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25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你看着办就是。”李承乾没有交代太多。

  长孙无忌能办好,自然不用他动手。

  否则,就只有动用东厂的人手了。

  禄东赞没了,松赞干布怕是独木难支。

  “好!”

  李承乾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有点狐疑。

  这老狐狸刚才有点不对劲啊,想到什么事了,怎么激动的浑身在发抖呢。

第114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八月初九。

  丑时初。

  李承乾就从被窝里起来,洗漱穿戴。

  今天,他要穿太子冕服,必须隆重正式。

  与此,太子妃苏卿,皇长孙李象,皇嫡孙李厥,也是穿戴正式。

  李承乾小口小口的抿着粥,看着李象昏昏欲睡,几次都险些栽到碗里去,李厥是直接眼睛都没打开,大脑还处在离线状态。

  苏卿忙活着伺候小家伙,李承乾则是对着李象再三提醒,让他动手吃饭。

  好一番折腾后,才算结束。

  此刻已经是丑时末了。

  一切就绪,李承乾踏上步撵出宫,直奔承天门。

  出了东宫,大道左右皆是有禁军将士,手持火把驻守,顺着大道抵达承天门。

  承天门更是灯火辉煌,将其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参见太子殿下!”

  比李承乾来的更早的,是文武百官,还有各国使者。

  他们人影交错,三五成群的站在一起,见到李承乾到来,当即上前高声行礼。

  李承乾颔首示意,步撵一转,朝着承天门内而去。

  此时,并未到宫门开启的时间,但宫门洞开,能够径直进入。

  “殿下,请到太极殿等候。”

  进入太极殿,李世民还没到来,不过一众王公大臣都在低声寒暄,薛延陀可汗,高丽国王,吐谷浑忠烈等国主闭目养神。

  这么早起来,谁都有些困意。

  不久后,李世民身着天子冕服,大步流星而来。

  “陛下,时辰差不多了,请陛下率领百官登承天门城楼。”

  礼官说道。

  “嗯。”

  李世民笑道:“诸位,就随朕一起走吧。”

  “是!”

  一行人步行而去的。

  李承乾看到在太极殿外,有一支队伍整齐数目的站着,为首之人肩扛一杆旗帜,不用想就知道是什么。

  等到承天门城楼上站立,一眼望去,远处是站着乌泱泱的一片人群。

  长安百姓汇聚在承天门广场之外,观看此次升旗大典。

  在承天门广场中间地带,一方旗台早就被工部建造完毕,一根旗杆也是高高耸立。

  “太子!”

  李世民唤道,李承乾就站在他的身边,他微微点头,道:“陛下!”

  “大唐英烈慰灵碑,朕也留出来地方。”

  他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到底建还是不建,如今李世民说这话,相当于要着手操办慰灵碑一事了。

  李世民指着承天门广场,正色道:“朕就将其建在那里。”

  “让大唐英烈日日享受千万百姓香火祭拜!”

  “陛下英明!”

  “嗯!”

  李世民颔首,目光落在一片火光照耀的百姓之中。

  他脸上泛起了开怀的笑意。

  时间一点点流逝。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

  有官员朗声喊道:“禀告陛下,时辰已到,仪仗队伍准备完毕,升旗大典是否开始,请陛下指示!”

  李世民肃穆,沉声道:“开始!”

  “遵旨!”

  礼官当即大声唱道:“肃声!”

  全体都安静下来了,就连无数的百姓,也未发出一点声响来。

  “大唐皇帝令:升旗大典正式开始!”

  “仪仗行!”

  话音落下,一支国旗仪仗从承天门而出,他们排列整齐,高大威严,步调一致,朝着国旗台而去。

  除了时不时啪啪作响的篝火声,全场几乎很是安静。

  人人都注视着仪仗队的行进,目不转睛。

  当仪仗队来到国旗台,其他仪仗礼兵有序分列开,护卫国旗台四方。

  三名旗手登台,主旗手开始捆绑旗帜。

  此时,天色已经亮堂不少,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

  待一切准备就绪,礼官再次高唱:

  “全体肃穆!”

  “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奏国歌!”

  随着国歌《秦王破阵乐》第一声响起,大唐日月龙旗在主旗手用力一扬,伴随着奏乐与歌声中,缓缓向上攀升。

  李世民在唱,李承乾也在唱。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无数百姓都在吟唱《秦王破阵乐》。

  他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庄严肃穆,神圣光荣。

  武官们唱得最是用力,他们几乎就是在脸红脖子粗的嘶吼。

  要不是百姓太多,声音过于响亮,怕是他们要压过全场。

  大唐日月龙旗在攀升,东方的太阳也在升起。

  当龙旗抵达旗杆顶部,东方太阳正好全部出现。

  奏乐也在刹那间停止。

  大唐日月龙旗在初升的太阳下,熠熠生辉,绚烂夺目。

  “礼毕!”

  礼官高声。

  短短的升旗仪式,却是从古至今走了不知道多少年才实现。

  此时。

  礼部尚书李道宗,展开圣旨,宣读:“自三皇五帝……。”

  他前面宣读了大量的铺垫,最后才读道:

  “大唐皇帝令:即日起,大唐日月龙旗乃大唐国旗,是大唐旗帜,是国家象征,凡我大唐子民当敬之爱之。”

  “承天门升旗仪式,每日举行。”

  “凡我大唐官府,军营皆设立国旗台,升起国旗。”

  “《秦王破阵乐》为我大唐国歌,是大唐精神与意志的体现,凡我大唐子民应人人会唱。”

  “八月初九,定为大唐国庆日,天下大假三日以贺国庆!”

  礼部制定整个升旗仪式的流程,并且还制定关于国旗国歌的制度与要求。

  这些都将会写入相关律法,对全体大唐百姓,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军中将士,普通百姓都有要求。

  史官在记载。

  张士衡等礼学博士也在动笔记录。

  史官写史,他们写礼。

  升旗仪式,国旗国歌,都是属于‘礼’的范畴。

  礼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

  等到《唐礼》拟定完善,可以预见将成为大唐的新指导与行为制度等方面的规范。

  “谨遵陛下诏令!”

  文武百官带头山呼,百姓也呼啦跪下一片,山呼海啸的声音,扑面而来。

  士子们与有荣焉,百姓们也是激动万分。

  李世民骄傲自豪的注视着飘扬的大唐日月龙旗。

  那是他作为大唐皇帝,大唐天子的意志体现。

  他看向长安百姓。

  那是爱戴崇敬他的子民。

  “朕的子民!”

  李世民朗声道:“朕要带领你们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享受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无人敢挑战我大唐天威,无人敢轻辱我大唐子民。”

  “凡我大唐子民,所到之国,当为上宾。”

  “若有敢冒犯欺凌,我大唐必定兴兵讨伐……。”

  他手指狠狠一点,喝声道:“灭国!”

  “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

  此话一出,百姓群情激昂,尤其是年轻人激动的奋力怒吼。

  年轻士子更是拔剑高举,极力嘶吼。

  各国国主使团,面色一片凝重。

  大唐。

  这个耸立在他们身边的巨物,无时无刻不在压制着他们,威慑着他们。

  当听到李世民的霸气宣言,当看到长安百姓们的激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