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5章

作者:见月明

  还有这样的书?要是朝廷掌握了,那岂不是就不用为钱粮发愁了。

  陈景恪笑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大明律。”

  “啊?”朱雄英很是惊讶。

  朱元璋先是有些意外,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陈景恪解释道:“贩卖人口,盗墓,走私,抢劫……来钱又快又多。”

  “如果没有国家律法的约束,将会有无数人去干这样的事情。”

  “商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律法约束,他们敢做下任何事情。”

  朱雄英连连点头,他有些明白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打压商人还有个原因,比刚才说的那些更重要。”

  朱雄英好奇的道:“什么原因?”

  陈景恪说道:“他们有钱,如果再掌握了权力,就会失去约束。”

  “他们就敢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击对手,去压榨百姓,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秩序。”

  “如果他们手中再掌握一部分人口,那钱、权、人,他们都有了。”

  “就会组建军队,对抗国家,甚至起兵造反。”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禁止商人出仕的原因……”

  朱雄英郑重的道:“我懂了,商业能让国家经济变得繁荣,是好东西。”

  “但从事商业的商人不是,所以要打击商人,限制他们的财富和权力。”

  陈景恪笑道:“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商业是好的,但万事不能过度,过度的商业化也会损害到国家秩序。”

  “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行业,朝廷都不能插手。”

  “有些要害行业,必须朝廷亲自出手管控才行。”

  “比如盐铁专营,比如军器制造……”

  “现在对你说这些还为时过早,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朱雄英点点头,也没有继续追问。

  朱元璋更是欣慰不已,说的好啊,比自己解释的更透彻。

  咱的乖孙也聪明的紧,一听就懂,未来肯定比咱强。

  大明三代君王,一代更比一代强。

  嘿嘿,想想咱就高兴。

  成功打消了朱元璋的突发奇想,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他真的有点想念朱标了。

  朱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对经济一道有着独特的了解。

  有他盯着,就不用怕朱元璋这边出问题。

  现在他不在,只能靠自己盯着,累啊。

  不过还好,老朱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很听劝。

  而且他做事情非常果决,对推行新政是非常有利的。

  以前陈景恪打心底里畏惧这位杀人如麻的皇帝。

  还想着先蛰伏,等朱标继位再慢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实在不行,就等到朱雄英继位。

  接触久了才发现,朱元璋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很多比较激进的改革,还真要靠他来推动才行。

  就比如黄河回归故道,哪个君主能两天就做出决定,并开始布局?

  所以,老朱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马秀英、朱标和朱雄英三人都活着的情况下。

  否则……可以打出寄寄了。

  -----------------

  陈景恪心心念念的朱标,这会儿刚到山西,

  朱棡出城数十里迎接自己的大哥,两兄弟见面自然是欢喜的很。

  到达太原城,朱棡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朱标虽然连声说低调,但对于兄弟的盛情,还是很受用的。

  当晚,彻夜长谈。

  面对关系最好的兄弟,朱标也交了底,将真实目的告诉了他。

  并把朱元璋写的那一封几万字长的信,也拿给他看。

  看完信之后,朱棡无比震惊。

  “这……这……这怎么可能?”

  如果不是有父亲的信在,如果不是大哥亲口告诉他,他一定会认为对方在戏耍他。

  朱标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比他好不到哪去。

  “陈景恪向来算无遗策,内阁、科举、宝钞都是出自他的手……”

  “所以此事虽然荒谬,可爹和我还是不敢不信啊。”

  朱棡将信放下,道:“给我好好说一下这个陈景恪。”

  朱标就将陈景恪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从他揭皇榜救朱雄英和马皇后,到解开赵瑁案,一直到温寒变。

  听完之后,朱棡震惊的目瞪口呆。

  “大哥,你莫不是在逗我?”

  朱标忍不住笑道:“好好的,我逗你做什么。”

  “怎么,是不是自惭形秽,自觉不如?”

