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27章

作者:顾止

  【说的直白点,他们都是秦国烈士的儿孙。】

  【作为秦国的太子,太子扶苏自然有责任要善待这些烈士的子嗣,如此才不至于让那些为秦国征战的老秦人,流血又流泪。】

  【同时,这些烈士的子嗣,先天性忠诚于秦国,忠诚于秦王,忠诚于太子。】

  【可以说是非常适合作为他将来的太子班底的人选。】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扶苏太子对于教育司的学子来源,是首选烈士的子嗣的。】

  【“继续进一步扩大招收教育司的学子数量,在学子人数达到三千人之前都无需禀告孤,可以直接招收。”】

  【“招收的学子,依然以烈士子嗣为主。”】

  【“这方面,可以去找廷尉李卿要秦国烈士的名单。”】

  【“如果遇到生活有困难的烈士家属,也可以将他们一并带回到太子六部。”】

  【“后面户部在增设更多的养彘厂的时候,可以安排她们进入其中工作,用以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太子扶苏看着张苍吩咐道。】

  【张苍点了点头应道:“是,殿下!”】

  【而后张苍接着汇报道:“此前殿下令臣等率人编撰的统一句读符号,现今已完成,请殿下过目。”】

  【话落,张苍便呈上一份标注有句读符号解释的奏疏。】

  【而太子扶苏看着手上的这份竹简奏疏,也是开口道:“从年后开始,太子六部便全面使用纸张替代竹简进行书写。”】

  【“另外纸张的数量,工部那边可能供应得上?”】

  【相里季听到太子扶苏的询问也是一边盘算,一边回答道:“如今工部一次可以产出经过裁剪之后的一尺见方的纸张十二万余张,如果采用定额配给的话。”】

  【“那么六部可各分的两万余张纸张,而目前造纸一次的流程时间是四个月左右。”】

  【“平均下来,一部一个月可以分到五千余张纸张。”】

  【“若以一个月三十天来算,一部一天能够分到一百六十到一百七十张纸张左右。”】

  【“最后这一百六十到一百七十张纸张,若是再按照各部诸司的人数来分配的话。”】

  【“恐怕多则也不过是一人一张到两张纸张,少则一人半尺纸张,甚至两人半尺纸张。”】

  【“如果只是供应太子六部诸司人员使用的话,恐怕也比较勉强。”】

  【“不过造纸的过程比较简单,哪怕是最普通的黔首百姓也可以完成。”】

  【“只要愿意增派人手,进一步扩大造纸坊的生产规模,那么纸张的生产数量也就可以进一步提高。”】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直接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章邯吩咐道:“回头在户部的杂务司之下,分别增设养彘厂与造纸厂。”】

  【“以后大规模养彘与造纸之事,便交由户部的养彘厂与造纸厂负责。”】

  【“而农部的养彘厂,以及工部的造纸厂,则是继续留作农部、工部各自的研究改良之用,不承担供应六部的彘肉与造纸之责。”】

  【“而户部的每个养彘厂与造纸厂的人数规模,暂时定为三百人到五百人。”】

  【“如果超过五百人这个人数的话,那么便增设二号养彘厂与二号造纸厂。”】

  【“如果二号养彘厂与二号造纸厂的人数也超过五百人的话,那么就再进一步增设三号养彘厂与三号造纸厂,如此类推。”】

  【“另外,户部增设的养彘厂与造纸厂的工作人源选择,也是优先以大秦烈士家属,以及大秦勇士勋章获得者为主。”】

  【“如果不清楚具体的大秦烈士家属与大秦勇士都有哪些人的话,同样可以去廷尉李卿那里借阅相关的名单,就说是孤让你去的。”】

  【“然后养彘厂这边,孤暂不做具体养殖数量规模要求。”】

  【“但是造纸厂这边,孤要求至少要将纸张的生产数量提高十倍以上,要做到能够满足六部诸司在纸张这方面的任意使用。”】

  【“另外,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缣帛,其中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

  【“而纸有竹木之廉,而体轻层薄;兼有缣帛之柔,却无其贵;有金石之久,而无其笨重。”】

  【“若是能推广开来,必广受诸国百家之欢迎。”】

  【“所以回头你再去找治粟内史谈谈,看看治粟内史要不要做垄断纸张买卖的生意。”】

  【“如果要做的话,工部这边可以将完整的造纸术教授给治粟内史下属的相关人员。”】

  【“但是,纸张的垄断买卖同样要分一成利给六部这边。”】

  【“如果治粟内史不想要这个买卖的话,那么便让治粟内史给你多分派点造纸人手。”】

  【“作为回报,六部这边会免费供应朝堂文武百官所需使用的纸张。”】

  【“以上这些,你可明白?”】

  【章邯也是低头应道:“臣明白,过后臣便去找廷尉大人和治粟内史大人详谈相关事宜,然后再将具体的结果汇报殿下。”】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继续看回手中竹简上标识出来的句读符号。】

