有什么大计划?
陈景恪也不得不感慨,都是老狐狸啊,一点点异常就能窥探到不对劲儿。
关于大分封的事情自然不能对他说,只是道:
“大计划确实有,但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好说。”
所谓不好说就是不能说,邱广安尽管很好奇,却也没有追问,而是说道:
“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地方吗?我提前做好准备。”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这个大计划需要迁徙大量百姓,粗略估计要迁走百万之众。”
“让户部提前做好准备吧,切记不要走漏风声出去。”
蓝玉马上就明白,这是为明年分封做准备。
每个封国给数万百姓,足以将国家的架子给搭建起来了。
有了这百万移民,同化南洋不过是时间问题。
邱广安有些动容,竟然涉及到百万人的大迁徙,
朝廷虽然一直在对人口结构进行微调,调整方向有两个。
其一是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迁徙。
其二是蛮汉互迁,以达成民族融合。
但一次性迁徙百万人,依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他情不自禁的开始思考,到底往哪里迁?
西域?云南?辽东?
这些地方都有可能。
但他却知道,绝不可能是这三个地方。
因为对于这三个地方,朝廷已经有详细的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了。
没必要突然大动干戈。
不是这三个地方,那是哪里?
可惜,情报太少他分析不出来。
既然想不出来,他也就不再多想,而是问道:
“这次迁徙百姓,有什么标准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全部都要是汉人,不能只从一个地方迁人,将这些人打散安置。”
说到这里,他又特意叮嘱道:“多准备点郎中和草药,一定要确保迁徙百姓的健康安全。”
邱广安郑重的应了下来。
哪里的百姓可以迁走,如何安置等等。
提前做好准备,能节省很多麻烦。
尤其是安置百姓,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种子、农具、一定的口粮,乃至耕牛、医药等等。
一样做不好,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不过还好,大明对人口迁徙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
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说完此事,陈景恪又顺势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差不多后年,朝廷要开始医疗体系建设。”
邱广安疑惑的道:“医疗体系?”
名字他懂,应该和治病救人有关,可这玩意儿需要怎么建设?
陈景恪说道:“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大量医生,至少要做到一个村子有一名郎中。”
“啥?”邱广安有些坐不住了:“每个村子一名郎中?你知道大明有多少村子吗?”
蓝玉一听这话就有点不乐意了,我得挺我儿子的师父,当即就说道:
“大明有多少村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到。”
“要是容易做了,还要你们做什么?”
邱广安被怼的哑口无言,却也知道不能和蓝玉一般见识,只是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陈景恪忍住笑,说道:“梁国公此言大善,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做不成就十年百年,总有一天能实现医疗全覆盖。”
邱广安深吸口气,说道:“说的轻巧,你自己就是神医,岂能不知道培养一名合格的郎中有多难?”
“这个计划百年都不一定能完成。”
“况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些郎中掌握有医术,还会愿意留在村子里?”
“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去城市里安身了。”
陈景恪知道他的顾虑是对的,解释道: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所以村医不需要太高明的医术。”
“周王正在编写一部常见疾病治疗手册,那些人能照方抓药即可。”
医术水平差,出了村子就混不下去,自然也就不会好高骛远。
啥,你说医术差治死人怎么办?
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说吧,质量那是以后的事情。
“当然,还要有别的制度保障。”
“比如在村子里分配土地,还能恩荫一名后人获得秀才身份之类的。”
虽然现在秀才身份不值钱了,也没有什么特权。
可毕竟也是个体面身份,多少读书人蹉跎一辈子,可能还是个秀才。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身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样的医生,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的突击培训就可以了。”
“一旦专门的培训机构建成,十几年就能完成计划。”
邱广安非常的意外,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按照这个计划去做,给每个村子配备一名郎中,真有可能实现。
不过……
“就算郎中配备好了,药材呢?”
“要实现你的计划,需要的药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陈景恪说道:“我们只需要解决常用药材。”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