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53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虽然如此,他也不是不知道,封侯代表着什么。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太子会这么推他,会为了他请封侯爵。

  这所代表的含义,太大了。

  “孤知道你不在乎这些。”

  “但出门在外,身份是要有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你既在朝廷为官,那么少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

  “没有身份,到底还是欠缺点什么。”

  “封侯以后,不论是你,还是对济世馆,都有不小的帮助。”

  他转过来,见孙思邈还在愣神中,轻声说道:“孤可以当你的伞,为济世馆遮风挡雨。”

  “但事事不能都由孤亲自出面。”

  “所以,你也要独当一面,作为医学的领头人,遇到什么事情,要自行先解决。”

  济世馆在东宫设立,孙思邈也是他请来的。

  是东宫的机构。

  遮风挡雨不是问题,是他应该做的,毕竟济世馆还很幼小稚嫩,没有成长起来。

  可万事全依靠着他,那他这个皇太子不用干其他事了,专门搞医学?

  这太不现实了。

  医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什么时候才有自己该有的影响?

  所以,还是要有能够支棱起来的人物。

  你遇到大事,解决不了,再来找我没问题。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我出面,是不是太过依赖了?

  孙思邈自是不二人选。

  推他封侯,有多方面的谋划,这方面也是之一。

  “只是……。”

  孙思邈面露担忧之色,道:“臣知道封侯非易事,就怕殿下为难,受到指摘。”

  “哈哈!”

  李承乾轻笑一声,道:“这你就不用担忧,孤可不会打没把握的仗。”

  “放心吧,孤都安排好了。”

  “不过,事前先跟你说好,你的侯爵之位,不同于寻常侯爵,是没有食邑的。”

  “你心里要有数,不要有情绪。”

  孙思邈一怔,无食邑侯?

  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不过转念一想,能够争取到封侯,不知道太子做了多少事。

  “殿下是知道我的,不在乎这些,但臣明白,要肩负多大的责任。”

  “有无食邑没有什么,只要能做事就成。”

  这就是李承乾欣赏老头儿的地方,不在乎名利,只想做事。

  但想做事,没有名利二字,何其困难啊。

  孙思邈离开后,李承乾询问长孙冲,江夏王李道宗出宫没有。

  “还没有。”

  “你去盯着,江夏王出宫后,马上请到东宫来,孤有事问他。”

  “是!”

  江夏王微微皱着眉头,他没想到北地走一遭,长安就发生天大的事情。

  孙思邈封侯?

  这大家伙怎么就答应了呢?

  刚才陛下询问他,封孙思邈为什么侯,实际是告诉他,封侯已定,不会更改。

  就连陛下都这个态度。

  那其他人呢?

  他还暂时不知。

  “拜见江夏王。”

  “东宫召见,请你前去。”

  一个内侍等到他出宫后,上前说道。

  “哦?”

  李道宗心头讶异,不会是陛下说了,太子又要做他思想工作吧?

  孙思邈。

  好大的面子啊。

  长孙冲就在宫门等候,见到李道宗,当即迎他入内。

  “臣参见太子,恭问太子安康。”

  “孤安!”

  李承乾笑道:“叔父免礼,请坐!”

  李道宗很年轻,四十二而已,在一众老臣当众,是堪称少壮人物。

  不过,经过北地的洗礼,看起来有点风尘与沧桑。

  这北地风光,真是有点熏陶人啊。

  “不知殿下,召我何事?”

  李道宗问道。

  “孤召三省六部议事,叔父在北地,有些事情不知,所以孤想着正好跟叔父谈谈,听听叔父的想法。”

  “请太子赐教。”

  李承乾说了天子门生,教学之事,又谈了其他。

  李道宗都在倾听中,但他疑惑,太子好像不提封侯之事呢?

  最后,他才明白太子的目的。

  “孤看了百人表彰的名单。”

  “之前递上来的人选,后来又有人员变动。”

  李承乾问道:“这是为什么?”

  “殿下指的是……?”李道宗露出犹疑之色。

  “苏烈,苏定方!”

  李承乾说道:“孤看他军功非同一般,作战勇猛,带领将士数次冲杀薛延陀大军,斩杀俘虏不少。”

  “第一次上交的名单之中,他居于前列,最终却发现突然没了。”

  “这是为何?”

  苏烈,苏定方。

  这次随同李绩北上,立下不小的战功。

  李承乾当时看百人表彰名单,就发现了他。

  只不过,他不参与具体的军务,也仅仅的关注,并没有其他想法。

  但后来二次递上来的名单,惊奇的发现,苏烈竟然没了。

  这就奇怪了。

  按照苏烈的战功,他能进前十的,没有了谁,也不能没他啊。

  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就这么突兀的消失在名单上。

  李承乾不疑惑才怪了。

  本来苏烈这样的武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在贞观朝没得到重用,就有大问题。

  李世民不至于这么眼瞎,识人不明的。

  似乎是有无形的力量,打压着他,不然他出头。

  这次就很是明显。

  苏烈只要来长安,在李世民面前露脸,发现这块宝玉,他能没爱才之心?会不知道知人善用吗?

  偏生这次还就给他剔除了,在李世民跟他皇太子的眼皮下搞事。

  再一个,苏烈是李靖的弟子,谁敢冒着得罪李靖的风险,打压苏烈呢?

  “殿下,此事另有内情。”

  李道宗解释道:“苏定方受到麾下将士的牵连,第一次没查出来,上报了他。”

  “第二次查出他手下有私藏财物的情况,所以就没他了。”

  李承乾眼睛微微一眯,这话就站不住脚。

  真要是这样的话,他苏烈该被斩首,岂能是剔除名单这么轻易了事。

  而且,苏烈作为李靖的亲传弟子,得到真传的,不至于连手下都管不住吧?

  李靖连朝中厌恶之事,都不提醒苏定方?

  那他这个师父就当得太不称职,也谈不上亲传,因为根本没把这个弟子放在心上啊。

  嗯?

  突然。

  他醒过味儿来。

  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道宗。

  “原来如此啊,孤知道了。”

  “亏得如此悍将,受到麾下牵连,真是可惜了。”

第135章 君子生于小国,非君子之过

  李道宗离开。

  李承乾却是笑吟吟的。

  苏烈之事,他本来不想过问的。

  但奈何苏烈此人,确实不能轻易忽视。

  他察觉到背后不对劲,就想搞明白,苏烈为何在贞观朝被打压的,是什么势力出手的。

  苏烈的背景很是复杂,有不小的历史污点。

  但这应该并不太重要,李世民连魏征这种五姓家奴,更是李建成幕僚。

  李世民被喷的怀疑人生都重用的。

  怎么可能发现不了苏烈的天赋才华,弃之不用呢?

  只能是有人压他。

  谁会压他呢?

  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