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68章

作者:顾止

  但是如果歧视所有的行业,那就不叫做歧视,而是叫做“平等”!

  平等的歧视,又怎么不算是另外一种平等呢?

  所以在“重农抑商”的商鞅变法之中,秦国最多也只是限商而不抑商。

  其中的限商,也只是限制商人的活动、买卖范围。

  只要在秦国规定的活动买卖范围之内,那么秦国不仅不会打压、限制,甚至还会支持你。

  所以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反而会看到秦国商业非常兴盛发达的诡异一幕。

  像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描写到:

  “陇蜀之货物而多贾......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巴蜀亦沃野......”

  意思是说,秦国有很多商人,而且还有不少大商人。

  其中秦国北面有买卖戎狄牲畜的大商人,西部有买卖邛、笮等地出产马和牦牛的大商人。

  巴蜀虽然四周闭塞,但是物产丰富,有梔子、生姜、朱砂、石材、铜、铁和竹木等等,而且还有千里栈道,与关中无处不通。

  故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不无夸张第说:“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ー,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意思是说,关中之地,大概只占天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也不过占天下人口的十分之三,但是它占有的财富,却能够达到十分之六的程度。

  并且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其他篇章中记载了二十几位巨商富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七、八位,而秦国就占了四位。

  0 ·····求鲜花·· 0

  其中第一位,吕不韦,这自然是不必多说的。

  阳翟的大商人,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成为战国末年的著名大豪商。

  后来入秦国为相,以奇货可居的战略思想,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

  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单单说吕不韦能够以一介商贾的身份,最终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相。

  就可以看出秦国对于商业与商贾的态度,绝对不是后世的那种鄙视、打压的态度。

  否则,吕不韦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坐上秦国丞相之位,并且让当时的众臣都心服口服。

  第二位,是在秦始皇时发展起来的巨商乌氏倮。

  秦国乌氏族人,在西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畜牧业主、大商人。

  秦皇嬴政给予了他“封君”一样的待遇,并且他可以和朝臣一起朝觐皇帝。

  要知道,朝见君主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第三位,同样也是在秦始皇时期发展起来的巨商巴清。

  秦皇嬴政为了对她的重视,同样给予其很高的荣誉,把她视作女子表率,通过为其筑台的方式对其嘉奖。

  而秦皇嬴政对于乌氏倮、巴清的重视行为,又被称之为“封倮誉清”。

  乌氏倮、巴清两人,也被誉为“礼抗万乘”。

  所谓“礼抗万乘”,不是指乌氏倮、巴清两人能够和秦皇嬴政相抗衡,而是指有万乘之尊的秦始皇对他们两人以礼相待。

  所以从以上来说,在秦国时期及之前的时期,商人与商业的地位并不算低下,更加没有像后世那样人人都可以踩上两脚的程度。

  等到后来士、农、工、商逐渐演变成一种身份地位制度之后,商业就变成了所有人鄙视的一种贱业。

  比如说,在手工业者眼中:“商人,臭要饭的!”

  在农业百姓眼中:“商人,臭要饭的;手工业者,奇淫技巧的玩意!”

  在士人眼中:“商人,臭要饭的;手工业者,奇淫技巧的玩意;农业,臭种地的!”

  故而,对于太子扶苏提出的“商受控,但不需过度压制”这样的思想主张。

  在当前这个时代,并没有多少人反对,甚至反而有不少人还觉得太子扶苏言之有理!

  因为这个时期的商业,本质上其实就是按照太子扶苏所说的那样去发展的。

  至于说其他一些觉得应该坚持“农本商末”、“重农抑商”的诸子百家学派,其中儒家暂且不提。

  但是像农家,陈相、陈辛等一众农家门徒子弟已经准备把太子扶苏捧成农家新的一位农子大贤了。

  至于说农家原来的“农本商末”思想主张,作为农家门徒子弟的他们,自然也是要按照太子扶苏提出的新“农本商末”思想主张去重新诠释一遍力.

