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1章

作者:顾止

  他们也是不知道第几次在心中发出,对于天幕扶苏过目不忘这个天赋能力的羡慕嫉妒的哀叹。

  只不过很可惜,过目不忘这种天赋能力,如果生下来的时候没有自带的话,那么以后多半也不会有。

  即便可以通过后天的记忆锻炼,得到类似的过目不忘的能力。

  但是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汗水与时间,也不是一众娇生惯养的公子、公主能够接受的。

  内史蒙恬神情温和地转过头,看着自己弟弟笑道:

  “这不是天幕上的我和太子殿下相处时间尚短嘛。”

  “相处时间久一点之后,天幕上的我,自然而然地就会知道太子殿下各方面的聪慧之处。”

  其他一众文臣武将看了看在他们面前相互打趣的蒙恬、蒙毅两兄弟,然后又看了一眼天幕上负责护卫太子扶苏的蒙恬。

  最后皆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不管是他们世界的陛下,还是另一个世界的“陛下”,对于蒙家都是很看重呀。

  否则,天幕上的蒙恬也不可能会得到护卫太子扶苏的任务。

  【正当太子扶苏想要说些什么时候,心中又隐隐升起一种欲要反胃的感觉,当即看向章邯吩咐道:“给孤拿点蜜水。”】

  【章邯很快便取来了蜜水,太子扶苏一连灌了好几口,方才压下心中的反胃之感。】

  【看到太子扶苏这幅模样,蒙恬方才想起扶苏是太子,而且今年才五岁,可谓是自幼娇生惯养,锦衣玉食。】

  【像今天这些普通平民、黔首才吃的食物,恐怕是太子扶苏人生中的第一次品尝。】

  【而就以刚刚的反应来看,恐怕这对于太子扶苏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感受。】

  【不过随之而来,蒙恬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殿下方才吃不惯,为何不说?”】

  【而且之前在晚宴上,他看太子扶苏吃的时候,也并没有露出任何吃不惯的反应。】

  【不管是哪个孤寡老秦人给太子扶苏夹菜添汤,太子扶苏都是一脸欣喜地道谢,然后大口大口地吃下。】

  【正是因为太子扶苏这种看上去吃的很“开心”的表现,所带来的错觉,从而让蒙恬、章邯都忘了太子扶苏有可能会吃不惯这件事。】

  【太子扶苏擦了擦嘴角的蜜水,然后看向蒙恬反问道:“说什么?”】

  【“说孤吃不惯他们的食物吗?”】

  【然后不待蒙恬回答,扶苏便自问自答道:“孤的确吃不惯他们的食物。”】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方才晚宴上吃的东西,是孤有生以来吃过最难吃的东西。”】

  【因为出身于王室宫廷的原因,再加上秦王嬴政特别宠爱、重视的原因。】

  【所以太子扶苏自小吃的东西,都堪称是当世最好之一的那种。】

  【比如说吃的小麦,那都是去掉了谷壳的精米。】

  【又比如说吃的肉,不管是炙烤的,还是汤炖的,各种肉酱、油、盐都如同不要钱一般浇撒上去。】

  【再比如说喝的汤,那也是真真正正用了各种河鲜、甚至海鲜等肉类慢熬出来的。】

  【而刚刚晚宴上吃的是什么呢?】

  【吃的是稀麦饭,但是是没有去掉外面那层谷壳的那种稀麦饭。】

  【说的简单点,就是将小麦丢进陶罐里面煮,一直到煮熟之后,方才连带着汤水一起盛出来。】

  【他每吃一口这种稀麦饭,都要咀嚼很多次,将外面的谷壳都细细咀嚼磨碎了,才能够慢慢吞咽下去。】

  【然后喝的就是连带稀麦饭一起盛出来的热汤水,没有任何的味道。】

  【吃的菜,则是水煮葵菜(冬苋菜)、藿(大豆的叶子),这个虽然有味道,但是也并不多,仅仅只能够浅尝出一点点咸味而已。】

  【唯一好一点的是吃的肉,刷的酱比较多,所以味道还是有的。】

  【但是在场的孤寡老秦人有三、四十人,再加上一些孤寡老秦人的孙子、孙女之类的,便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左右。】

