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54章

作者:顾止

  秦皇嬴政同样也是如此!

  同样都是覆灭六国,统一天下。

  一个被人说是为了一己私利、一国私利,为了完成秦国的大一统霸业,为了掠夺六国的土地、财富。

  但是另一个却被人说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

  秦皇嬴政就算是闭着眼睛拿脚选,他也会选择第二种说法。

  毕竟正常人希望自己得到都是人人称赞,而非是人人唾骂。

  而一旦选择了第二种说法的话,那么自然也就变相选择了第二种说法所附带的种种隐性承诺。

  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不用再受战争的威胁。

  又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的父、兄、子不用再死于诸国相争的战场上。

  再比如说,统一天下之后,要让天下黔首百姓人人皆可以安居乐业,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等等!

  这便是选择了第二种说法之后,所要承担的隐性责任与义务。

  毕竟如果你连以上这些隐性责任与义务都做不到的话。

  那么你又有什么脸面敢对外说自己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方才覆灭的六国、统一的天下呢?

  所以秦皇嬴政在选择了自己是为了“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方才覆灭的六国、统一的天下之后。

  同时,秦皇嬴政也是开始下意识地想着,自己与秦国未来要如何做。

  才能够让天下的黔首百姓,尤其是原来六国的黔首百姓都不用再受战争的威胁。

  以及他们的父、兄、子都不用再死在战场上,人人皆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

  而且不仅秦皇嬴政这么想,大秦其他一众文武百官在听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同样也是或多或少地升起了类似的想法。

  “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

  武成侯王翦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轻声念叨着。

  半响之后,王翦忽然爽朗笑道:

  “老夫昔日率军伐六国,果然是正道之举!”

  “六国被灭,理所应当!”

  同时,王翦整个人的气质也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某种微小的变化。

  怎么说呢,就是整个人的意志信念变得更加的坚定与纯粹。

  这种更加坚定、纯粹的意志信念,来源于他知道自己以往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正确的所带来的反馈!

  举个例子,比如说过去王翦率军攻伐六国,甚至覆灭六国这种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

  如果是之前的王翦的话,那么他会说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对的或错的,有的只是利益。

  而他身为秦国的将领,要做的就是遵从秦国与始皇帝的命令,竭力为秦国与始皇帝带回战场上的胜利,就这么简单。

  但是现在的王翦敢拍着自己的胸口说,他率军攻伐六国,甚至覆灭六国这件事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底结束诸国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

  同样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结束天下黔首百姓动荡不安的生活!

  更是只有覆灭了六国,才能够彻底结束天下黔首百姓家中父、兄、子皆死于战场的悲剧!

  只有以武止戈,才能够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他不仅仅是为了秦国的利益与始皇帝的命令而战,更是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尚目标而战!

  而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他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百死而不悔!

  像王翦的这种觉悟想法,如果用传统说法来形容的话。

  那就是知道自己师出有名,知道自己是王者之师、正义之师,知道自己的出征,对于家人以及子孙后代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他们流的每一滴血都不会白流,他们的牺牲更不会毫无价值,所以他们可以在战场上做到舍生忘死,奋勇血战不休。

  如果用比较直白的说法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王翦因为“以武止戈,为万世开太平”这一个崇高的目标,而有了信仰军魂。

  在这个信仰军魂之下,王翦知道自己因何而战,也知道自己作战的价值与意义,甚至能够因此而慷慨赴死,只为目标的实现!

