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第三种,就是派遣数名官吏驻守当地作为监管者,然后让黔首百姓暂时继续按照过往的方式进行生活。
如果遇到问题的话,便找各自乡村的年长之辈进行处理。
能处理就处理,处理不了就继续堆积着。
只要勉强保持一个正常的秩序,并且不爆发出大规模的动乱冲突就行。
届时,就算那些地方乡村族老趁着秦国被迫放权于地方的时候,僭取了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
但是等秦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官吏之后,他们想要从地方乡村族老手中收回属于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也要容易许多。
毕竟那些地方乡村的族老就算僭取了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也最多不过是把持数年而已。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足以在地方上形成牢固的根基。
秦国官吏或许斗不过那些在自家领地上世代耕耘了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等士族。
但是对付那些不过掌握地方郡县官吏之权数年的地方乡村族老,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两相权衡之后,秦皇嬴政宁愿暂时放权于黔首百姓,也一定要罢免与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有关的官吏。
同时,将原六国地区上的所有宗室、贵族公卿,以及豪富人家全部迁徙至咸阳,免得他们继续盘踞在地方上,形成暗中反秦、抗秦的势力。
PS1:在秦皇嬴政统一天下之后,他也是考虑到六国宗室、贵族盘踞在地方上的问题的,于是“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第三百零七章: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嬴政,齐齐谋算六国贵族的君臣【求订阅,求全订】
听完始皇帝的话语,李斯也是明白了始皇帝的意思。
那就是,既然秦国在原六国地区的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如果不可避免地要被其他人僭取的话。
那么就两权相害取其轻,哪怕让黔首百姓暂时僭取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也好过让原六国的宗室、贵族公卿僭取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
至少普通的地方黔首百姓既不识字,也没有多大的野心。
就算是暂时僭取了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估计也就是借此为自己,又或者是为自己一家老小谋取一些钱财福利罢了。
而这对于秦国来说算是问题吗?
完全不算问题!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地方的黔首百姓在僭取了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之后,能够为秦国暂时保持地区稳定的话。
那么这区区的些许钱财福利,就算是白送给那些僭取了秦国地方郡县官吏权力的黔首百姓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继续让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在地方上僭取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的话。
那么只要这些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还盘踞在地方上一天,秦国的政令都别想能够快速、有效地通行下去。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这些对秦国心怀不满的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还很有可能会故意曲解秦国下发的诏令。
比如说,秦国可能下发的诏令是要收黔首百姓的田赋是:“顷入刍三石,二石”,即每顷土地应该向国家缴纳饲草三石,禾秆二石。
但是到了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担任的官吏手上的时候,却又很有可能会变成:每顷土地应该向国家缴纳饲草四石,禾秆三石。
而这多出的一石饲草和一石禾秆能够到得了秦国的国库吗?
并不能!
最后只会被这些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担任的地方官吏中饱私囊!
如此一来,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得了好处,但是最后挨骂的却是秦国!
因为在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眼里,他们是无法分辨出负责治理自己的地方官吏,到底是由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担任的,还是由秦国本土派出的官吏担任的。
他们只是知道一点,那就是现在负责治理他们,然后向他们征收超高的赋税的地方官吏都是代表着秦国。
不过这么理解也不算错,毕竟那些由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担任的地方官吏,的确是来自于秦国的任命。
所以说这些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代表着秦国,没毛病!
又比如说,秦律初始为商君所革,并且后续又历经诸多法家门徒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现在秦国的律例,几乎可以说是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事宜。
像什么大至皇亲国戚犯法,小到驿站不栓绳养狗,甚至就连男子被狗咬了,然后跟狗动手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相关的律法规。
甚至就连什么时候可以砍树,什么时候不可以砍树,什么牲畜可以捉取等等,也都有所规定。
像春二月,就不准砍伐木材,以保护木材,还有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取幼兽、卵等。
另外诸如审讯时,也不准严刑拷打,只以理服人;有贼当街杀伤人,百步以内旁人不施以援手,见义不勇为要受罚两副铠甲;官员公钱私用,与盗同法甚至交接时要进行“离任审`计”等等。
可以说秦律是制定的非常细致的!
