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80章

作者:顾止

  【听到太子扶苏的最后一句话,相里季忍不住皱起眉头问道:“墨子非攻的想法或许是错的,但是国家与黔首百姓个人又怎么会需要战争的存在,甚至是渴望战争的发生呢?”】

  【“国家与黔首百姓个人难道需要的不应该是安定,渴望的不应该是和平吗?”】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回答道:“国家与黔首百姓个人需要安定、渴望和平,与国家和黔首百姓个人需要战争、渴望战争发生,这两点并不冲突。”】

  【“甚至应该说这两点是一体两面,可以相互转化的。”】

  【看着相里季不太理解的神情,太子扶苏微微沉吟半响,然后进一步解释道:“墨家墨子提出的另外一个思想主张尚贤,指的是民虽下贱不可以薄也。”】

  【“国家朝廷需要以人的贤能作为选拔标准,而不应该以血脉作为选拔的标准。”】

  【“这一点,不知道孤有没有说错?”】

  【相里季虽然不太明白太子扶苏为什么突然提起“尚贤”这一思想主张,但是太子扶苏对于“尚贤”这一思想主张的解释是对的,所以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看着相里季点头同意,太子扶苏接着说道:“那么,为什么墨子会提出尚贤这样的一个思想主张呢?”】

  【然后不待相里季回答,太子扶苏便已经自问自答道:“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墨子看到当今天下,君王的后代永远为君王,诸侯的后代永远为诸侯。”】

  【“将相的后代也永远为将相,而黔首百姓的后代也永远为黔首百姓。”】

  【“墨子觉得这样的天下是不合理的,他希望改变这样的天下,让黔首百姓的后代有朝一日也能够有机会成为将相。”】

  【“所以他提出了尚贤,希望取贤于民这样的思想主张。”】

  【“那么再回到刚刚的话题,黔首百姓个人为什么会需要战争、渴望战争的发生呢?”】

  【“那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在假如天下太平的情况下。”】

  【“黔首百姓便永远只能是黔首百姓,黔首百姓的后代也永远只能是黔首百姓,而无法成为将相。”】

  【“但是如果有战争爆发的话,那么在其他诸侯国如何,孤不敢说。”】

  【“但是,在军功授爵制度下的秦国,黔首百姓是可以通过上战场搏取军功,从而改变自己的身份阶级,成为贵族公卿将相之中的一员的。”】

  【“然而如果没有战争爆发的话,那么即便是在秦国,普通的黔首百姓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贵族公卿将相之中的一员也是难如登天。”】

  【“那么假如季师是一个既不识字,又没有其他百工技艺之长,仅有一腔血勇、敢于与敌奋勇拼杀的普通黔首百姓。”】

  【“此时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想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日后成为贵族公卿之中的一员的话。”】

  【“那么,季师会有什么想法呢?”】

  【相里季沉默了半响,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如实回答道:“我会希望有战争发生,能够让我有机会上战场搏取功勋,成为贵族公卿之中的一员。”】

  【在秦国,向上晋升的渠道自然不止一条。】

  【除了最广为认知的军功授爵制度之外,还有客卿制度,也就是推荐制度。】

  【其他国家的贤才想在秦国任官,必须经过客卿的推荐。】

  【即使是其他官员想要推荐某人,也需要通过客卿这个渠道。】

  【比如说,李斯就是通过这样的客卿制度,从而在秦国得到重用的。】

  【而除了军功授爵制度和客卿制度之外,还有一种聘(征)卿制度,指的是朝廷和官府向民间征召人才。】

  【但是,不管是客卿制度,还是聘(征)卿制度,基本都和普通黔首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种晋升制度,面向的对象都是人才。】

  【而何谓人才?】

  【最简单,也是最低的一个要求,那就是你得要识字吧?】

  【单是这一点要求,就足以淘汰掉几乎所有的普通黔首百姓了。】

  【所以对于普通的黔首百姓而言,他们真正的普遍向上晋升通道便只有一条,那就是军功授爵制度。】

  【但是如果天下太平,没有战争爆发的话,那么就连剩下的军功授爵这一条向上晋升通道也会被完全堵死!】

  【他们这些黔首百姓,以及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永远都是普通的黔首百姓,而无法翻身成为贵族公卿将相之中的一员。】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黔首百姓个人会需要战争、渴望战争的发生吗?】