  而不仅王翦有如此的想法,天下各地秦军锐士在听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的话语之后,心中同样也是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些许的触动。

  以往他们并不会在意自己将要攻伐的对象是谁,也不在意拿下对方之后,对于自己有什么意义。

  他们所想的只是如何在战场上活下来,以及如何为自己搏取更多的军功,所思所想,仅此而已。

  但是在听完太子扶苏所说之后,他们忽然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他们所赢的每一场战争,他们所覆灭的每一个国家。

  对于他们而言,也许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军功这么简单,或许还有其他更多、更重要的价值与意义。677比如说,自己这一代人将所有的战争都打完之后,那么日后自己或者其他黔首百姓的子孙后代就不用再面临战争的威胁。

  又比如说,自己等人将所有国家都覆灭之后,那么日后自己或者其他黔首百姓便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用像以往那样一家人生离死别等等。

  总之一句话,他们所做的事情,其价值与意义或许远远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

  而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尤其是原六国的黔首百姓。

  在听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心中对于秦国的敌意和反抗、抵触的情绪,也是再度消去了几分。

  同时一个个原六国黔首百姓,不是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就是转头遥遥看向据说是咸阳城始皇帝所在的方向。

  希望秦国始皇帝在如今覆灭了六国,统一天下之后,能够真的像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

  不要再让他们上战场,也不要再让他们的父、兄、子死于战场,往后能够好好让他们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愿意放下对秦国的仇恨,好好当大秦的新秦人。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太子扶苏的话语所蛊惑。

  像因为之前想要强令天下士子俯首事秦一事,而对太子扶苏产生恶感的部分士子,以及六国遗贵在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纷纷嘲讽、反驳、怒斥道:

  “哼,巧舌如簧、颠倒黑白!”

  “暴秦与暴君又岂会有这等大义!”

  “说的好听,不过全是秦国为了覆灭六国找的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暴秦与暴君若真有大义,真想让黔首百姓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那它就不应该攻伐六国、覆灭六国,而是应该复周礼,尊周天子!”

  “如果没有暴秦与暴君为了一己之私而掀起战争,肆意攻伐六国,那么六国黔首百姓又如何会上战场?”

  “如果六国黔首百姓不用上战场,那么六国黔首百姓的父、兄、子又如何会死在战场上?”

  “原本天下各国黔首百姓皆是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太平安稳的日子,暴秦与暴君却为了统一天下,而无端攻伐,造成杀戮无数,死伤遍野!”

  “这些都是暴秦与暴君所做的累累恶行,我等绝不会让暴秦与暴君将这些恶行都掩盖下去的!”

  “说的没错,如果秦国与始皇帝不向我等承认它的错误,那么我等便绝不会认可秦国,更不会认可始皇帝!”

第一百九十七章:宣传舆论战,断绝六国黔首百姓对六国的支持与认可【求订阅,求全订】

  【在巴清与乌氏倮重新恢复冷静之后,太子扶苏方才接着之前的话语继续说道:“内贸令宣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代替秦国向六国黔首百姓将士释放善意。”】

