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你吃大面
“收到了。”
李孝恭叹道:“殿下怀疑陛下北上幽州的意图。”
“我就说该把我给带上的嘛。”
“这下好了。”
长孙无忌道:“现在说这些都晚了。”
“陛下的意图,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们应该尽早做准备。”
他们得知陛下要北上幽州,几乎都下意识的想到高句丽。
因为这太明显,太有倾向性了。
“房相,你什么看法?”
房玄龄顿了顿,道:“洛阳,太原都储备有军械粮草,若是陛下真要动手,应该会先调这两地的。”
“不过,暂时没有征兆,我们先请示陛下,再作定夺的话。”
“圣意,我等不能妄加揣测。”
太子可以怀疑,他也能做。
调动的是太子卫队,可没有动用朝廷的力量。
他们作为臣子,留守长安的,却不能靠揣测做事。
“房相这话有理。”
“那就请示陛下吧。”
……
太原。
李世民外出归来休息,刚坐下,就收到长安的奏报。
他看了一眼,就丢到一边。
“上官仪,你说我的意图,就这么明显吗?”他很是纳闷。
太子知道,长安官员也知道。
还好魏征不在根前,否则,怕是早就怼他脸上来了。
这在外的自在啊。
上官仪:“……”
陛下,不是明显,你就差直接下令了。
幽州什么地方?
再往北就是高句丽,你其他地方不去,去幽州,要干什么不是人尽皆知的嘛。
大家没挑破罢了。
“陛下真有对高句丽动手的心思。”
刘仁轨低声道:“还是尽快下令才是。”
“没有,我就是想去看看。”
李世民嘴硬道:“幽州也是我大唐的大好河山,我看看怎么了?”
“太子要调就让他调。”
“长安要干什么,我知道就成了。”
额。
陛下这是真要打啊。
“上官仪,原话回复长安。”
“是!”
第237章 唐使已死,是非对错孤已无心过问
“这是父皇给房相他们的原话。”
李治拿着长安来的急递,念完后如是说道。
李承乾伸手拿起一颗荔枝,送入嘴里,爽口多汁顿时充满口腔。
身边是一个美人,用纤细的手指,在剥着荔枝壳,挑出荔枝核后,放在瓷盘中的冰块上。
“哥哥,怎么办。”
“父皇是真的要打。”
李治有些担忧的说道。
他并不惧怕打仗,知道如今大唐军队的兵锋,高句丽不可能挡住的。
但这相当于是圣天子亲征啊。
天子亲征,只有一个结果。
许胜不许败。
如今大军还没有调动的迹象,就怕父皇心急之下,仓促用兵,准备不全。
“劝是劝不住了的。”
李承乾很清楚。
灭掉高句丽,不单单是李世民一个人的执念。
是李家帝王的执念。
李家不管是李建成坐上皇位,还是李世民当皇帝。
高句丽,都是必须要灭的。
不单单是高句丽不听话,多有冒犯天威的举动。
而是根源要从隋朝灭亡,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说起。
大唐取代隋朝,要想证明比隋朝更顺应天命。
不管是从民生,还是功绩上来。
都要做的比隋朝好。
隋朝完不成的夙愿,那是隋炀帝不行。
我大唐来完成,我李世民来灭高句丽。
大唐取代隋朝,是不是顺天应命,合该如此的呢?
别小看这带来的影响与深层次含义。
新朝踩前朝,那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如果前朝不坏,没有无能昏聩,你新朝凭什么取而代之?
说白了,新朝要把自己粉饰的漂漂亮亮,打扮得跟个新姑娘一样。
这样你立国才站得住脚。
隋炀帝打不下来,导致隋朝覆灭的高句丽。
李世民打下来了,他一个是证明自己的神武,另外一个为李唐江山打下法理基础。
最后一个是减轻玄武门之变,引起的道德批评与猜测非议。
你再如何说李建成厉害,人都死了,他还能爬起来做给你们看,他能打下高句丽?
我李世民还活着,我把高句丽打下来了。
事实明白的摆在你们面前,还说三道四,也不过是无能狂怒。
所以。
征讨高句丽,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
李世民都必定会做的。
只是早晚的问题。
如今贞观十八年,大唐国力鼎盛,兵锋正威。
李世民借这次走出长安,独自在北的机会实施征讨,阻力什么的,都小的不能再小了。
他怎么会错过天赐良机呢。
“哥哥,要不你上书父皇,劝说父皇暂缓,或者不要那么仓促。”
李治建议道。
“没必要。”
李承乾摇头,“这事不是那么简单。”
“背后有太多复杂的因素了。”
李治顿了顿,他伸手捏了一颗荔枝,感受着冰爽可口的刺激,道:“臣弟不解。”
“府兵改制,要检验募兵战斗力。”
“朝中老将们,也在蠢蠢欲动,立功心切。”
“舅父也要为今年的税收考虑。”
“府兵屯垦在山东,山东世家如芒刺背。”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陛下要打,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心思。”
“战事一起啊。”
他感慨一声,道:“好多事情都会随之改变。”
“有不知凡几的人会一步登天。”
他清楚这背后的因素。
李世民当然也清楚。
他也在利用这次大势。
……
七月底。
李承乾前往上海县。
这是他在江南的最后一个行程。
走完这里,就要北上山东。
李世民还是没有忍不住。
正式下令,调动山东大军前往,命李道宗节制山东各地,运输粮草军械。
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李承乾也只能是抓紧时间北上。
他背着手,站在一处山坳上,眺望着远处的长江入海口。
“这是个好地方啊。”
李承乾感叹了一声,道:“叔父,往后这个地方,要多多重视。”
“臣明白。”
李仁功并没有问为什么,太子没有明说,是因为太子一句话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兴衰。
仅仅一个多多重视。
上海县就要发展起来。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