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这两个概念一出,让他彻底成为了某些人口中的叛徒。
就连许多原本作壁上观的大儒,都忍不住下场进行讨论。
有认为荒谬的,也有认为这种方法颇有可取之处。
就在这种争议和讨论中,方孝孺的学问为越来越多人熟知。
认可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学术圈拥有了一席之地。
朱橚那边的工作,就没那么顺利了。
毕竟只是一个藩王,还不是塞王这种实权藩王,朱橚的话语权并不是特别强。
河南的官吏确实不敢招惹他,但阳奉阴违还是能做到的。
你想推广防疫手册,我们不阻拦。
但想让我们帮忙推广,门都没有。
面对这种局面,朱橚还真有些没办法。
陈景恪就写信告诉他,不要着急,只要能护住剃发的百姓就足够了。
至于推广短发的事情,主要还是看洛阳的二十万军卒。
-----------------
二十万短发男在工地干活,带给人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里工作的文官,彻底沉默了,在没有一个人敢公开反对剃发的。
很多工匠也心动了,想着是不是也剃掉?
不过他们也只敢想一想。
这些工匠都是匠籍,在这个时代约等于奴隶。
上面的官吏不发话,谁要是敢将头发剃了,后果会很严重。
要说模仿最快的,还是商人。
他们肯定不会给自己剃短发,但会要求自己的奴仆伙计剃发。
理由都是现成的,防疫健康卫生。
很快就进入到了十二月,天气越来越寒冷,晚上外面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
新都建设的进度,也被迫放慢。
就在这时,朱标突然下达了一条命令:
“留下一支人看守新都,其余人全部放假,上元节过后重新开工。”
第184章 定黄
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放假了?还一放就是一个月。
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赶的,后面每个月都有两万人轮休。
现在再集体放假一个月,别说两年完工,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说了。
面对疑问,朱标给出了解释:
“冬日寒冷,施工速度本就缓慢。若再赶上降雪,就要彻底停工。”
“几十万人在这里无所事事,很容易生出事端,不如放假回家。”
“这次集体放假,以后的轮休取消。”
“诸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是以后轮休,还是集体回家过新年。”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回家过年。
中国人对年是非常重视的,但凡有选择,都会回家过年。
官吏们见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个月。
离家近、交通方便的,可以回家过年。
离的远交通也不便的,可以留下看守工地。
凡是看守工地的,朝廷发放一份过年补贴。
消息一出,整个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欢腾。
陈景恪却知道,朱标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在帮他推广剃发。
朱橚那边进展缓慢,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广陷入困境。
而洛阳这边,二十万军卒已经全部剃发,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培训。
已经娴熟掌握了防疫手册上的内容。
此时给他们放假,就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传授防疫知识。
平时民间交流也很少的。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但节日例外,尤其是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
百姓普遍会去集市售卖自己的商品,然后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哪怕是再穷,也会给家里添一点喜庆。
说的心酸点,过年的时候,杨白劳还会给喜儿买一根新头绳呢。
集市就是一个促进交流的场所。
到时候这些剃了发的军户们,一起出现在集市上,将会给地方带去无与伦比的冲击力。
官僚士绅们将再也无法阻止,剃发思想进入民间。
不过这种事情全靠自觉可不行,最好让他们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
否则就浪费了朱标帮忙争取的机会。
于是陈景恪又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
“告诉将士们,回家之后一定要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
“明年复工之后,我会派人随机抽查。”
“如果查到哪一家不知道,会有相应的处罚。”
“如果有条件,我希望你们能组织人,在当地集市上宣传一下防疫和剃发……”
最后一句话才出口,陈景恪就知道多余这么一说。
以这些将领的风格,肯定会强制摊牌。
果不其然,会议结束后这些将领就给部下下令:
回家后必须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家中男丁全都要剃短发。
如果发现谁家没做到,回来重重处罚。
不光要教自己的家人,逢集市还要去集市上做宣传。
不过去集市上宣传比较麻烦,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将会由总旗官负责组织。
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共计五十人。
五十名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即便不允许穿甲回去,手中只有一杆长矛,也不是地方宗族能动的了的。
陈景恪虽然不喜欢这种强迫摊派,但也知道这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况且很多时候革新必须强制推行,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内耗。
二十万将士,分批次离开洛阳返回各自的新家。
然后就是部分官吏和工匠。
很快整座工地就空了下来,只留下了一个千户所的人看守。
朱标是最后一批离开的,陈景恪和徐允恭也跟随他一起离开。
他们没有直接回应天,而是乘船进入了黄河新河道。
作为皇太子,朱标要趁这个机会,亲自巡视新河道。
李祺和白英早就得到消息,早早在新河堤入口处等待,朱橚和方孝孺也在。
众人登上船,白英负责介绍道:
“为了稳妥起见,新河道现在只引入了三分之二的水量。”
“还有三分之一的水量,继续沿着旧河道进入淮水。”
“等到河堤被水浸透,所有的隐患都排除,再将所有的水都引入新河道。”
“如此黄河改道工作就正式完成,旧河道就可以废弃了。”
李祺插话道:“旧河道也不是完全无用,可以缩窄河道,作为连通黄河和淮水的漕渠使用。”
朱标赞许的道:“李都尉倒是与景恪想到一起去了。”
“当初他设计黄河改道计划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可以将旧河道改造成漕渠。”
闻言,除了白英、徐允恭和李祺,其余人无不露出震惊之意。
什么意思?黄河改道计划是陈景恪提出来的?
朱橚震惊的道:“大哥,你说黄河改道计划是老师提出的?”
朱标笑道:“怎么样,没有想到吧?”
“景恪可不只是医术高明,他的本事大着呢。”
“有些事情现在还不方便让你们知道,你们只需要知道,他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就可以了。”
朱橚不可思议的说道:“老师,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啊。”
陈景恪心下得意,面上装作淡定的道:
“一点小小的建议罢了,不值一提。”
“多赖陛下和殿下信任,才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方孝孺先是惊讶,然后露出释然之色。
确实,以陈景恪的才华,在宫里那么久岂能一点作为都没有。
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但肯定不只是黄河改道这一件事情。
之所以没有传出风声,不过是陈景恪低调罢了。
而且一直以来困惑他的几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陈景恪身为太孙伴读,凭什么能随意离开皇宫?
还能组建算学小圈子,光明正大的拉帮结派?
凭什么敢不经皇帝允许,就擅自将头发给剃了,还要大张旗鼓的推广剃发。
又凭什么能得到魏国公的青睐……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难道就因为他医术好?
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
他还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之前骂人他都是收着的。
就怕骂的太厉害,那些文官集体请愿罢免了他的官职。
他倒不是舍不得官职,而是没了官身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现在好了,既然自家好友的后台这么硬,那还怕个啥。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