  【然后再加上芷阳县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以及他、章邯、蒙恬等人员,总共人数便差不多到了七、八十人左右。】

  【最后这七、八十人,一同分食一只炙烤的野鸡和两个炙烤的兔子。】

  【平均下来,一人大概也就只能够分到一块半指长短的肉块。】

  【当然,他是太子,他可以分到更多。】

  【但是在他执意要求与其他人一样的情况下,所以他也仅仅只是吃到一块炙肉而已。】

  【而这样的饮食,对于扶苏这个太子来说,他有太多太多足以挑剔、吃不惯的地方了。】

  【但是,太子扶苏回想着刚刚晚宴上,不管是敢、援、木这样的老卒,还是像修那样的小孩,一个个都吃的无比开心、无比满足的样子。】

  【太子扶苏便忍不住低声叹道:“这是孤吃过最难吃的食物,但却很有可能是他们吃过最好吃的食物。”】

  【“甚至一年到头,孤都不知道他们能够吃得上几次。”】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抬头看向蒙恬道:“孤很幸运,生于王室,没有受过黔首的苦。”】

  【“但是,并不代表孤不知道黔首所受的苦。”】

  【“更不代表孤可以因为没有受过黔首的苦,就高高在上去嘲笑、鄙夷黔首所受的苦。”】

  【“这是不对的。”】

第三十六章:太子扶苏:想让天下黔首都吃上不带壳的麦饭【求鲜花,求收藏】

  “不能因为没有受过黔首的苦,就高高在上去嘲笑、鄙夷黔首所受的苦。”

  “这是不对的。”

  右丞相王绾默默念叨着太子扶苏最后说的那一番话。

  过了好半响,王绾方才抬头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悠然长叹:

  “明明生来至尊至贵,却不自矜自傲,更不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反而谦卑自省,能够低头看到黔首之苦,能够理解黔首之苦,更能意识到鄙夷黔首之苦是不对的行为。”

  “那个大秦能有如此的太子殿下,是大秦之幸,亦是黔首之幸。”

  “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另一旁的左丞相隗状也是不禁苦笑道:

  “那位太子殿下明明才五岁,但是在世事洞明这方面,却感觉比活了五十多岁的老夫还要更加深刻、透彻。”

  “难道通读史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就真的这么大吗?”

  说到这里,隗状也是转过头看向不远处的太史令。

  太史令当即摇了摇头,推脱道:

  “你别看老夫,老夫也不知道。”

  “而且史书又不只老夫一个人读过,你们也同样读过史书!”

  “最多就是你们读的史书比老夫少一点而已。”

  “你们自己扪心自问读完史书之后,对你们有没有影响?”

  “如果有,影响又有多大?”

  听到太史令这么说,一众或多或少曾经读过史书的文臣武将,也都开始回忆自己读完史书之后的感受。

  然后不到片刻,一众文臣武将便纷纷睁开了双眸,微微摇了摇头。

  怎么说呢,读完史书之后的他们,的确有所影响,但是影响不多。

  更加不可能说像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样,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概史书是一面镜子吧,有人从史书中看到了王侯将相,有人从史书中看到了战场杀伐,有人从史书中看到了合纵连横......”

  “而那位太子殿下,大概便是从中看到了黔首吧。”

  武成侯王翦回忆了一下那位太子扶苏殿下,在通读完史书之后,口中提到过最多的便是那芸芸黔首。

  天下各地的黔首,尤其是老秦人,特别是老秦人中的关中秦人,他们没有朝廷大臣那么多的为什么。

  他们只是知道一件事,那就是:

  “太子殿下没有看不起我们!”

