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30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在场之人,无不浑身发麻,颤栗不已。

  他们想象着太子殿下,给他们勾勒出来的蓝图,想象着那一个个憧憬的画面。

  我们是参与者,是建立者,更是见证者。

  一股热血澎湃,激情昂扬的冲动,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激荡。

  谁不想做到,谁不想要。

  当这个时代,真如太子所说的那边,伟大强盛,他们这些人,该是何等的幸福与荣耀。

  “殿下!”

  高士廉双目如看天神一般,激动的注视着李承乾。

  “观音婢啊。”

  “你泉下有知该是何等欣慰,承乾……。”

  他眼眶有些湿润。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胸腔之中,隐隐有什么冲动呼之欲出,难以自控。

  太子描绘的一切。

  对他们来说,都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要是真的能够做到,真的能实现。

  他们这一个时代的重臣,该是何等的彪炳史册。

  后世还有什么能人贤臣,能超越他们的?

  而他们注定会成为后世万万千千臣子,所要追赶的模范与前贤。

  张士衡激动的无以复加,但他还是异常的冷静,他从太子的话中,敏锐的察觉到一丝关键。

  “殿下!”

  他强压激动的问道:“适才之言,殿下事前说是对内如此。”

  “敢问殿下难道盛世,还有对外一说吗?”

  “臣不解,还请殿下赐教!”

  众人听闻,这才快速从脑海中搜索,发现太子是先说了对内,才有后续之言。

  那么与之相对。

  不还有对外吗?

第118章 全大唐超级光环

  李承乾很是满意,众人的反应。

  这才对嘛。

  要都无动于衷,那他真就对牛弹琴,失望透顶了。

  不怕人有欲望,就怕看到欲望还能不敢伸手。

  对百姓来说,他们在意的是生存,是有没有饭吃。

  但对庙堂上的诸公来说,盛世,才是把一个治世能臣的形象,最直观的具象与展现出来。

  而一个前所未有,雄伟壮阔的太平盛世,则是将这一形象与功绩无限度的拔高。

  直到高不可攀,成为一座难以跨越的史诗山峰。

  没有任何一个大臣,面对这样的诱惑,能做到泰然不动。

  谁不想成为世间楷模,后世争相效仿的对象。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一辈子到头来,其实就这么简单。

  ……

  “确实是还有对外。”

  李承乾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对外其实也很简单。”

  “无非是三个标准。”

  “一,周边无敌国!”

  “二,周边无强国。”

  “三,周边无有敌意的强国。”

  “对内是民生,对外是军事。”

  “诸位觉得我大唐如今何如?”

  众人沉吟,并没有着急开口说话。

  周边无敌国?

  大唐没有吗?

  吐蕃是一个,薛延陀是一个,高丽也是一个。

  周边无强国,倒是可以这么说,毕竟大唐周边,谁敢真刀真枪跟大唐较量的。

  才灭了一个高昌,现在又针对吐蕃封锁。

  要说强,谁强的过当下的大唐?

  但敌国,表面恭顺,暗地不敬的,大有人在。

  “殿下。”

  “如此盛世标准,从来没有听说过。”

  孔颖达有些不同的意见,道:“按照这样的标准,大唐只有把周边有敌意的国家,尽数诛灭。”

  “臣不知道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毕竟,自古以来,先贤没有提及过这样的说法。”

  “……”

  他还想继续说,李承乾不客气的直接打断了他,“孔师说这话。”

  “让孤突然想起两件事情。”

  “孤深恶痛绝。”

  众人露出探询之色,什么事情,令太子这么反感厌恶的。

  孔颖达神色有些尴尬,显然刚才说的话,让殿下很是反感。

  “第一件,乃是国旗制作。”

  李承乾环视一圈,道:“孤问阎立本,国旗颜色如何防止掉色,有没有固色之法。”

  “阎立本的回答,让孤大失所望。”

  “他说没有固色之法,承天门前的国旗,天天更换,不用担心掉色问题。”

  “哪怕是下大雨,国旗沾水掉色,降旗后立马烘干保存就行。”

  “并非大事。”

  他语气很不好的说道:“孤真是被气笑了。”

  “当然,此事也怪不得阎立本,这本不该是他所负责的。”

  “掉色问题历来就有,没办法最终只能靠绣工缝制旗帜,才能保证不掉色。”

  “孤之所以气笑了,一个固色问题都多少年了,到我大唐还没能解决掉色之难?”

  “难道我大唐的匠人,就不知道想办法去试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众人默默的听着,长孙无忌跟房玄龄还有魏征,估计摸着下一个可能就是工部了。

  “这只是其一。”

  李承乾沉着脸,说道:“其二乃是农具。”

  “半年前,工部与户部受到两宫责问,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其根本原因,是孤在春季郊游,见到老农所用农具,笨重吃力,耕地困难,效劳极其低下。”

  “那种耕犁都多少年了,几百年过去,孤就不信没有人不知道那种犁,对百姓耕地是有多大的负担。”

  “但有司却从没想过进行改善,减轻耕地负担,有更多精力时间去开垦更多的田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提高粮食收成,就要有更多的耕地。”

  “一个事倍功半的耕犁,想要耕种其他田地,也有心无力。”

  众人缄默其口,静静倾听,没有说话的。

  就连那些弟子学生,也是微微低头,露出沉思之色。

  “孤对工部,户部问罪,是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不思进取。”

  “抱着自古以来都有的念头,从不会主动去考虑,如何改善乃至发明利国利民之物。”

  李承乾食指猛然向下,狠狠一点,“孤最烦这种墨守成规,坐享其成,秉着前人做的,说的都是对的思想。”

  “孤告诉你们!”

  孔颖达脸色微红,李承乾声音一高,他都不由一个颤抖。

  “我大唐是一个立志承前启后,创造革新,开放先进的王朝。”

  李承乾话语掷地有声,面色肃容,“周王朝建立之初,礼仪制度并无,是后来才建立制定的。”

  “当今大唐天子也当如周武王之举。”

  “我等也当有周武王之下能臣之力。”

  “我大唐与周王朝何其相似,一切都从头再来,礼乐制度,都要重新制定。”

  “但我大唐何其幸运,还有前贤遗泽,我们可以继承,以为延续。”

  “可是,不是让我们止步不前,原地踏步。”

  “我大唐更该有周武王之时,勇于开天辟地,再造乾坤之念。”

  “大唐承上启下,重造华夏衣冠,制礼乐,安九州,平四海,不正该是我辈创造新篇章之时吗?”

  众人震惊不已。

  太子怎么敢的?

  他怎么敢拿大唐跟周王朝比的。

  两者是能够比的吗?

  那可是周武王,当时在位时期,制定礼乐制度的君主啊。

  这……。

  他们震撼的无以复加,但谁也没有反驳余地,也没有勇气反驳。

  当今天子是周武王,那高祖皇帝不是可以比作的周文王?

  那他们这些两朝臣子是什么?

  太子在捧高祖,捧天子,也是在捧他们。

  他们怎么拒绝得了这糖衣炮弹?

  难道要让他们扔回去?

  那不是自绝于天下人嘛。

  李承乾缓缓起身,朝着众人走了几步。

  他将各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心头轻笑,太过容易拿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