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64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李二皱眉,道:“怎么?”

  “但说无妨。”

  长孙无忌无视武官们的怒火滔天,他道:“臣知道,卢国公,卫国公他们想的是什么。”

  “以为是去养尊处优,干涉军事的。”

  “但臣想表明的是,既是在军中为将,他们也是军人,自当与将士一视同仁。”

  “作战之时,自当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勇往直前,悍不畏死。”

  闻言。

  尉迟敬德冷笑,道:“就那些读书人,还悍不畏死?”

  “不是我笑话,我估计他们见到人就尿裤子了。”

  程知节也是说道:“就是笑话,一群弱不禁风的,能打仗吗?”

  “无非给人送军功的。”

  李靖淡淡的说道:“身先士卒,也轮不到他们,军中有的是。”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

  他当时认为军中大有人在,还需要外面的人来吗?

  但太子对此却是不置可否,并没有解释。

  见他不说话,武官们并不觉得高兴,也没觉得赢了。

  两天前,到今天朝议。

  结合起来看,他们都不用想,就知道背后是太子。

  但他们就想不明白了,太子为了撇清嫌隙,得罪他们这么狠,有必要吗?

  他就没想过没有武将们的支持,如何自处啊。

  不怕逼急了,站到魏王那边去?

  但也没法说,你知道长孙无忌是太子的人,却谁也指正不了是太子在背后授意的。

  李二异常平静。

  他也知道长孙无忌背后是太子。

  但他想的是,这么做的,是否真的可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至于说读书人弱不禁风,那完全是无稽之谈,以偏概全。

  你见过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的读书人,随身挂着佩剑,跟人吵架,一言不合就要拔剑相向,来个有仇当场报,有怨当场了的吗?

  要知道,这会儿的唐朝贞观年,距离战乱才过去多久啊。

  远的是南北朝大乱斗,近的是隋末唐初大起义。

  没点武力值的,都已经被淘汰了,剩下的谁不是有点能耐的。

  唐朝尚武风气浓厚,没点武力都不敢出门游历。

  ……

  散朝后。

  长孙无忌面对的,几乎全是来自武官的敌意。

  等到事情在军中传开,那就更多了。

  他快步离开,不想多待。

  心里的苦,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我的亲外甥啊。

  我已经站在火坑的边缘了。

  “侯君集这个王八蛋。”

  路上,程知节破口大骂,“他惹出来的祸事,连累我们所有人跟着遭殃。”

  尉迟敬德也骂道:“狗入的,全是因他而起。”

  “高昌国灭,那么大的功劳,他还想贪财。”

  “老哥哥,你怎么不说话啊?”程知节见李靖沉默,不由问道。

  李靖道:“陛下心动了。”

  谁看不出来陛下心动啊。

  “那怎么办?”

  程知节很烦躁。

  一军主帅的权力,受到极大的侵犯,肯定不能坐以待毙的。

  “我去拜访一下河间郡王。”

  李靖说道。

  程知节点头,这事,是得告诉河间郡王。

  人家都快骑到头上来了。

  河间郡王可不能再躲了啊。

  李靖登门拜访李孝恭,次日,李孝恭就进宫面见陛下。

  也不知道谈了什么。

  随后接二连三的武将进宫。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事闹得有点大发了。

  不然,武官们一波接一波的进宫吗?

  侯君集还被关在大牢中,但也有人递话给他,告诉他朝中大事。

  一瞬间。

  他只觉得……。

  天塌了。

  “我成为众矢之的了。”

  他瘫坐在地上,失神的喃喃自语。

  侯君集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就因为失礼太子,竟然会演变到这等地步。

  ……

  “你觉得不可行吗?”

  李二抿了一口茶,问道。

  李孝恭二次进宫,他道:“陛下,你还是要考虑考虑大家伙的感受。”

  “大家都觉得不行。”

  “打仗就是打仗,哪里要考虑有的没的。”

  “以前我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思想认知,不照样打胜仗嘛。”

  “所以啊,我还是觉得,没必要多此一举,引得大家都抱怨。”

  今天崩溃了,网页打不开,点了网络重置,直接没网,变地球,到现在都还在修,准备重装系统了。唉(╥ω╥`)

第66章 长孙老狐狸进修来?

  一个侯君集贪财案,谁也没想到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单侯君集要被收拾。

  连带着武官们也跟着遭了无妄之灾,动摇了他们基本权力。

  太子几句话就搅的满朝风雨,大家神经紧绷的。

  这找谁说苦去啊。

  偏生太子炮仗放了,人家待在东宫,紧张的朝野气氛,跟他无关一般。

  你就说气不气人。

  李二都想不通了,以前恭敬听话的太子,如今怎么变成大唐头号大刺头了。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重大事情不开会。

  两仪殿内。

  武官是李孝恭,李靖,程知节,尉迟敬德四人。

  文官这边,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唐俭。

  四人对四人。

  也不对,该是一对四。

  长孙无忌眼观鼻,鼻观心,都不跟李孝恭他们对眼的机会。

  就算如此,他都能感受到,对方要用眼神杀死他的心思。

  魏征已经摘出去了。

  他提议的什么代不代,武官们不是没放在心上,是没机会腾出手来。

  他们精力都在长孙无忌身上。

  “大家都到了。”

  李二作为裁判,主持人,开始引导话题了,“辅机,他们四个反对你的提议。”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话就挺有意思的。

  先说反对,再让你说理由。

  就是给你机会,还有什么道理说出来的。

  可见,李二的态度有一定的倾向性。

  想看看长孙无忌如何能抗住压力,再给一个说服他的理由。

  “陛下,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等长孙无忌开口,程知节率先嚷嚷,道:“他自己都难以圆说,就是拍拍屁股想出来,纯粹是给大家伙添堵。”

  “这么多年了。”

  “秦朝,汉朝,中间多少朝代,军中没什么思想指导的,不都是这样过来了?”

  “反而到了我大唐,要特立独行不成?”

  长孙无忌脸一黑,道:“自古以来就不见得是全对的。”

  他也活学活用,把李承乾的话,拿来回敬程知节。

  “秦朝,汉朝要是对的,怎么到头来还是亡了?”

  长孙无忌道:“卢国公,我大唐可以遵循一些对的旧制,但也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屁的教训。”

  尉迟敬德满口粗话,道:“我看到的教训,就是你们觉得大唐强盛了,想要折腾折腾。”

  “那个朝代不是强大了,就有人开始作妖,今天折腾这个,明天这个那个?”

  “赵国公,我看你是吃饱了没事做。”

  “有精力,多折腾房事,让长孙家子孙兴旺,家大业大。”

  额。

  李二微微露出意外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