第一百零一章:上林苑有宫殿,名曰东君;险些尝百草丧命的农家子弟【求订阅,求全订】

  而对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而言,什么商业不商业的,他们并不在意。

  因为就像太子扶苏说的那样,商业买卖也并不是说做就可以做的。

  像要求懂术数、有眼光、能够承担得了风险损失、保障得了货物运输的安全等等。

  任何一个前置要求都足以刷下一大批黔首百姓了,更加不用说这些前置条件叠加到一起了。

  所以即便看到商贾低买高卖而暴富,但是真正敢抛下耕种,赌上一家老小的未来,用所有的积蓄去做商贾买卖的黔首百姓,始终都是少之又少。

  对于绝大多数的黔首百姓而言,他们求的永远都是稳妥,而不是与巨大风险相伴随的暴利。

  所以一众黔首百姓,只想知道太子扶苏究竟想出了什么可以改进耕种,使得粮食亩产量进一步更加的办法。

  这是真正与他们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事情,同时也是他们自看天幕以来,知道太子扶苏设立了农部六司之后,最迫切想要知道的东西。

  天幕下的一众黔首百姓是如此,天幕中的“许子”同样也是如此.

  【在听完了太子扶苏所说的“农为本,但因时而变;商受控,但不需过度压制”的想法之后,许子连连点头道:“对,你说的对!”】

  【“说完了吗?”】

  【“说完了的话,那么我们就去农部六司吧!”】

  【见此,太子扶苏也只能无奈起身应道:“说完了。”】

  【同时,太子扶苏也是转过头看向身旁的父王邀请道:“父王,可要一同参观一下儿臣的六部诸司?”】

  【“毕竟父王给儿臣拨了那么多的钱粮物资,总该让父王知晓一下儿臣都将这些钱粮物资花在了何处。”】

  【听到太子扶苏的邀请,秦王嬴政嘴角也是露出一抹笑意。】

  【因为知道今天是农家许子对太子扶苏考校的之日,所以在前两日,秦王嬴政便已经提前将今日能处理的事务都处理完毕,不能处理的事务也都押后了一日。】

  【而这会听完农家许子对于太子扶苏的考校,也不过才日至中午,下午的时间,他依然还算是空闲的。】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微微颔首道:“那便让寡人看一看那些钱粮物资,你是否都花在了应花之处。”】

  【随即,三人便起身朝着上林苑所在的农部六司而去。】

  【经过半年时间的投入,原本空旷如野的上林苑,也是建立起了一片宫殿府邸。】

  【其中最中央、最大、最庄严的宫殿,名为“东君”,这个名字还是秦王嬴政给起的。】

  【当时在宫殿建好之后,太子扶苏便去找秦王嬴政为之起名。】

  【秦王嬴政微微思虑之后,也是大笔一挥,直接就起了一个“东君”这样的名字。】

  【东为四方之首,君为天下之主。】

  【秦王嬴政将太子扶苏在上林苑的别殿命名为“东君”,可见秦王嬴政对于太子扶苏的宠爱、重视,以及寄予的深厚期望。】

  【而在东君宫下,设有独立的六部衙门。】

  【而在各部衙门之下,又设立有相对独立的诸司司务厅。】

  【其中户部、吏部、礼部、刑部,这四部尚书与各自部下的诸司司长,基本都在各自的六部衙门,或诸司司务厅之中处理日常各种公务。】

  【而农部、工部,这两部虽然也都有各自独立的办公衙门,但是这两部的尚书,以及部下各司的司长,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办公衙门里面。】