  【而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看张苍率人编撰出来的统一句读符号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他第三次看张苍率人编撰的统一句读符号了。】

  【只不过前两次编撰出来的统一句读符号,他都不太满意,将之打了回去重新编撰。】

  【而张苍也是在太子扶苏看的时候,开口解释竹简上的各个句读符号道:“这套句读符号,一共有十个,用以表示各种常见的断句语气。”】

  【“第一个是逗号,形如下弯小勾,标识于字体的下方,表示语句之中的停顿。”】

  【“比如说:对于造纸术,我并不陌生。”】

  【“在术与我之间的停顿便可以使用逗号进行分割,表示停顿。”】

  【“第二个是句号,形如空心小圆,标识于字体的下方,表示话语的完结,用于末尾的停顿。”】

  【“比如说:我很熟悉造纸术。”】

  【“在造纸术的后面,这句话便完结了,可以用句号进行表示完结停顿。”】

  【“第三个是叹号,在小圆点的上方加上一竖,标识于字体的后方,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同时也有表示完结之意,但是情感较之句号更加充沛。”】

  【“比如说:愿为殿下效死!”】

  【“这句话的后面便可以使用叹号进行表示愿为殿下效死的激动之情,以及这句话的完结之意..”】

  【“第四个是问号,在小圆点的上方有一如耳朵般的小圆钩,标识于字体的后方,表示话语的疑问,同样用于句末的停顿以及完结之意。”】

  【“比如说:相里卿可懂得造纸术乎?”】

  【“这句话的后面便可以使用问号进行表示疑问,以及在问完之后的完结之意。”】

  【“第五个是说明号,形如两个一,标识于字体的中央,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

  【“比如说:穿过宫殿的大门,迈过宽阔的前院,最后就到了召开六部小廷议的地方——东君殿。”】

  【“在地方后面便可以用说明号,对此进行特别的说明,即说明这个地方指的是东君殿。”】

  【“第六个是分号,形如逗号上方多加了一点,标识于字体的下方,用以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比如说: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中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几句话都是内部并列的,所以在它们之间可以用分号表示停顿。”】

  【“第七个是顿号,形如向右的一小撇,标识于字体的下方,用以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比如说:吏部尚书纲成君、户部尚书章卿、农部尚书许卿、工部尚书相里卿、刑部尚书蒙卿与我都是太子六部尚书。”】

  【“这句话中的各部尚书都是并列的,所以在它们之间可以用顿号表示停顿。”】

  【“第八个是冒号,形如竖列的两个小圆点,标识于字体的下方。”】

  【“第九个是引用号,在引用话语前方形如两个上弯钩,标识于字体的上方;在引用话语后方形如两个下弯钩,同样标识于字体的上方。”】

  【“冒号与引用号往往同时使用,表示引用某人说的话,又或者是表示开口说的话。”】

  【“比如说:殿下说:“今年户部要增设多个养彘厂与造纸厂”。”】

  【“这其中在殿下说的说字后面便使用冒号与前引号,然后在造纸厂的厂字后面便使用后引号。”】

  【“这前引号与后引号之间说的话语,便表示为殿下说过的话语。”】

  【“最后第十个是省略号,形如六个并排成一串的小圆点,标识于字体的下方,表示省略不谈。”】

  【“比如说:在农部江河司中,养殖有鱼、虾、蟹、鳌......”】

  【3.0“在鱼、虾、蟹、鳌后面便使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许多河鲜,但是一时半会说不完,所以用省略号表示省略。”】

  【解释完十大句读符号的各自含义之后,张苍便默默地看着太子扶苏,等待着太子扶苏的意见。】

  【而太子扶苏则是微微闭眸思索半响,然后又拿着笔墨自己在竹简上写了几遍十大符号。】

  【最后,太子扶苏抬头看向张苍露出一抹满意之色道:“这一次编撰出来的句读符号,孤较为满意。”】

  【“回头孤会将这份句读符号拿给父王看,待到父王看完之后,如果也没有异议的话。”】

  【“那么这一套句读符号,往后便正式成为秦国现在,乃至于是将来天下所有文章,以及诸子百家经典之言所通用的句读符号!”】

  【“然后蔡师、许师、季师、蒙卿、张卿皆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各家文章以及经典之言,用这套句读符号重新断句注释一遍。”】