而秦律制定的非常细致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那就是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秦律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触犯了秦律!
而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熟悉秦律吗?
自然是不熟悉的。
那么他们要如何才能够熟悉秦律呢?
这就只能够依靠负责治理他们的地方官吏,对他们进行秦律的宣传、教育、普及了。
但是原六国地区的地方官吏又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由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担任的,而他们会尽心尽责地对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进行秦律的宣传、教育、普及吗?
自然不会!
这群本就不喜欢秦国,甚至与秦国有着深仇大恨的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压根就不会替秦国说好话,为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宣传、教育、普及秦国的律法。
他们只会暗搓搓地等着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茫然无知地触犯秦律,然后在黔首百姓真的触犯了秦律的时候,便跳出来对他们说:
“.你们违反秦律了,按照秦律必须要对你们进行处罚。”
然后有钱的罚钱,没钱的就罚去做徭役。
这种不教而诛式的钓鱼执法,又岂能让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为之信服!
而且,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作为在原六国地区的底层秦律执行者,他们自己会遵守秦律吗?
自然不会!
所以这就又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可能同样的律例,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触犯了,就得要罚钱,又或者是罚徭役。
而作为原六国地区地方官吏的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们如果触犯了律法,则什么事情都没有,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过的好不快活。
这种严于律黔首百姓,宽以待己的律法执行方式,又岂能让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为之认同。
最后只会激起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对秦国越来越多的不满,从而导致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迟迟不能归心于秦国。
所以相比之下,让黔首百姓暂时僭取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所带来的危害,明显要比由原六国的宗室、贵族公卿僭取秦国地方郡县官吏的权力带来的危害要小的多幼。。
第三百零八章:纷纷潜藏跑路的六国贵族【求订阅,求全订】
在大秦一众君臣齐齐想着怎么谋算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的时候,远在旧韩故地的张良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也是当即脸色一变。
他也是没有想到平日里看上去仁善的太子扶苏,居然一开口就要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
其中处死韩王安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张家可是韩国实打实的贵族公卿。
甚至他们张家更可以说是韩国最为顶级的贵族公卿,没有之一!
毕竟他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列祖,五世都是韩国世卿。
而其中他祖父张开地更是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亦是继任韩国二朝宰相。
说句不太谦虚的话,韩国的宰相之位就相当于是他们张家世世代代相传的职位。
甚至如果不是韩国被秦国灭了的话,那么等到他们父亲去世之后,便轮到他接着接掌韩国的宰相之位了。
甚至如果他的寿命也长一点的话,那么同样连任韩国两朝,甚至是三朝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届时,他们张家五世相韩的佳话,就会进一步变成六世相韩,七世相韩,甚至是八世相韩!
然而这样的梦想,终究还是随着韩国的覆灭也被覆灭了。
不过这样的梦想虽然被覆灭了,单身他们张家却并没有因此而覆灭。
虽然张良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韩国覆灭之后,始皇帝并没有对他们这些韩国贵族公卿下杀手。
然而结果没想到的是,天幕下的始皇帝没有对他们韩国贵族公卿下杀手。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却是想要对他们韩国贵族公卿下杀手!
果然,他就说作为始皇帝那个暴君之子,又怎么可能会是一个仁善之人。
之前的一切,肯定都是太子扶苏伪装出来的!
一想到天幕上的“张家”以及“自己”等人很有可能会死在太子扶苏手上,张良也是忍不住气的直咬牙:
“该死的不当人子的太子扶苏!”
