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70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这些士子,可能不是嫡子,也可能是旁系。

  但在人家眼里这些士子,可能就是麒麟儿,优秀子侄,族中翘楚。

  凭什么在我族眼里优秀的小辈,被人说成是行走的军功,吓尿的懦夫?

  你是说我族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要是处置士子,这些家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李二想到这些就是一脑门的官司,左右为难,竟是一时间,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去把赵国公他们叫来。”

  “遵令!”

  没多久。

  两仪殿再次齐聚一堂。

  这次多了数位士子。

  “士子裴行俭,拜见陛下。”

  “士子李敬玄,拜见陛下。”

  “郭正一,张仁祎拜见陛下。”

  李二瞧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到了,点头道:“嗯,好了。”

  “都起来吧。”

  “谢陛下。”

  几人束手恭立,以示恭敬。

  “事情,我也听说了。”

  李二瞪了一眼程知节与尉迟敬德,两人不约而同的咧嘴一笑。

  在外面,他们还怕这些士子冲动了。

  在这两仪殿,他们就没什么担忧了。

  “你们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在长安重地,聚众闹事,还是在当朝国公府邸前叫嚣,直呼国公之名,没半点尊敬之意。”

  李二道:“你们士子就是这等礼数吗?”

  裴行俭道:“回陛下,论语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两位国公辱我等在先,我们以直报怨在后。”

  “我等自是敬重国公,但国公是非不分,出言羞辱,我们若是不讨个公道说法,妄为读书人!”

  李二本来是准备给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士子,一个下马威的。

  谁知道。

  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

  “妄为读书人?”

  李二念了一句,道:“你们不怕国公,连朕也不惧吗?”

  “陛下,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也不是胡搅蛮缠,只是希望正名。”

  李敬玄接话,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我虽然不是朝廷官员,但也是陛下的子民。”

  “君父要我死,我立即自刎,绝不苟且。”

  “但死之前,我也不愿背负羞辱之名。”

  程知节,长孙无忌等人瞪眼,陛下不过是问惧不惧,没想到,人家直接说死不死。

  这些年轻小辈,真是……。

  李二也没想到被反将了一军,颇为好笑,他问道:“你是李氏?”

  “回陛下,我出自赵郡李氏南祖一脉。”李敬玄道。

  李二点头道:“倒是一个有种的。”

  “诸位,说说吧,人家都找上门来了。”

  “程知节,尉迟敬德,你们是不是该有个说法啊?”

  程知节嘟囔道:“陛下,臣不过无心之言……。”

  他还没说完,裴行俭等人纷纷怒目而视。

  无心之言?

  无心之言是这么说的?

  “陛下,这事其实也好办。”

  房玄龄也知道陛下的为难之处,他道:“且不说卢国公他们之言,既然士子们觉得受到羞辱。”

  “言语过于苍白,何不如用实际行动正名?”

  李二神色一动,道:“如何正名?”

  “让他们通过朝廷遴选,加入新军……。”

第72章 神助攻

  东宫。

  “啊?”

  “哈哈。”

  李承乾仰头大笑,“没想到啊,真没想到啊。”

  “竟然还会闹出这么一出。”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这是有心插柳愁柳不成,谁知道,横生变故,成荫?

  直接成柳林了。

  他在侯君集事上借题发挥,就是为后面长孙无忌的提议,做铺垫罢了。

  李承乾没想着一朝成功,那不现实的。

  只能是退而求次,搞个试点,先培养少数一批的人出来。

  达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试点就是第一阶段。

  都说想要开窗,就要先掀房顶,这个道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摆出一副全军推广的架势,最后再提小范围试点,果然就成了。

  预期达成,选人就是李二的事情。

  李承乾不会在这上面过多去干预。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是清晰。

  指出问题,拿出方案,李二决定。

  成了,达到目的。

  不成,方案搁置,以后再说。

  不管如何,总会留下痕迹,相当于种下一颗种子,等到有一天生根发芽。

  当然,他也不担心选人的问题。

  符合条件的,只能是士子。

  士子。

  也正是他的目标。

  年轻士子,他们可没有那些士人奸猾老练,一个个都还怀揣着极大的理想抱负,有着不同寻常追求的。

  你说他们盛气凌人也好,说他们眼高于顶也罢。

  不管你如何看待士子这个群体,他们都是一个朝代无可争议的未来力量,绝对的年轻精英。

  这可还不是那群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成天病秧子,只知道打嘴炮的读书人。

  他们是士子,是有良好的家教,优秀的资源培养出来的。

  文武俱备,骑马射箭,无一不会的。

  上马射箭,下马诗书。

  说不过你,就要砍你。

  说过你,照样能砍你的。

  唐朝士子,还是有公羊遗风。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样的精英人才,不愁吃,不愁穿,物质什么都满足了,那么他们的追求,只能是在精神上。

  他想要在军中搞思想,士子绝对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有文化,有武艺,有抱负,知荣辱,还年轻。

  你上哪里找这么全能型的人才啊。

  军中好勇斗狠,只服强者。

  这就好办了。

  一群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先上武艺比比,将士们再接受思想指导,就要顺理成章得多了。

  不服?

  尼玛滚出来跟老子过招。

  以理服人,我会,以武服人,我也会。

  他原先还有点忧虑,士子在军中,做不到理想中的状态怎么办。

  现在好了。

  如今他不用担心了,程知节跟尉迟敬德两个大聪明,成功的把士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给激发出来了。

  简直是神助攻啊。

  “官司如何了?”

  “士子赢了,还是和稀泥?”

  李承乾笑着问道。

  “陛下圣裁,若是遴选出的人才,能在军中有成就,那么卢国公,鄂国公就要赔礼。”

  “若是没有,反而要论罪与他们。”

  长孙冲不无激动的说道:“殿下,我听说他们的壮举后,恨不得自己也在场。”

  “他们真是太有气节风骨了,面对国公,连死都不怕。”

  闻言。

  李承乾心头大定。

  如此解决的话。

  那成功入选的士子,在军中要是不身先士卒,展现出悍不畏死的风格来。

  不用将士看不起,天下士子的唾骂,也能让他们羞愧难当,无颜见人。

  这相当于,进入新军的士子,将会肩负为天下士子正名的责任。

  他们的压力,会促使他们抛弃私心,拿出万分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他是真没想到,事情的进展,会超乎想象的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