  【会的!】

  【甚至会无比强烈的需要战争,渴望战争的爆发!】

  【毕竟没有人会甘愿自己一直都是社会的最底层。】

  【所以现在黔首百姓因为天下尚未安定、太平,故而会渴望安定、太平0 .........】

  【但是等到天下真的安定、太平已久之后,黔首百姓又会开始重新需要战争、渴望战争的爆发。】

  【等到爆发的战争带来的损失与伤害足够惨烈,足够让黔首百姓刻骨铭心之后,黔首百姓便又会转而渴望天下安定、太平。】

  【这大概便是太子扶苏所说的一体两面,相互转化。】

  【想到这里,相里季抬头看向太子扶苏颇为感兴趣地问道:“那么国家呢?国家又为何会需要战争、渴望战争的爆发呢?”】

  【“对于国家而言,难道不应该是越稳定越好吗?”】

  【他虽然想明白了黔首百姓个人为什么会需要战争、渴望战争,但是对于国家为什么会需要战争、渴望战争,还没有想明白。】

  【太子扶苏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说道:“前面孤说过,人口数量与土地之间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甚至是相互倒逼的。”】

  【“当天下承平之时,君王、贵族公卿,以及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必然会暴增。”】

  【“在耕种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粮食亩产量没有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

  【“人口数量的暴增,必然会导致现有的土地无法供养得起那么多的人口数量。”】

  【“届时,必然会出现众多的黔首百姓无地可耕,同时也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是活不下去的现象。”】

  【“而这些黔首百姓在无地可耕、吃不饱、穿不暖,通过正常方式无法活下去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落草为寇,靠劫掠为生。”】

  【“而这些草寇劫掠的对象是谁?”】

  【“自然是其他以耕种为生的普通黔首百姓!”】

  【“而普通黔首百姓被劫掠之后,往往也会难以为继,同样不得不选择落草为寇,靠劫掠为生。”】

  【“如此循环往复,天下便会有越来越多的草寇游荡四方,靠劫掠为生。”】

  【“而这些草寇不管是聚集到一起拉帮结派、呼啸山林,还是独来独往,在杀人劫财之后扬长而去,最后都会变成影响国家与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个不稳定因素。”】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稳定因素便会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难以调和。”】

  【“届时,国家与朝廷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对内,要么对外。”】

  【“对内,就是直接派兵强行镇压、屠戮这些草寇。”】

  【“但是这样一来,纵得一时之安,却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并且还容易因为镇压、屠戮的暴行,从而导致国家与朝廷失了人心,引起天下黔首百姓更加剧烈的反抗与抵触之情。”】

  【“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国家而言,更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对外!”】

  【“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通过战争去吞并更多的土地来供养在那时已然过多的人口。”】

  【“届时,只要对外吞并到足够多的土地来分给国内无2.6田可耕种的黔首百姓,让他们能够通过正常的耕种生活下去。”】

  【“那么那些黔首百姓自然也就不用被迫选择落草为寇,靠劫掠为生,同样国内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自然也会随之缓和、平息下去。”】

  【“不过这样做的缺点是如果操作不当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变成穷兵黩武,甚至变相拖垮整个国家。”】

  【“即便最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失败,那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名正言顺地减少大一批人口数量。”】

  【“而只要人口数量减少了,那么国内可以分配的土地资源自然也就多了。”】

  【“同样国内原本因为土地供养问题而爆发的矛盾冲突,也会因此而变相地得到缓和与平息。”】

  【“不过这样做的缺点是国君与朝廷都会因为战败,从而动摇在黔首百姓心中的威望。”】

  【“甚至如果有不臣之心的贼子暗中挑动的话,动摇国君与国家的统治也不是不可能。”】

  【“这一切都要看国君与朝廷,如何去掌控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战争有时候的确是解决国内矛盾比较好的一种手段、方法。”】

