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你吃大面
报纸是何物啊?
怎么之前没听说过?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却没有问出来。
“陛下,请你为今日大朝议总结。”
李承乾欠身道。
“嗯!”
李世民点头,他一手扶着佩剑,一手背着身后,站在丹陛上,睥睨俯视群臣。
他朗声道:“朕今日很高兴,也很振奋。”
“因为朕仿佛看到盛世的到来。”
“为了缔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君臣同心同德,矢志不渝。”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值得朕欣慰安心的呢?”
他高声喊道:“明年便是贞观十七年,我大唐立国二十六年。”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比今年的大唐更好。”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比今年的大唐更加强盛。”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百姓,比今年过得更加安康。”
“诸公,朕将与尔等共勉!”
锵!
李世民拔出天子剑高举,振声呼道:“大唐万年!”
轰!
群臣双臂大张,嘶声山呼。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太极殿内,万年高声响彻,几欲掀翻殿顶。
李承乾也双臂高举,山呼万年。
他神色激动,双目精神。
他喜欢这样的大唐。
喜欢一切都在百废俱兴的大唐。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再造。
他要让大唐成为后世,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王朝时代。
他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在他勾画出来的大唐盛世蓝图上,沾染任何一点污浊。
绝对不行!
……
大朝议圆满结束。
这是开天辟地来的头一遭。
群臣从太极殿走出,正好迎着头上的阳光。
虽然刺目,却足够温暖人心。
他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正如大唐一样,正在一步一步的想着盛世景象前行。
大朝议的内容,很快就在长安城内传开,引起极大的轰动。
但到底不算太过详细,不过是只言片语罢了。
东宫。
李承乾正在做着吩咐,“记住了,一定要用大白话。”
“不要用什么晦涩难懂的文字。”
“要让百姓们更好的理解。”
“知道了嘛?”
李治郑重点头,道:“太子哥哥,这样的话,可能要花费多一点时间。”
“加班加点也要搞出来。”
“明天最少要有五千份报纸,出现在长安城。”
李承乾道。
“明白!”
“冲弟。”李承乾对长孙冲吩咐,道:“到时候安排好人,在长安城宣读。”
“记住了,随时关注百姓们的反应。”
长孙冲道:“臣明白!”
“好,那就去办吧。”
“是!”
……
印刷工坊。
所有人都在等报纸内容确定,等到报纸内容送来,马上进行排版雕刻。
等到第一版出来后,马上送到太子那里,等到准许的回复后。
正式加大印刷力度。
等到天明之时,五千份报纸刚刚印刷完成。
第一时间,报纸全部运走,正式在长安城内投发。
“今天应该就能见到报纸了吧?”
萧瑀起得很早,派人出去盯着,一有报纸的消息,马上送回来。
他很想知道,报纸是以什么形式刊登的。
“来了!”
“报纸来了。”
“阿郎,这是报纸!”
管家急奔而来,萧瑀急忙上前,夺过来一看,入眼便是一行大字。
《大唐帝国报》!
瞳孔微微一缩,旋即目光下移。
“贞观十六年末,尚书省左仆射房玄龄在太极殿作尚书省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如下……!”
第173章 怎么能怪太子不给你机会?
裴行俭穿着黑色大衣,这是太子卫队配发的。
他从新军调入太子卫队后,就肩负起太子卫队的全体思想指导。
军职升了,地位却怎么也没办法与李绩的国公身份相提并论。
但他在新军的思想工作,开展的很是顺利。
凡太子卫队不服他的,都不需要他出手,薛礼就能把他们治的服服帖帖。
这次,他与薛礼一同放假归家,行走在长安城内。
他们的穿着,很是显眼,吸引目光。
因为这种用棉制成的军大衣,除了太子卫队外,其他并没有配发。
可以说,太子卫队的军大衣独一份,而他们军官大衣,显然要更拉风帅气些。
本来裴行俭是士子出身,这会儿穿着军官大衣,儒雅又英武。
“大唐帝国报,一文钱一份,详细刊登尚书省的工作报告,各部衙门主官……。”
裴行俭听到这喊声,再看那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不由举步走了过去。
薛礼跟在其后,也是不由好奇。
“这大唐帝国报,真的好啊。”
“哈哈,本来朝中大小事,只听闻个大概,现在倒是能够阅读了。”
“不错不错,一文钱而已,谁买不起啊。”
裴行俭见几个学子打扮的,人手一份纸张,边看边说,顿觉惊讶。
他挤进去,花了一钱买了一份。
报纸很厚,有好几页。
“这么大的一张纸,竟然只要一钱?”
“不怕亏本吗?”
裴行俭自语一声,旋即阅读内容。
“在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领导下,在睿智仁德的太子殿下关怀下,全体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唐在这一年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突然传来一股推力,裴行俭趔趄了几步,好在薛礼在他身边扶了一把。
裴行俭皱眉,有些不悦的回头。
原来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拥挤之下撞到了他。
“走吧。”
“我们找个地方先坐坐。”
裴行俭也不想计较,对方是无心之失,又不是故意的。
“怎么,你也买了?”
“一文钱而已,这报纸可透露了太多东西,寻常我们不太了解的详情,都能从上面看到。”薛礼笑道。
“这么快,你就看出来点东西了?”裴行俭好笑道。
“不然呢,就这尚书省作的工作报告,什么时候我们这些小兵小将的能看到?”薛礼感叹道:“那就别说普通百姓了。”
“这是个好东西啊。”
刚找个地方坐下,要了一壶茶,两人正准备阅看报纸后面的内容,就听到有人在大声宣读。
“军队去年征讨,还有府兵改制,花了一千三百多万贯。”
“今年军队的庙算,高达一千五百万……。”
那人宣读到这里,就引起极大的轰动。
“什么?”
“怎么这么高?”
“今年打薛延陀,花了九百万灭国,还算能接受,府兵改制,我也听说了,是要严明军纪,杜绝任何劫掠,这些都能理解,可凭什么明年仗还没打,就要一千五百万啊。”
“这多吗?多个屁,我就觉得还差得多。”
“当年渭水之盟,皇帝老子受了多大气,我们大唐受了多大屈辱。”
“渭水之盟丢出去的钱财,哪一分没我们百姓的?”
“老子宁愿拿来当军费,也不要军队打不赢,给人家搞城下之盟赔钱。”
“对,一千五百万管什么用,要说我,直接五千万贯。”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