  【毕竟办公衙门,顾名思义就是处理公务的。】

  【像农部的一众农家子弟,又或者是工部的一众墨家子弟,他们想要搞各种耕种研究,又或者是搞各种器械研究的话。】

  【不管是工部衙门,还是农部衙门地方都太小了,不够他们折腾。】

  【所以农部、工部的尚书,以及这两部治下各司的司务等官员,大多数时候都是呆在给他们划出的各司研究所之中0 ..... 】

  【一般只在工部衙门,又或者是农部衙门之中,留下几个中书谒者用以遇到事情,需要传诏他们的时候,便给他们传递消息。】

  【除此之外,也就在每半个月固定一次的部门堂会之中,能够在工部衙门和农部衙门里面看到两部尚书,以及部下诸司司务等人员。】

  【而农部六司研究所的所在之地,在上林苑的西北侧,靠近沛河与牛首池区域,主要是为了方便引流灌溉。】

  【而经过半年时间的开垦,原来这片区域中的荒地,也是终于被农部一众农家子弟,以及召集过来的相关老农给开垦成了一片片田地。】

  【但是由于前面那几个月都忙着开垦荒地,错过了最佳的春耕时间。】

  【所以在田地开垦出来之后,农部六司的一众农家子弟也并未真正开始耕种,准备等到适合夏种的时间之后,再开始去耕种。】

  【至于这中间一、两个月到两、三个月的空闲期,农部六司的一众农家子弟,或是更进一步为即将到来的夏种做各种前提准备。】

  【这样等适2.6合夏种的时间点真正到来之后,他们也能够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又或是一起相互讨论,可能影响亩产量的因素都有哪些。】

  【然后从中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些因素,接着等适合夏种的时间点到来之后,他们便各自选择其中一种因素,最后展开与之相关的耕种实验。】

  【亦或是相互研究,当前还有其他哪些东西是可以让黔首百姓拿来当做主食或蔬菜的。】

  【然后以神农尝百草的心态,去尝试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

  【其中有些农家子弟吃了之后,不断拉肚子也就不说了,更糟糕的是差点还有农家子弟吃了丧命的东西。】.

第一百零二章:天下黔首:终于等到我们想看的内容了,代田法【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等人开始前往农部六司,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他们想看的内容的黔首百姓,也是纷纷行动起来。

  “识字的,有没有人识字的?”

  “谁识字,待会将太子殿下说的话都给记下来!”

  “我家幺儿识字,让他来记!”

  “扁老哥、木老弟、鱼哥哥......待会我们一人记一段,记完之后,我们再凑成一块,怎么样?”

  “这个法子好,加我一个!”

  “我也来,我也记一段,到时候我没记住的,你们就告诉我!”

  “我们去找官吏,我们不识字,他们识字,让他们帮忙记下,然后再教给我们。”

  “老嫂子这个法子好,走走走,我们这就去吏大人。”

  ....

  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各想各的办法。

  有黔首百姓识字的,那就去找识字的黔首百姓帮忙记录太子扶苏说的话。

  没有黔首百姓识字的,那就一人记一段,然后到时候大家再将记到的内容拼凑到一起。

  更有一些胆子大的,比如说老秦人更是直接找上了他们附近的秦吏,让这些秦吏帮他们记录。

  而被找上门的秦吏,也不敢拒绝。

  毕竟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老秦人找他的话,那么他倒还可以拒绝。

  但是乌泱泱的上百位老秦人一起找上了门,即便是秦吏也不能够简单无视之。

  而且虽然听说始皇帝陛下日后要变法,但是至少现在秦国都还是以军功封爵的。

  眼前这些找他记录的老秦人,或许现在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黔首百姓,但是谁知道他的父兄会不会在战场上搏出一个爵位回来。

  一旦有了爵位,那么对方的身份地位瞬间就高过自己了。

  所以被找上门的秦吏,基本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笔墨竹简,准备仔细记录起来。

  而且,即便这些黔首百姓不找上他们,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会记载的。

  毕竟他们自己也有土地田亩需要耕种。

  就算不为别人考虑,单单是为自己考虑,他们也要尽可能地将太子扶苏提到的可能提高产量的耕种方法记录下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皆是凝神屏气,等待着太子扶苏的讲述。

  【很快,太06子扶苏、秦王嬴政、许子,还有作为随侍的章邯等一行人,也是来到了农部六司之一的农耕司。】

  【说是农耕司,其实就是一大片被圈起来的田地。】

  【而作为农部尚书的许子,也是开口向太子扶苏、秦王嬴政两人介绍道:“目前农耕司一共开垦了六百亩田地以作耕种实验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