  【“然后抄录于纸张之中,接着再钉束成册。”】

  【“最后,再呈一份给孤阅览一二。”】

  【纲成君蔡泽、许子、相里季、蒙毅、张苍几人闻言,脸上皆是闪过一抹兴奋之色。】

  【毕竟由他们来断句注释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是他们掌握了那些经典之言的解释权,往后便是以他们的断句、解释为正宗。】

  【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故而,纲成君蔡泽、许子、相里季、蒙毅、张苍几人皆是齐声应道:“是,殿下!”】。

第二百八十一章:繁琐的《七国文字通译》,新的大一统字体【求订阅,求全订】

  【在讲解完新的统一句读符号之后,张苍也是接着呈上另外一堆厚厚的竹简,然后汇报道:“此乃殿下命臣等率人编撰的《七国文字通译》,现今已完成,还请殿下过目。”】

  【之前太子扶苏在巡视六部诸司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诸国文字繁杂,学子全部学习的话,学习的时间太长,难以快速学有所成。】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命张苍率人将收集七国文字,然后再将七国文字一一进行对照整合,编撰一本《七国文字通译》以供学子日后对照学习。】

  【而《七国文字通译》编撰起来倒也不困难,就只是比较繁琐耗时间而已。】

  【而在几经删易编撰之后,现在也是终于将《七国文字通译》给整合成书。】

  【太子扶苏看着面前堆着的数十份竹简,嘴角也是微微抽搐。】

  【一般来说,一根竹简大概能够写二十到三十个字,而一份竹简大概由二十到三十根竹简组成,平均下来一份竹简大概能够写六百字到八百字左右。】

  【而如今因为诸侯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原因。】

  【所以导致同一个意思的文字,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写法,多的话,甚至有十几、二十种不同的写法。】

  【而他是要求张苍尽量将诸侯各国的文字,全部都记录下来,一一做好对应的。】

  【换句话说,同样意思的文字,至少要写七个字,甚至是要写十几、二十个字。】

  【所以也就导致了一份能够写六百字到八百字的竹简,如果认真计算下来的话,其实也仅仅只是写了几十个字而已。】

  【而各种日常用字,少说也有上千个字。】

  【所以最后也就导致了《七国文字通译》在编撰完成之后,足足有数十份竹简之多!】

  【想到这里,太子扶苏对于竹简的繁琐笨重12也是越加不满意。】

  【还好发明了可以取代竹简的轻便纸张,否则一想到大秦的官吏日后如果因为对于诸国文字的学习不全,从而导致不得不带着数十份竹简随身学习的话。】

  【太子扶苏觉得自己如果是大秦官吏的话,大概头都要大上几圈。】

  【随即太子扶苏也是看向张苍叮嘱道:“回头将编撰在竹简上的《七国文字通译》,抄录到纸张上,然后再钉束成册。”】

  【“否则数十份竹简也太繁琐笨重,不便于学子学习了。”】

  【张苍也是点了点头,无比赞同道:“是,殿下!”】

  【对于竹简繁琐笨重这一点,他也是深表赞同。】

  【甚至要不是工部墨家说新改良造出来的纸张,要先拿给太子扶苏过目,等太子扶苏试用过之后,才能够分给他们礼部使用的话。】

  【早在之前工部墨家改良出新的好用的纸张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想要将编撰在竹简上的句读符号,以及《七国文字通译》,全部用纸张记载下来了。】

  【不过现在太子扶苏已经试用过了,并且让工部墨家扩大纸张的生产数量了,往后他们礼部所有的文字都不用再写在竹简上了。】

  【而太子扶苏从面前这一堆厚厚的《七国文字通译》竹简中,随机抽取出几份,然后简单扫视一遍,确认都和自己记忆中学过的七国文字一一对应无异之后,也是点了点头道:“编撰的不错,就这样吧。”】

  【在编撰出来的《七国文字通译》得到太子扶苏的认同之后,张苍也是再三呈上另外一堆厚厚的竹简,然后汇报道:“此乃殿下命臣等率人编撰的大一统文字,现今已完成,还请殿下过目。”】

  【说完,张苍也是一脸忐忑地看着太子扶苏,不知道这一次编撰的新的大一统文字,是否能够得到太子扶苏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