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91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申国公给我说的,孤身为太子,又是国本储君,要开枝散叶,兴旺子嗣,于国于江山社稷都有利的。”

  “再说了,是群臣要孤为国策做出表率来。”

  “指摘孤?”

  “那先去问问申国公,去问问群臣。”

  他缓缓地说道:“充实东宫,非孤之愿也。”

  李治跟长孙冲都听呆了。

  他们觉得太子这话说的,很有问题啊。

  但又无话反驳,很有道理。

  因为当初他们也确实在场,也亲眼见到群臣的劝谏。

  太子真没有主动提啊。

  他们清楚记得,当时是申国公自己说太子要为皇家开枝散叶,主动帮忙选美人的。

  这尼玛……。

  怎么到头来,太子身为当事人,却事不关己了呢?

  问题反而是要群臣去面对。

  尤其是申国公,真有人对太子指摘,那岂不是首当其冲?

  李治咽了咽口水,弱弱的问道:“大兄,你的意思是,要先过了群臣的那一关,才会到你?”

  李承乾品了一口茶,露出个神秘的笑容。

  “你猜?”

  他不喜欢跟李世民正面打擂台。

  也不会跟世家门阀正面交锋。

  那显得自己这个太子,多没威仪啊。

  就喜欢把群臣护在身前。

  先突破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高士廉等人组成的防线,然后才有资格来直面孤。

第162章 再见之日,不知何年何月

  赵国公府,书房。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相对而坐,桌案前摆放着茶水,两人却没有饮的心思。

  “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猖狂无礼到这等地步。”

  长孙无忌咬牙狠声道:“太子妃本来育有一嫡子,身份地位不可动摇,如今有喜,又将诞下嫡子。”

  “好不容易算是有机会,与太子关系更近一步,竟敢还与太子妃相提并论。”

  “也敢大言不惭,送庶女进宫。”

  “他们真当自家的嫡女,是多尊贵的吗?”

  “我看他们是彻底昏了头,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还不是他最痛恨的。

  最痛恨的地方是,自己舅父,以及自己的面子,他们竟然也敢不顾。

  换句话说,这些世家大族不听话,也不尊重他们了。

  这让长孙无忌极不舒服。

  “辅机!”高士廉缓缓的说道:“之前我也与你一样,有此想法。”

  “但见过太子后,我才看清楚,这背后不是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露出惊讶之色,道:“舅父,你看出什么来了?”

  “他们是对太子,对陛下不敬。”

  高士廉叹息一声,道:“但更多的是对你,对我的不满。”

  长孙无忌诧异无比,“对你我不满?这是为何?”

  “当初的茶叶,在长乐手中,也相当于长孙氏拿着。”

  “其他世家大族,算是沾了一点小利。”

  高士廉分析道:“吐谷浑那边也是,大头都被陛下,太子占据了,他们虽然也有,可吐谷浑还盘剥了一层。”

  “但价格不是提上来了嘛?他们不照样获利不小?”长孙无忌皱眉,“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还想更多?”

  “这仅仅是两点而已。”

  高士廉摇头道:“此外还有织布两机,安西种棉花。”

  “高阳的酒楼。”

  “如今的宣纸,也就是贞观纸。”

  宣纸是太子说的,但流传到外面后,却冠以贞观纸,倍受文人的追捧与喜爱。

  “太子几乎都给了李氏。”

  “其他各族捞到什么好处没有?”

  高士廉道:“种种利益加在一起,他们从来不是主导者,只是参与者而已。”

  “你觉得他们会甘心?”

  长孙无忌不敢相信,道:“舅父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为他们争取到主导权?”

  “不然呢?”

  高士廉淡淡的说道:“他们一个个都吃肉吃习惯了,突然发现大鱼大肉都是李氏在吃。”

  “不管是茶叶,还是棉花等天大利益的东西,他们几乎都是靠边站。”

  “你说,他们会甘心,会不眼红吗?”

  长孙无忌知道舅父的话糙理不糙,是事实。

  自从东宫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够赚钱的。

  但都只有李氏一家占据大头,小头却是许多人在争抢。

  一个个胃口都不小,怎么吃得饱?

  肯定会有人不高兴的。

  可……。

  长孙无忌道:“不是草原给我们了嘛?”

  “长乐争取到了啊。”

  “草原那边有羊毛,还有牛羊马等。”

  “这些难道还堵不住他们的胃口?”

  高士廉好笑道:“辅机,你觉得草原这一块,见效快点,还是茶叶,棉花要快点?”

  “这不但是要有巨大的投入,等着时间看成效。”

  “关键是织布二机,是在河间郡王的手上。”

  他做出个手势,道:“这也是要从河间郡王那里过一手的。”

  “再有这贞观纸,也是由汉王李元昌来操办。”

  “茶叶也好,贞观纸也罢,几乎全都是李氏子弟。”

  “大量的钱财,最终都流入宫里。”

  高士廉不由深深的叹道:“你说他们心头不嫉妒,不怨恨吗?”

  “没喊出天子与民争利,还是他们有些忌惮。”

  “只是通过这次的行为,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长孙无忌飞快在脑海过了一遍,几乎瞬间把一切都联系起来。

  东宫的东西,几乎没有外人插手的。

  就算参与其中,也不过是喝汤,没有吃肉的。

  陛下能够财大气粗的拿出钱来,承担大部分生育国策的支出,还有长安试点教育,乃至于府兵改制。

  都绕不开这一系列东西,带来的财富。

  这其中利益有多庞大,可以说管中窥豹,一目了然。

  “怪不得呢,原来症结在这里。”

  “可他们这次似乎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太子将目标转到江南士族,剑南士族等身上来。”

  长孙无忌不由讥讽道:“等到这些士族起来,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他们还能坐得住吗?”

  高士廉道:“不用怀疑,肯定是坐不住的。”

  “只能说,太子这一招太过高明了。”

  “我也没想到,一次小事,太子竟能小题大做,发挥到这等地步。”

  “几乎把天下士族都搅了进来,陛下还能作壁上观。”

  “哎……。”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也是觉得可笑。

  冲着他来?

  但也不看看太子今非昔比,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太子了。

  太子会在意这些,人家直接不管你山东士族,转眼青睐南边士族了。

  还做着前些年,清高自矜,敢跟李氏唱反调的春秋大梦呢。

  太子这次收拾你们,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不过,舅父刚才说他们忌惮?”

  “在忌惮什么?”

  长孙无忌疑惑的问道:“是忌惮陛下发怒,动真格的,还是说也不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陛下从北地回来,任命李道宗为府兵大都督。”

  高士廉道:“辅机应该知道,府兵屯田开垦,大部分都在什么地方吧?”

  “山东!”

  长孙无忌惊声喊道:“府兵大多都在河东,河北,乃至于河南三道。”

  “他们……。”

  他自语,道:“怪不得说呢。”

  “陛下这次盛怒,态度会那么坚决。”

  “太子也是说放就放,根本不考虑山东士族的反应。”

  “原来如此……。”

  “说是屯田,实则府兵依旧还能作战,他们在山东大面积散开,屯田开垦,但一旦有变,瞬间就能组成精锐的军队。”

  “李道宗又是李氏子弟,他麾下多数都是心腹……。”

  长孙无忌不由仰头闭眼。

  当初谁也没想到,府兵改制,背后最大的作用,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