  “扶苏殿下知道我们受的苦!”

  “太子扶苏殿下并没有觉得我们卑鄙(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太子殿下就算觉得我们的饭菜难吃,但是他也认认真真地全部吃完了,没有半点浪费!”

  “要是换做其他王公贵族,恐怕早就将那些饭菜盖在我们头上了!”

  “扶苏殿下记得每一个孤寡老秦人的名字,也记得每一个孤寡老秦人的过往事迹!”

  “就算其他人也有如太子扶苏殿下这样的过目不忘之能,但是他们也不会愿意如同太子扶苏殿下那样记住我们这样卑贱之人的名字!”

  ......

  这个时代,是一个几乎看不见黔首的时代。

  这个时代,是一个王侯将相、贵族士族高高在上的时代。

  这个时代,是一个黔首卑微低贱如野草,任人肆意践踏、采割的时代。

  王侯将相、贵族士族,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将目光放在那些卑微低贱的黔首身上。

  更加别说会有王侯将相、贵族士族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只为去记住一个普普通通的黔首的名字。

  哪怕王侯将相、贵族士族真的如同天幕上太子扶苏那般,拥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之能,他们也不会如此作为。

  因为他们的眼中,从来都不曾有过黔首。

  但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不一样,他的眼中看得到黔首!

  甚至他还愿意弯腰低头去听他们这些黔首说话,去记住他们这些黔首的名字,去吃他们这些黔首夹的饭菜!

  太子扶苏,给了他们这些黔首在这个时代,从不曾拥有过的一丝尊重!

  哪怕这个太子扶苏只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哪怕这个太子扶苏真正给的那一丝丝尊重是给天幕上的那些黔首,而不是他们。

  但是在这一刻,也依然有越来越多的黔首,开始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当成了这个时代照亮他们这些低微卑贱黔首的一束光。

  甚至如果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真的出现在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恐怕会有不少的黔首为了追寻太子扶苏这一束光,而如同扑火的飞蛾一般投靠过去。

  【听完太子扶苏一番话的蒙恬,沉默了很久。】

  【而后蒙恬方才朝着太子扶苏躬身一礼,神色极为认真道:“恬受教,殿下今日所言,恬收获良多,必定铭记终生!”】

  【太子扶苏笑了笑,没有再说刚才的话题,转而说道:“明日再多停留一日。”】

  【“孤想看看普通的黔首的一天是怎样的。”】

  【“包括他们平常一天,一家老小都吃些什么、喝些什么、穿些什么。”】

  【“以及他们的劳作耕种,又是怎样进行的等等。”】

  【“孤发现史书所记载的黔首生活,孤以为的黔首生活,以及黔首真正的生活。”】

  【“这三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就像麦饭,史书记载黔首吃的是麦饭”。】

  【“然后在今日之前,孤以为黔首吃的麦饭,都是和孤以前吃的那些麦饭一样,都是脱壳了的。”】

  【“但是在今日晚宴之后,孤才真正知道,原来黔首吃的麦饭是不去壳的。”】

  【“而原因,一是黔首们为了节省去壳的时间、精力,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耕种。”】

  【“二是,去了壳之后,原来一百斤的小麦,可能就只剩下七、八十斤了。”】

  【“这对于黔首来说,那就相当于是‘平白无故’地少了五分之一的粮食。”】

  【“他们舍不得没了那五分之一的谷壳‘粮食’,甚至他们觉得带着谷壳吃下去,能够更加顶饿一些。”】

  【“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带着谷壳吃下去的时候,又涩又刺喉咙,他们也不要去壳。”】

  【说到最后,太子扶苏的声音有些低落。】

  【一旁的章邯看到太子扶苏有些失落的样子,连忙安慰道:“殿下,这不怪您,天下黔首都是这样的。”】

  【“甚至有很多黔首,就连带谷壳的麦饭也吃不到。”】

  【“难道这些也要怪殿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