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25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这次科举取士,能敲定下来。

  完全是取决于李世民。

  一个是他觉得科举取士对他有利。

  二个是他的天子门生也要上来啊。

  三个是他灭掉半岛三国,威望无双。

  在这样的有利因素下,李承乾才适时推出他的规划。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时间节点。

  别说科举取士制度。

  就特么天工与济世,设院校?还是想想能不能升格吧。

  单是这次与中枢大臣的拉扯,李承乾都扛了极大的压力。

  还要借用李世民的威望,李世民还得站在他这边。

  否则。

  一切免谈。

  科举取士要成为主要的选才制度。

  很多人都失态了。

  他们多少人是靠举荐上位的。

  自己的后辈,还有门生,以后还怎么举荐?

  有的人突然惊恐发现。

  太子说的第一点,与这科举取士遥相呼应。

  他们这些官员是上岸了。

  可一旦落马,那一切不就完蛋了嘛?

  还怎么东山再起?

  不拼家世,拼头脑?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谁敢保证自己文采能力更强?

  麻了。

  彻底的麻了。

第257章 二十一条规划,大朝议落幕

  太极殿内很是安静,只有‘唰唰唰’翻阅文件的声音。

  但时间不早了,已经是杆头日上。

  大家却没有心思顾及肚子问题。

  不过,李世民考虑周到,请百官就在殿内吃饭。

  内侍们端着木盘上来,放下一碟碟小菜,又是一碗小粥。

  看起来很有食欲的,能够补充体力。

  在唐朝,规矩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

  君臣之间的相处,也很随意。

  尤其是李世民,就中枢大臣闲聊,就跟唠家常一样,谈天说地,绯闻轶事都有。

  李世民上朝议事,议到饭点,请大臣们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情。

  李承乾学到了,也经常这么干。

  事情没完别走,饭肯定管。

  李世民小口吃着粥,目光在群臣中流转。

  大家都在吃,只不过他们一边吃着,一边看着规划内容。

  李承乾也停下讲话,端着一个琉璃小碗,吃了几口,道:“诸公一边吃,一边听孤继续讲。”

  李世民道:“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那就边吃边听吧。”

  百官自无不可,天子都发话了。

  那就从善如流呗。

  只不过大家伙的动作,要缓放轻了不少。

  “九:全面施行适龄免费教育。”

  李承乾放下小碗,手帕擦了擦嘴角,开始道:“教育是国之大计,更是国之根本,国家之未来。”

  “其担负着人才培育,教化认知。”

  “长安试点教育,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

  “当下,要将这一套教育经验推广开来,福及全天下子民。”

  “适龄孩子必须接受朝廷免费的两级教育。”

  “即初学,升学两个阶段的教育。”

  “在全面施行阶段,要逐步取缔、禁止民间私人、群体开办的,涉及初学、升学两阶段教育的学堂学院。”

  “统一教材教学……。”

  初学,升学两个阶段。

  极为重要。

  朝廷必须要把这两个阶段,掌握在手上。

  因为这是塑造,影响学子三观认知的最佳时期。

  朝廷绝对不允许,在全面铺开适龄孩子的教育,还有其他学堂或者学院插足。

  当然,不禁止在这两阶段之后的学堂学院。

  反正,朝廷统一教材教学,三观认知受统一教材影响,往后是进哪个学堂学院,就算教书先生老师,塞私货进去,也影响不大。

  就这还能培养出造反分子出来。

  那就只能说,适龄教育没到位,还需要加大整改力度。

  百官们心头不由沉甸甸的。

  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私设的学堂,一些家族学堂更是司空见惯。

  没有家族学堂的,都不配说是家族。

  只能说是暴发户,没有底蕴。

  这下子好了,朝廷禁止民间出现,适龄教育的学堂。

  家族子弟都要送到朝廷学堂去。

  那往后会发展出什么情况来,大致都能想象了。

  家族子弟先经过朝廷的教育影响,然后他们再来,那……。

  “十:加大人口增长计划的鼓励力度,力求在贞观二十五年,人口达到新高度。”

  “十一,设立直辖州。”

  李承乾低头看了一眼文件,抬头道:“直辖州只对朝廷负责。”

  “此举的用意,旨在带动地方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地方建设等”

  “朝廷将有多项扶持政策倾斜……。”

  “初设立,上海,广州,莱州三地。”

  这一项规划,百官心思各异。

  他们当然知道其中不是那么简单。

  这三地,都是在距离长安极远的地区。

  广州在岭南,岭南这个地方不用多言,流放之地,游离在朝廷管控之内,经常发生各种野人骚乱。

  冯盎这个山大王,也一直尾大不掉。

  将广州设为直辖州,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莱州在山东,那就更不用说了。

  只对朝廷负责,这不是一颗钉子,钉在山东世家的身上是什么?

  至于上海。

  之前大家伙还不太了解这个地方。

  但山东,岭南都有了。

  江南还能跑掉啊?

  不少人摇头,这些事情要是天下人知道,那都要炸锅的啊。

  可炸锅又能如何?

  今日大朝议既然拿出来讲,就不可能还有收回去的余地。

  “十二……。”

  时间来到下午。

  总共二十一条规划,涵盖的领域极大极广。

  可以说决定大唐未来五年,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朕也说两句。”

  “军队方面,要在思想认知上,严肃认真的做到贯彻。”

  “在武器装备上,要做到革新。”

  “军队操练上……。”

  李承乾并没有说军队的规划,这该是李世民来说的。

  反正,他现在是绝对不会去干预兵权问题。

  从某些地方来说,其实李承乾已经在逐渐影响军队的。

  比如从太子卫队走出去的将士,还有军队使用炸药等。

  这一点,李世民等人也很清楚的。

  但还是那个问题。

  当下李世民的威望,空前绝后,天下太平稳定,国富民强。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太子地位又无人能够动摇,怎么会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呢?

  李世民也极为自负自信。

  太子的,就是他的。

  你们是太子手下出来的,但更是朕的将士,朕的子民。

  老子用儿子的东西,任用儿子的人,那是天经地义。

  哪怕太子到现在,还没叫他父皇。

  但这层血脉亲情,怎么也抹不掉的。

  一场前所未有关乎大唐未来格局的大朝议,总算落下帷幕。

  当百官们走出太极殿,偏头看向西边下垂的夕阳,不由思绪万千。

  ……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