  哪知朱棡竟然点头认真的道:“我确实不如他……”

  “不,我没资格和他相提并论,这才是真正的经天纬地。”

  然后抱怨的道:“大哥你为何不早点和我说,若是知道他的才华,上次回京就应该主动拜访他才对。”

  朱标知道自家兄弟的性格,非常高傲谁都不放在眼里。

  但若是认可了谁,就会表现的非常谦虚有礼。

  很显然,陈景恪的能力已经将他折服。

  “爹娘的意思是,他还年轻,怕遭人嫉恨,想将他多隐藏几年。”

  朱棡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并不是真的责备朱标瞒他。

  这么重要的人才,瞒着才是对的。

  毫无防备的对外乱说,那就是傻子。

  “济熺可就在应天呢,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朱标笑道:“放心,济熺和雄英、陈景恪他们关系很好,保证能学到真本领。”

  朱棡满意的道:“那就行……陈景恪这么大的人才,你和爹准备怎么拉拢啊?”

  朱标叹道:“还能怎么办,让他和皇族交好啊,希望有用。”

  朱棡连连摇头:“婆婆妈妈,联姻啊。”

  “使用了几千年的方法了,你们不会想不到吧?”

  朱标苦笑道:“你说的轻巧,大明的驸马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让他当驸马,那是在将他往外推。”

  朱棡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道特旨什么事情不都解决了。”

  “陈家三代单传,比任何人家都重视子嗣。”

  “嫁过去的公主但凡生下一儿半女,陈景恪还不拼了命为朝廷效力。”

  朱标大为意动,之前他们还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和一般人家联姻,效果确实不好说。

  但陈家三代单传,联姻效果可是太好了。

  而且陈家人丁单薄,没有亲族支持,也不怕他势大难制。

  不过他并没有表态,而是说道:“此事咱们兄弟说了也不算啊,需要爹娘点头同意才行。”

  朱棡马上说道:“回京之后你赶紧和咱爹娘说说这件事情,我也写一封信劝劝。”

  朱标哭笑不得,这个兄弟在军中待久了,染上了军汉的性格,做事雷厉风行。

  “行,回去我就给咱爹娘说说。”

  “说起来八妹福清相貌秀丽、精灵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和陈景恪年龄也相仿。”

  “若是爹娘同意,可以让她下嫁给陈景恪。”

  朱棡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

  朱标茫然的道:“怎么了,我说错了吗?”

  朱棡摇头叹道:“你糊涂啊,要嫁也是嫁你的女儿啊。”

  “姑姑可不一定会和侄子亲,但妹妹肯定和哥哥亲。”

  嫁朱元璋的女儿,就是朱雄英的姑姑,俩人的关系就比较疏远了。

  朱标自己的女儿,和朱雄英是亲兄妹,关系就亲近的多了。

  “诗语是雄英的胞妹,今年八岁,再过七八年正好嫁人。”

  “陈景恪到时也才加冠,结婚也不算晚。”

  朱标迟疑的道:“这……不好吧。”

  朱棡说道:“有什么不好的,你还能找到比陈景恪更好的女婿?”

  “还是说你舍不得这个女儿?”

第130章 因为尊重

  朱标哭笑不得,这兄弟比自己都着急啊。

  “此事你就别管了,回去我会和爹娘他们商量吧。”

  “倒是你,可是不少人弹劾你手段过于狠厉的。”

  狠厉只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残暴。

  从他就藩开始,类似的弹劾就没有断过。

  朱元璋一开始还觉得,莫非是有人在冤枉自家儿子?

  派人一调查才知道,弹劾的人说的还保守了。

  “爹和娘可是很生气的,你也收敛着点,对手下的人稍微好一点。”

  朱棡不屑的道:“不过是一些卑贱之人,能为我做事已是他们祖上积德,还有何不满的?”

  “那些言官也是可恶,整日里一件正事不做,天天就盯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