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98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他们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殿下,就连陛下也不说吗?”萧瑀迟疑的问道。

  他不是怀疑太子能不能促成,而是这事情李世民不拍板,就是朝中的阻力,也大到不敢想象。

  “国公不会以为,三两年就能办成的事吧?”

  李承乾反问一句,道:“这事要从长计议。”

  “一步一步的来。”

  “如今江南,可不是以前了。”

  “先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再说。”

  萧瑀明白太子说的当前的事情。

  要是跟山东士族过不了招,那一切都免谈。

  这是设立陪都的大前提。

  也不说打赢山东士族,那显然不太可能。

  但至少不能输,要能够打个平手。

  要是输的一败涂地,被压制的话。

  太子有心也没办法。

  “臣明白了。”

  萧瑀重重点头。

  江南能否再次立足,东山再起。

  就看这一次,他们出多大力,使多大的劲。

  李承乾含笑点头。

  设立陪都,他的算盘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一个是给江南士族一个奔头。

  另外一个,江南那边是该有个陪都,毕竟未来海上贸易,可是大唐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必须要对江南进行一系列的布局。

  再者,他说江南山高皇帝远,可不是随口一句话。

  再关起门来做事,对朝廷,对天下都不利的。

  “走吧,我们出去。”

  萧瑀还在消化。

  陪都的设想,给他造成太大的想象与冲击了。

  他几乎是想迫不及待,立马就实现。

  刚出去,就见到李治与长孙冲在等候。

  “太子哥哥,东西拿来了。”

  李治拿着一张宽大的纸。

  李承乾伸手拿过来看了两眼,递给萧瑀,道:“这是报纸的大致布局。”

第167章 谁敢查军方的帐啊

  这报纸是大概的布局样版而已。

  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是为了展示。

  “这发明印刷术的人,真是奇才啊。”

  萧瑀不由感叹的说了一声。

  李承乾不置可否,奇才不奇才没什么,关键要给到实惠才是。

  “此术暂时不会公布于众。”

  “但在公布之后,发明之人也该论功行赏的。”

  他随意的说了一句,萧瑀秒懂其中的意思。

  这事,他也要出一份力去推动才是。

  也明白是给他们江南士族的时间。

  正好可以利用印刷术打山东士族一个时间差。

  “殿下。”

  长孙冲见有人到来,过去一问,回来后道:“诸位大臣已经在显得殿等候了。”

  “好,孤随后就到。”

  萧瑀没想到,太子今日还召见了其他人。

  当他与太子一同出现,不出意料的成为焦点。

  在场的大臣都投来颇有含义的目光。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面无表情。

  最近萧瑀上蹿下跳,活跃得很。

  但现在他们也拿萧瑀没办法,太子看重他,自是不能再讨太子不快。

  “时间飞逝,转眼间年关将近,又是一年过去了。”

  李承乾感叹道:“这一年朝廷做了什么事情,颁布了什么政令,达成什么成就。”

  “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朝廷都该有个明确的交代。”

  这是应有之意,每年朝廷到年关之前,都会总结过去一年做的事物。

  相当于年终总结嘛。

  最后一场大朝议会议,就是年终大会。

  “左右仆射。”

  李承乾唤道。

  高士廉与房玄龄当即应声。

  “你们商量一下,届时在年末大朝议上,谁来向陛下,向全体臣工,向全大唐百姓,做这份尚书省工作报告?”

  房玄龄一怔,道:“殿下,这是何意?”

  “意思很简单嘛。”李承乾微微一笑,道:“尚书省总领国家大小事务,自然是清楚知道各部各司工作情况。”

  “但不是人人都清楚,各司各部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还有,尚书省要定下明年一年的工作规划以及目标,还有工作方向与工作重点。”

  “今年的事情了了,明年的事情也要开始考虑。”

  “孤说过,不要等到事找人,要人找事。”

  “事找到人,那一切不过是补救,但人找事,是要将问题从未发之时解决。”

  “诸公以为如何呢?”

  萧瑀当即道:“殿下英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长孙无忌暗自恼恨,你个狗腿子,越来越蹬鼻子上脸了。

  老夫还没开口呢。

  “殿下,陛下那边该如何言说?”

  “这事,我相信陛下会同意的。”

  李承乾对长孙无忌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手下不能都是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他们一条心,才是李承乾不愿看到的。

  魏征是绝对支持他的,只不过,他有些时候,不太适合参与进来。

  上位者的手段在于平衡调和。

  萧瑀就是他扶起来,要制衡长孙无忌一系。

  还有第三方,也就是房玄龄,马周等人。

  这些人,可以看在是东宫内阁中,李世民一系的。

  当然,大家都是李世民的人,可在这东宫内,大家还是有清楚的身份标签的。

  “申国公,梁国公,你看谁来做这份尚书省的工作报告?”

  李承乾再次问道。

  房玄龄有些犹疑,高士廉也没有开口。

  李承乾就这么看着两人。

  不开口就完事了?

  哪里会那么轻易。

  今天必须站出来一个。

  他才会罢休的。

  “郑国公。”

  李承乾喊道。

  “臣在!”魏征站出来道:“若是左右仆射觉得难办,臣请殿下,奏请陛下,让臣来担任。”

  “只不过,希望左右仆射不要对我不满,还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够让尚书省整理,协助我写好工作报告。”

  李承乾给魏征点了个赞。

  不愧是我的好老师啊。

  真是懂的配合。

  你们左右仆射的饭碗不要,那就给魏征。

  魏征知着门下省的事务,尚书省要让魏征插手进来。

  李承乾也无所谓。

  “殿下。”

  房玄龄苦笑,真让魏征来替尚书省做报告,左右仆射还有什么脸啊。

  “还是不麻烦郑国公了,臣来做这份报告吧。”

  高士廉也急忙说道:“我看梁国公很是合适,臣附议。”

  长孙无忌:“臣也附议。”

  马周等人无所谓,反正又不关他们的事。

  “如此,那就梁国公负责吧。”

  李承乾心头好笑。

  高士廉还不要?

  我不是没给你这个舅公机会啊。

  是你自己不想主动站出来接受的。

  等到时候,你别肠子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