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这个问题,你应该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了吧?”
毕竟太子扶苏就算再聪慧,现在也才仅仅五岁。
人总该有一个限度吧?
能够在秦国尚未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前,就提前看出军功爵制度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致命弊端祸患。
这就已经足以超越世间的其他才智之士了。
这要是再进一步,让太子扶苏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那么他也别想反秦之事了,早点洗洗睡吧。
.........
另一边,就在始皇帝搀扶着李斯,二人一副君不负我,我不负君的时候。
一旁的武成侯王翦却是捋着下颔的胡子,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我们不先看一看太子殿下,又或者是另一个秦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毕竟从之前“大秦秦太宗扶苏”这块天幕曾经揭示过的一些未来画面来看,很显然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又或者说秦国至少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
否则太子扶苏所在的秦国未来,就不会是一片和谐安定的鼎盛画面。
所以他们完全没必要这么着急地去变什么法呀之类的,尤其变的还是秦国沿用了上百年的军功爵之法。
不如先看看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另一个秦国是怎么做的。
到时候如果方法合适的话,那么他们就直接照抄!
就算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不完全合适,但是至157少也有一个已成功的可参考例子。
这样他们再搞变法的话,也稳妥许多。
同时有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另一个秦国的先一步铺垫。
这样后面他们即便要做什么,不管是在老秦人那里,还是在原来的六国黔首那里,阻力都会小很多。
听到王翦的话语,一旁正在君臣相得的始皇帝与李斯,两人皆是脸色一僵。
“遭了,忘了还可以抄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答案了!”
始皇帝与李斯两人心中皆是闪过同一个念头。
而后秦皇嬴政忍不住在心中懊恼:
“之前想明白未来秦国亡国之祸的时候,太过于激动了,一时间都忘了还有抄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答案这一条路了。”
同样李斯也是在心中懊恼:
“之前陛下给的压力太大了,结果忘了还可以静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给出解决办法这一个办法!”
“早知道之前就不跳出来说什么变法了!”
想到这里,始皇帝与李斯的视线又不经意碰到了一起。
随后始皇帝和李斯默默松开了相互搀扶着的手,接着齐齐抬头望天,仿佛刚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五十三章:少年项羽:我们楚国以前也阔过?还打过秦?【求订阅,求全订】
重新缓和过来的大秦一众君臣,皆是抬头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期望太子扶苏能够说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而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可能也是接收到了众人诚挚的信念,在简单夸了夸太子扶苏之后,便顺着之前的军功爵制度隐藏的弊端问题,接着聊下去。
【“对未来军功爵制度隐藏的这个弊端,你有什么想法吗?”】
【秦王嬴政脸色温和地问道。】
【不过他也只是这么随口一问,太子扶苏能够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一个意外惊喜之中的意外惊喜。】
【如果想不出来,那也没关系。】
【毕竟太子扶苏能够真的看出军功爵制度未来隐藏着这样一个致命弊端问题,那就已经足够让他感到万分惊喜了。】
【所以即便太子扶苏没有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他也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其他一众大臣群策群力思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听到自己父王的询问,太子扶苏的小脸难得的皱了起来,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道:“我想过,但是暂时还没有想出一个完整的解决办法。”】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未来大秦肯定是要如同百年前的商君那般,再来一次变法的。”】
【“变商君之法!”】
【“变军功爵制度之法!”】
【“因为军功爵制度,它从设计之初,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专为耕战而准备,专为大一统而准备。”】
【“它存在的必要前提是战争,是有大规模的战争!”】
【“而此时天下纷乱,诸国割据,正是最适合军功爵制度使用的时候。”】
【“但是随着未来大秦统一天下之后,这一套制度就会渐渐失去它的意义。”】
【“因为统一天下之后的大秦,治下最多会频繁有几百人、上千人的小规模叛乱。”】
【“但是像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动辄数万人,十几万人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会消失。”】
【“而且随着秦国在六国黔首的统治之中,渐得人心,即便是这种小规模叛乱的次数也会渐渐减少。”】
【“当战争的规模缩小,战争的次数减少,专为战时而生的军功爵制度也会慢慢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所以说军功爵制度,不适合统一天下之后的大秦。”】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一统之后的秦国如果不变法的话~ˇ 。”】
