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90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随行支出,是不是也要需要人力?”

  “这些都是花钱的地方。”

  “……”

  李承乾没有说话,也没阻止他,任由李治来传达。

  “这么说来大兴土木还是好事了?”长孙冲吃惊的说道:“不是跟昏聩搭边的吗?”

  “闭嘴!”

  长孙无忌忍不了这个愚蠢的儿子,再出雷人之语。

  他简直心累啊。

  为什么李世民生的娃,一个比一个妖孽。

  自己的娃,就这么榆木脑袋,朽木难雕。

  跟在太子身边这么久,还没增长见识。

  他都不知道太子是怎么忍下来的。

  自己真要该感谢太子的宽宏大量,容人气度。

  “冲弟,大兴土木是不太好听。”

  “但利国利民的大兴土木,实质上可不同。”

  李承乾笑着说了一句,道:“舅父,你虽然明白了,但还有一点要上心。”

  “人口的增长,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我听说过这么一个道理,一个人在你手里干活,他给你创造了价值,你支付工钱给他,他用工钱回头购买你的东西。”

  “你就赚钱了最少两重的利润。”

  “比如河间郡王的棉布,织娘给他生产了棉布,他得到棉布,织娘得到工钱。”

  “织娘再用工钱,去购买棉布,这样,他就的棉布卖出去了,还得到织娘的工钱。”

  “但如果,织娘只是无偿做工,手里没钱。”

  “舅父,你觉得,世面上的东西,谁来买?”

  “河间郡王的布匹卖给谁呢?”

第233章 李治存钱

  李承乾在利用长孙无忌去做事,也是通过他去传达一些观点,影响一大批人。

  增长困难,这是当下大唐遇到的最重大问题。

  各行各业的利益方,都发现大唐是一片向好,可收入却就是不见大的增长。

  也就导致朝廷的税收,也跟着涨不上去。

  这样的现象。

  用专业的术语来形容,就是市场饱和。

  但大唐市场真的饱和了吗?

  没有!

  绝对没有!

  这才多久啊,怎么可能就发展到这等地步。

  只说是消费得起的人,他们饱和了。

  目光要从中上层,转到底层去,这样才能发现更大的市场,带动经济。

  要做的是百姓手头有钱,刺激消费。

  当初的补贴国策,就是一项刺激举措。

  也是去年税收实现增长的一部分因素。

  ……

  长孙无忌带着若有所思离开了。

  李治还在兴致勃勃的,向自家哥哥请教。

  “舅父会有什么办法,让百姓有钱呢?”

  “大兴土木,见效也不见得快。”

  “工部一千万的庙算,也做不了多大的事吧。”

  李承乾微微一笑,“一千万就真的是一千万吗?”

  “难道不是?”李治不解。

  “一千万,至少会花出三千万,乃至更多的价值来。”

  见李治还是不懂,李承乾只好道:“如果一千万,只花出一千万的价值来,那是失败的。”

  “它主要目的是修缮,营建官道。”

  “但却能带动相关方面的产业链。”

  长孙冲好奇道:“产业链是什么?”

  李治也是点头,露出询问之色。

  “拿长乐的茶叶来举例。”

  “茶田要栽种,施肥,照料,采摘,制茶,包装,运输,销售等事项。”

  “这仅仅是一部分。”

  “此外,还有泡茶用的茶壶,茶杯,案几……。”

  “只要饮茶,就少不了这些东西。”

  “这就是产业链。”

  李承乾道:“类比到官道修缮营建。”

  “你们应该想到,产业链涵盖了什么吧?”

  李治露出兴奋之色,“哥哥,我懂了。”

  长孙冲有点撇嘴,你又懂了?

  人不大点,你可懂得真多啊。

  “你记住了,以后作为决策者,看事情不要那么片面,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李承乾不无感叹。

  到底是李治啊。

  思维能力就是妖孽。

  这些话,他是一点就通。

  至于长孙冲,他根本不抱有任何期待,老实本分就成了。

  “我记住了。”

  李治重重点头。

  李承乾却是想着长孙无忌。

  这老狐狸,到底领悟得到吗?

  他这一手观念灌输,还有一个目的,是想让他关注到,人口的问题。

  把隐匿的黑户全部给揪出来。

  这是目前,李承乾暂时用的温和手段,能够奏效的话,那还好说。

  如果没有效果,还是当前的状况。

  等到今年出巡回来,他就要动手了。

  ……

  圣天子与皇太子要出行巡幸。

  已经确定好日程,在亲耕礼之后。

  在这个时间节点,李恪的银行借着声势,正式推出储蓄、借贷的事务。

  储蓄是重点。

  从公布出来的储蓄流程与规定,很是详细。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杜绝任何钻空子的可能。

  不得不上心啊,因为这牵扯的钱财太过庞大,稍不慎,可能就是大量钱财流失。

  一旦出现的话。

  李恪是根本没办法交代的。

  大唐帝国报对此进行重点报道宣传,其他五家报纸也紧随其后转载。

  “存钱还给利息?这是骗人的吧?”

  “一年给两厘的利息,啧啧,忽悠人也不是这么忽悠的。”

  “太假了,五年五厘五,我存一百万贯进去,只要不取出来,那往后不是衣食无忧了?”

  “圣天子是在给我们送钱吗?”

  “圣天子临朝,这不可能是骗人的。”

  “我去存一贯试试。”

  “你一贯凑什么热闹……。”

  长安百姓自持见多识广,什么招数没见过。

  想骗他们的钱?

  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表示不吃这一套。

  一个个很是谨慎,暗中保持关注,观望事态的发展。

  转眼时间,亲耕礼举行了。

  李承乾他们即将启程离开长安。

  在这个时候,李恪苦着脸找上门来,大倒苦水。

  “兄长,这储蓄状况,真的一言难尽啊。”

  李恪不无气馁的摊手道:“这么多天过去,抛开长乐,高阳她们的友情储蓄外,根本就没多少钱。”

  “他们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李承乾听到友情储蓄,差点没发笑。

  长乐跟高阳,她们也都不相信银行的。

  是看在李恪的面上,就意思意思的存点。

  怕是她们都在想,是不是父皇跟太子哥哥,搞出银行来,在打她们家底的主意。

  这种处在怀疑的情况,两个公主都不敢下注,别说其他人了。

  “我说三郎,你好歹现在是三品大员。”

  “怎么遇到这点事情,就没办法了?”

  李承乾调侃道:“你舅父呢,存钱没有?”

  “存了,不多。”

  李恪闷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