然而即便张良再如何气急,却也拿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毫无办法。
在天幕出现之后,张良也是尝试过想要沟通天幕的。
毕竟过往史书上记载的仙神之事是不是真的,他不知道。
但是天幕可是实打实的神迹,若是能够沟通天幕,甚至是更进一步掌控天幕的话。
那么说不定能够借天幕的仙神之力来覆灭秦国,让始皇帝780遭受天谴暴毙,从而让他们六国复国成功。
不过可惜的是,天幕就连秦皇嬴政都不曾搭理,更加不用说张良了。
所以张良也只能颓废地坐在地上,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天幕上的“自己”与“张家”的结局。
不过好在太子扶苏想要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这个如此丧心病狂的建议,最终还是被天幕上的“纲成君蔡泽”给劝回了。
看到这里,张良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甚至对天幕上的“纲成君蔡泽”也是涌现出一丝丝感激之情。
毕竟不管天幕上的“纲成君蔡泽”本意为何,但是天幕上的“纲成君蔡泽”的话语,终究还是阻止了太子扶苏对他们韩国贵族公卿痛下杀手。
至少让天幕上的韩国贵族公卿们能够暂时保住一条小命,不然按照太子扶苏那认真的神色,是真的有可能去找天幕上的“暴君嬴政”说自己的想法的。
而按照天幕上的“暴君嬴政”对太子扶苏的宠爱,说不定还真有可能一时冲动之下便同意了太子扶苏的建议。
“希望天幕上的父亲和自己在韩国覆灭之后,能够尽快潜藏起来,暂时不要串联其他贵族公卿复辟叛乱吧。”
张良眸含忧虑地看着天幕。
因为如果天幕上的事迹也和他们这边的事迹是呈一样的发展趋势的话。
那么在秦王政二十一年的时候,他是与其他一众韩国贵族公卿在韩国故都企图复辟叛乱的。
不过最后还是被秦国派遣大军给镇压了,而他们这些韩国贵族公卿在叛乱之后,也大部分都没事。
因为他们跑的比较快,并没有被秦军给逮住,再加上韩王安也被迫以他自己的死,替他们这些韩国贵族公卿的叛乱一事抵了罪。
但是天幕下的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并不代表天幕上的“自己”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可耻,但是张良也觉得天幕上的“自己”大概率不是太子扶苏的对手。
要是真的和太子扶苏发生冲突,又或者是被太子扶苏给盯上的话,那么张良觉得天幕上的“自己”暴毙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天幕上的“自己”在韩国覆灭之后就默默潜藏起来。
一方面暗中传承张家,另一方面再默默等候其他可用时机,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张良还来不及为天幕上的“自己”担忧,转瞬又再神色一变。
因为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在提出处死韩王安与一众韩国宗室、贵族公卿的建议被否之后,紧接着又再提出了要将韩地所有的宗室、贵族公卿,甚至是富商都迁离韩地的建议。
要知道他们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的根基都在故土,要是他们被强行迁离韩地,被迫居于咸阳的话。
那么他们不仅失去了在六国故土的根基,更是被监视在那暴君嬴政的眼皮子底下。
届时,他们别说筹谋反秦,又或者是刺杀嬴政的事情了。
他们能够在暴君嬴政的监视下活下去,那都算不错的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哪怕以他作为六国贵族公卿的旁观者眼光也可以看出,太子扶苏提出的这个建议,的确堪称是戳中了他们六国贵族公卿的命穴。
而他都能够看出来的话,那么高居咸阳城里面的暴君嬴政与他的一众文武群臣,他们又能不能看出来呢?
虽然张良很想说不能,但是面对覆灭了他们六国的暴君嬴政以及其麾下的一众文武群臣,张良却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毕竟要是暴君嬴政与他麾下的一众文武群臣连这点眼光都没有的话,那么被秦国覆灭了的他们又算什么?
连毫无眼光的暴君嬴政,以及他麾下的一众文武群臣都远远不如吗?
所以张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暴君嬴政以及他麾下的一众文武群臣必然会注意到太子扶苏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对秦国的好处。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