  【“所以国家有时候会需要战争,甚至是渴望战争的爆发。”】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最后总结道:“故而墨家墨子因为看到战争不仅给战败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损失,同时也给获胜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损失。”】

  【“就因此而觉得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侵略战争是不正义的战争,要求停止侵略战争。”】

  【“这样的看法无疑是片面的、武断的、错误的!”】

  【“因为战争是复杂的,难以被定义的,并且不可能彻底消失的。”】。

第二百二十六章:嬴政: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有点意思【求订阅,求全订】

  从夏朝至今,人口数量翻了十倍之多?

  从两、三百万人暴涨到两、三千万人?

  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天下皆是一片惊愕。

  包括秦皇嬴政在内,以及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皆是齐齐将目光集中到太史令身上。

  因为有关于黔首百姓人口数量这一点的变化情况,他们还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毕竟单单是周朝开国之初距今就已经将近七、八百年了,更加别提在周朝之前的商朝和夏朝了。

  而且别说是夏、商、周三朝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多寡了,甚至就连如今天下的黔首百姓一共有多少人口,他们也不太清楚。

  毕竟如今秦国也只不过是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而已,还有很多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去深入管理与掌控。

  比如说,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这一方面,秦国就还没有来得及去综合统计原来六国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

  只是知道秦国本土的老秦人,大约有四百万之众。

  不过如果以秦国的老秦人的人口数10量,来做大概的推算的话,那么原来六国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全部加起来应当也有两千余万左右。

  所以整个天下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全部加起来的话,倒也符合太子扶苏说的两、三千万之数。

  而作为众人视线焦点的太史令,此刻也是努力回想了一下自己看过的各本史书上的记载。

  然而,一是自己如今年纪大了,记忆力终究不如年轻时候好用。

  二是,有关于黔首百姓人口数量这么不起眼的记载,他也的确不会认真去记忆。

  所以回忆了半响,暂时无法从脑海中找到相关记忆的太史令,也是不由得有些额头冒汗道:

  “太子扶苏殿下天生过目不忘,他说的应该是真的。”

  “回头臣再去翻翻史书,仔细找一找这方面的相关记载。”

  看到太史令这幅模样,众人也是不禁有些嫌弃的摇了摇头,眼神清晰地透露出一个意思:

  “关键时刻给不出史料佐证,要你太史令何用!”

  看着众人嫌弃的眼神,太史令也是有口难言。

  这又不是他的错,知道从夏、商、周至今的各国各方面的史书加起来有多少吗?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全部垒起来的话,三丈高、三十丈宽、三十丈长的屋子都放不下。

  他又没有太子扶苏那般天生过目不忘的天赋能力,能够记住从夏、商、周至今的各国重大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记录,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见太史令无法第一时间给出史料佐证,秦皇嬴政也不在意。

  因为就像太史令说的那样,太子扶苏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能力,而太子扶苏既然这么说,那么应当便是真的。

  这也就是说,从夏朝至今,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真的暴增了十倍之多。

  这暴增的十倍人口,现在天下间的土地疆域面积大概是供养得起的。

  但是,随着天下的一统,未来天下间的战事数量必然会大幅度下降,甚至降低至零也说不定。

  换句话说,天下人期望已久的太平日子终于要到来了。

  再换句话说,接下来天下的黔首百姓人口数量必然会迎来一个暴涨。

  如果是以前的话,那么秦皇嬴政肯定会对这件事感到高兴。

  因为他真的有太多的计划想要实施了,比如说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想要修筑一条能够通连天下各地的直道,用以加强对治下的统治。

  又比如说,他想要修筑长城,将此前七国修筑的长城都连接起来,用以防备匈奴等蛮夷。

  再比如说,他的皇陵也想要进一步修筑等等。

  而以上的每一个计划都需要有大量的人手来执行,所以对于以前的他来说,黔首百姓的人口数量那真的是越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