【“那么秦国与国君,就会被军功爵制度继续裹挟着不受控制地前进、前进、前进,直到秦国与国君都被失控的军功爵制度拖着一起灭亡!”】
【听到太子扶苏的最后一句话,秦王嬴政温和的脸色,当即又再变得严肃起来,食指轻轻敲击了下桌案,示意太子扶苏详细说明一下:“最后一句,从何说来?”】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随即进一步解释道:“秦国与其他诸侯国最大的不同点,便是在于军功爵制度所带来的身份、地位的改变。!”】
【“在军功爵制度之下,即便是身份、地位、血脉最普通的黔首,也可以通过上战场搏军功的方式。”】
【“来让自己从一个黔首,一举跃升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而这样的事情,在其他诸侯国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
【“其他诸侯国即便曾经也短暂变法施行过类似军功爵这样的制度,但是往往也会遭到当时的贵族宗亲势力的反扑,最终导致变法消亡。”】
【“比如说,昔日的吴起变法。”】
【“当时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时,大刀阔斧的对吏治进行改革,撤去冗官,加强了军队建设,使得楚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国力增强。”】
【“期间,不仅南平百越,北平陈蔡,更是西伐我们大秦。”】
【“一时之间,楚国可谓是军事强盛,社稷稳固,黔首也安居乐业。”】
【“但是,这是以损害当时的贵族宗亲势力换来的。”】
【“所以等到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之后,积怨已久的贵族宗亲们终于等到了反抗的时机。”】
【“在楚悼王去世,吴起回到楚国都城奔丧的时候。”】
【“吴起刚一抵达都城,一支支利箭如雨般向吴起射来,他当即负伤逃跑,在慌乱之中他他逃到了楚悼王所在的灵堂。”】
【“吴起当即选择了趴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因为按照当时的律法,损坏君王的尸体要株连三族。”】
【“吴起以为贵族们会投鼠忌器,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已经杀红眼的贵族们不管不顾,依旧下令射杀吴起。”】
【“最后于楚国有大功的吴起,就这样死在了楚国自己人的手中,死在了他信重的楚悼王尸身面前。”】
【“不过吴起也没有白死,最后他也让楚国七十余家贵族为他陪葬!”】
【“楚肃王继位之后后立刻宣布,所有对着楚悼王身体射箭的贵族,全部抓起来,夷灭三族。”】
【“不过楚国的变法、楚国的强盛,乃至于是楚国的未来,也终究随着楚悼王与吴起这一对君王、相国的死去而烟消云散。”】
会稽郡吴县,少年项羽一脸诧异地看着自己叔父问道:
“叔父,我们楚国还曾经西伐过大秦?”
“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这位吴令尹的事情?”
南平百越,北平陈蔡,西伐大秦,这听起来他们楚国以前也并不弱呀,甚至都能够做到主动出兵攻伐秦国!
这可代表着楚国在面对秦国时不仅不弱势,反而是处于强势的一方,所以才会主动出兵攻伐!
这可和他一直以来以为的“楚国力弱,不堪敌秦,为秦所灭”的印象,不太符合。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出生在楚国灭亡的时代。
楚国曾经也“阔过”的事情,距离他而言,还是有些太遥远了。
而能够做到让楚国“阔过”的吴起,听起来好像也有点不简单的样子。
所以少年项羽对于那位吴起,心中也是起了一丝好奇之意。
项梁揉了揉少年项羽的脑袋,无奈道:
“.「 说了让你多读书!”
“你要是多读点书,又怎么会连那位都不知道。”
毕竟,无论吴起的下场如何,他对于楚国而言,都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吴起的变法,虽然损害了他们这些贵族宗亲的利益,但是也实打实的让楚国变得强盛起来。
若是那个时候的楚国尚在,楚国又怎么灭亡呢!
甚至那个时候他们楚国不主动去攻打秦国,秦国说不定都得要暗自松一口气。
可惜,现在一切都没了。
想到这里,项梁也是叹了口气道:
“之所以不怎么和你说起那位的事情,主要是因为那位在楚国贵族宗亲之中,也算是一个禁忌。”
毕竟吴起最后一招,俯身王尸,可是让七十余家贵族都为他陪葬的。
即便是残存下来的贵族宗亲,在提起吴起时,那也是恨的牙痒痒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楚国贵族宗亲提起吴起,那不仅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同样也是在给其他贵族宗亲找不痛快。
所以久而久之,楚国贵族宗亲之中,也就没人再主动提起吴起了。
而吴起,也就渐渐成为了楚国一众贵族宗亲之间的一个禁忌黑历史。
而项梁作为原来楚国的贵族之一,自然也是遵循着这个楚国一众贵族宗亲的默契。
所以项梁也就没怎么在项羽面前提起过吴起,即便有,那也是寥寥一语匆匆带过。
“不过现在楚国也亡了,也无所谓什么禁忌不禁忌了,你感兴趣的话,回头叔父再详细给你讲讲。”
“刚好那位吴令尹昔日在战场上,也是堪称纵横无匹,所向披靡,你想要学的万人敌本事,说不定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
项梁看着少年项羽,循循善诱道词。
刚好他不知道怎么劝项羽多读点书,既然想要对那位事迹感兴趣的话,那么他就把那位的事迹夹杂在书中,让项羽借机多读点书。
这样说不定能够让项羽明白,即便能够在战场上万人无敌,但是下了战场也还是有可能会被人乱箭射死的。
少年项羽不知道自己叔父潜藏的“祸心”,点了点头,随口应道:
“好,那回头叔父你给我讲讲。”
他也想看看那位吴令尹在战场上到底是怎么纵横无匹,所向披靡的.
第五十四章:支持军功爵制度、裹挟秦国的数百万老秦人【求订阅,求全订】
【“再之后,楚国又回到了世卿世禄制度上面。”】
【“当然不仅是楚国,其他诸侯国也基本都是世卿世禄制度。”】.
【“所谓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所谓世禄,就是贵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比如说,昔日的晋国六卿。”】
【“昔日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共曰六卿。”】
【“这三军六卿出将入相,执政晋国,掌管了晋国所有的军政大事。”】
【“并且这六卿采取的是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所以在晋国,如果不是这十一个世族的人,根本不可能染指六卿之位!”】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