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4章

作者:见月明

  一百余位军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其中有七名是将领。

  这一下整个军方都炸了锅。

  无数人涌向军正署,试图将人给救出来。

  还有很多人,跑到徐达等人的家中求情。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治军的,他们何错之有?

  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功臣,为什么要这么羞辱他们?

  然而,这些大佬要么闭门谢客,要么沉默不语。

  眼见大佬们不肯站出来,很多人都察觉到事情不妙。

  但事关原则问题,他们不可能退缩。

  于是弹劾军正署和蓝玉的奏疏,和雪花一般飞向皇宫。

  面对军方的内讧,文官集团看热闹看的那叫一个开心。

  不过更多的人充满不解,蓝玉这么做图个啥?

  不想在军中混了吗?

  蓝玉非但没有给自己做任何辩解,反而上书弹劾了一名伯爵。

  此人残害军士证据确凿。

  大明勋爵法有规定,拥有爵位的人犯法,要先废除爵位才能审判。

  所以,即便有证据,蓝玉也拿他没办法。

  只能先上书弹劾。

  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也很直接。

  褫夺了那名伯爵的爵位,然后扔进了军事法庭审判。

  这时徐达等人终于站了出来,先是安抚了众将领。

  然后明确告诉他们,文明治军也是本次军改的重要内容,不论能不能理解,都必须执行。

  这一下,军方哑火了。

  最终这一百余位军官,有十六人因为虐杀军士被处以极刑,其中就包括那名前伯爵。

  其余的要么判处监禁,要么就是流放。

  如此严重的处罚,震惊了天下。

  军官们终于明白,这次朝廷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吓唬他们,而是真的要整治军法。

  文明治军也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落到实处。

  不论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接受。

  普通士兵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竟然真的把那些军官给判了?

  朝廷是真的把我们当人看啊。

  军心反而更加的凝聚。

  抚慰使们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了。

  平日里任凭他们如何宣讲,都没有多少人听,更没有多少人信。

  现在士兵开始主动追着他们问问题。

  对他们宣讲的东西,也逐渐相信起来。

  而这种变化,更让军官们感受到了压力。

  所有人都知道,时代真的变了。

  不只是军方,文官集团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连军队都要接受如此严厉的整肃,更何况是行政系统。

  那位朱皇帝杀起人来,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啊。

  空印案、胡惟庸案、赵瑁案,可都才过去没几年。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典型,百官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起来。

  因为此事,蓝玉在军方可以说是臭名卓著了。

  一个个都将他视为叛徒,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诅咒他。

  但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不知从哪里传出:

  文明治军是太孙伴读陈景恪主张的,蓝玉做的一切都是他指使的。

  那么多人被处分、被判刑,也都是他强迫蓝玉做的。

  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区区太孙伴读,如何能指使梁国公?

  答案很简单:

  因为生儿子的事情,蓝玉欠了他天大的人情。

  蓝玉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勇猛无比,但非常讲义气,一口唾沫一个钉子。

  以前他没有儿子,没少被人嘲笑。

  后来吃了太孙伴读的秘药一口气生了俩儿子。

  但逆天改命是要遭受天谴的,陈景恪帮助蓝玉生了俩儿子,老天爷生气了。

  所以陈景恪尚公主这么多年,一个孩子都没有。

  这就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

  这个人情实在太大了,别说是让蓝玉主持文明治军,就算让他死都不带犹豫的。

  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怀疑。

  因为秘药生子遭天谴之事,本就是公开的秘密,平时大家私下没少拿此事开玩笑。

  很多人还幸灾乐祸,认为陈景恪活该什么什么的。

  陈景恪拿这个人情要挟蓝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于是,矛头都指向了陈景恪,他成为了军方的眼中钉肉中刺。

  无数弹劾他的奏疏飞向皇宫。

  只是都杳无音讯了。

  很明显,朝廷要保他。

  但依然无法阻止疯狂的军方。

  匿名威胁信、往他家中扔石头,甚至当面唾骂他……

  除了刺杀之外的方法,都被用了个遍。

  陈远夫妻俩被吓的不轻,但更多是担忧儿子。

  福清气的浑身哆嗦,如果不是陈景恪拦着,她非要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

  很多原本认识的人,也开始和他保持距离。

  但知道真相的人,却对他更加的欣赏和佩服。

  徐达特意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他赴宴。

  席间徐达亲自向他敬酒:“你的胸襟和担当让人折服,这一杯伯伯敬你。”

  并且还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叫过来,向陈景恪敬酒:

  “记住了,以后要视其如兄如父。如果我不在了,一切以他马首是瞻。”

  当然了,徐允恭不在此列,他被派到地方上去练兵了。

  冯胜、傅有德、汤和、王弼等人虽然没说什么,对陈景恪也多了几分敬意。

  作为当事人,蓝玉什么都没说,只是命人将那些人的罪状整理成册,颁发全军学习。

  同时他还上奏,辞去了所有职务,只保留了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一个差使。

  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此,陈景恪只有感动。

  朱雄英却非常不满:“你倒是痛快了,可这一下也彻底将军方给得罪了。”

  陈景恪毫不在意的道:“得罪就得罪了,我又不在军队混,他们能奈我何?”

  “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我指使梁国公做的,又岂能让他背黑锅。”

  朱雄英说道:“以后你要辅佐我开创盛世的,将军方得罪了,还怎么帮我?”

  陈景恪笑道:“我是帮你出主意,又不用上战场,军方恨我也不耽误什么。”

  朱雄英见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愤:

  “你不为自己想,也不为家人想一想?不为后人想一想?”

  “我们都这么担心你,你自己怎么就这么没心没肺呢。”

  陈景恪笑了笑没有回答。

  但看到这个笑容,朱雄英却突然泄气,长叹一声也不说话了。

  朱元璋的反应就很真实了,他一边斥责军方,一边给了陈家丰厚的赏赐。

  陈景恪家里有好几个仆人,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朱雄英的护卫统领牛二虎,也不再和之前那般针对他。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陈景恪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还是那句话,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并不是说单纯的保持忠心,就能长久。

  真正的长久之道,是主动去做自己应该做的。

  比如,主动降低自己的危险性。

  皇帝什么时候会杀心腹大臣?

  一般有两种情况:

  其一这个心腹大臣有能力威胁皇权的时候。

  其二,皇帝觉得自己被威胁的时候。

  尤其是后者,更加重要。

  当皇帝觉得你是威胁的时候,你就危险了。

  以陈景恪的能力,早晚有一天会站在人臣巅峰。

  别看现在君臣和谐相互信任,等到那一天到来,情况就不好说了。

  啥,你说将来急流勇退?

  司马懿之后,就没有这个选项了。

  所以他借着这个机会,自绝于军方。

  就是为了降低自己的危险性。

  一个被军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人,是没有能力造反的。

  朱元璋赏赐这么多东西,是给他的补偿,又何尝不是对他的做法的鼓励呢。

  朱雄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年轻人总是充满热血。

  他觉得自己无端被怀疑,很委屈,很生气。

  可他是个聪明人,知道陈景恪为何这么做。

  正因为知道,才会沮丧。

  文明执法计划,在皇帝支持,军方大佬默许,蓝玉强硬手腕推动下,被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