  【“比如说,告诉六国黔首百姓,秦国与他们皆为诸夏苗裔。”】

  【“七国黔首百姓如果往上追溯的话,都有共同的人祖以及三皇五帝为先祖。”】

  【“所以秦国黔首百姓与六国黔首百姓之间,说是兄弟姐妹也不为过。”】

  【“只不过因为周天子无道,诸侯国君各自的想法不同。”】

  【“所以才导致了诸侯列国相互之间征伐不停,也才导致了各国黔首百姓的相互敌视。”】

  【“而现在秦有明君雄主,欲要终结这个持续了数百年乱世,再度一统天下,为天下黔首百姓开太平。”】

  【“所以六国的黔首百姓,无需恐惧秦国、抵触秦国、反抗秦国。”】

  【“因为对于六国黔首百姓来说,即便六国黔首百姓向秦国投降。”】

  【“那也不过是相当于六国黔首百姓从原来跟着同一个祖宗下的赵、燕、韩、魏、齐、楚等兄长生活,变成了改跟秦这位兄长生活罢了。”】

  【“秦国是六国黔首百姓的另外一个兄长之国,向自己的兄长之国投降并不可耻。”】

  【“而秦国在覆灭了六国之后,也不会严苛对待他们这些六国黔首百姓。”】

  【“因为在秦国看来,六国黔首百姓与秦国的黔首百姓都是一样的。”】

  【“所以秦国现在是如何治理、厚待老秦人的,那么未来秦国也会如何治理、厚待六国黔首百姓。”】

  【“总之要大力吹嘘秦国与六国之间是一时阋墙的兄弟之国,秦国的黔首百姓与六国的黔首百姓之间更是兄弟姐妹。”】

  【“努力营造出一种即便六国黔首百姓将士向秦国投降,也并不是什么可耻的氛围。”】

  【“以及尽量给六国黔首百姓将士灌输一种,即便他们向秦国投降,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秦国不会因此而杀他们,他们反而能够在秦国的治理下比以往过的更好。”】

  【“甚至只要他们向秦国投降的快,那么他们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秦国不仅会给予他们颇为丰厚的赏赐,同时还会大力庇护他们,以防他们遭到来自于六国国君贵族的报复打击。”】

  【“当然,如果他们仍然对于投降秦国这件事而感到惶恐不安的话,那么他们还可以帮助秦国去劝说其他六国黔首百姓将士投降秦国。”】

  【“只要六国彻底覆灭,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用再因为自己投降秦国这件事而感到惶恐不安了。”】

  【“这么说,能够理解孤的意思吗?”】

  【巴清点了点头,双眸放光,语气激动道:“臣,明白!”】

  【“臣与麾下商队会将六国黔首百姓往七国皆是兄弟姐妹这方面去引导,将各国之间的国家界限给尽量模糊、扭曲掉。”】

  【“将七国之间的数百年纷战,给说成是同一个老祖宗之下的七个兄弟阋墙。”】

  【“而七国黔首百姓,则是跟着七房兄弟各自生活的同族子弟。”】

  【“而六国黔首百姓将士投降秦国也并不是叛国,只不过是改跟同家族中另一个姓秦的有出息的兄长生活而已。”】

  【在太子扶苏都将话语说的这么直白了,如果她还不理解的话。】

  【那么她也别经商买卖了,趁早回头找个人再改嫁得了。】

  【看着巴清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说的话语之后,太子扶苏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诸国独立、纷争的数百年间,天下各国的黔首百姓也是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家国观念。】

  【比如说,各国黔首百姓大抵知道自己是秦人、燕人、韩人、魏人、齐人、楚人,也都知道自己隶属于秦国、燕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让他们选择叛国,投降敌国的话。】

  【那么在过往渐渐形成的家国观念的影响下,六国黔首百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毕竟“叛.国”、“投降敌国”、“数典忘祖”之类的词汇,听起来着实有些太过于沉重了。】

  【一旦想到自己可能会被扣上这样的罪名,又或者是可能被旁人扣上这样的罪名。】

  【那么即便原本想要投降秦国的六国黔首百姓,或许也会因为这样的心理压力而不敢选择投降秦国。】

  【但是如果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给模糊掉,将七国纷争给说成是同宗同族的七个兄弟打架,将投降敌国给说成是跟着同族同族的另一个兄长生活的话。】

  【那么原本六国黔首心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顿时就没了。】

  【因为昔日周王朝制定的宗法制的原因,即便是民间的宗族也会根据血缘关系与亲近关系,从而划分出长房、二房、三房、四房等等兄弟子嗣。】

  【而各房兄弟子嗣之间,为了争夺家产,从而发生兄弟阋墙之事,在民间也是屡见不鲜的。】

  【同样,各房兄弟子嗣之间有些兴盛,有些没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中没落的那一房的兄弟子嗣后代,低头改跟另一房兴盛的兄弟长辈讨生活,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如果将七国理解成同一宗族下的七房兄弟,将七国黔首百姓理解成七房之下的血脉、关系偏远的族人后代。】

  【那么现在另外六国过得不如意的黔首百姓,向秦国投降有问题吗?】

  【完全没问题!】

  【不过是改跟同族同族的另一房兄弟长辈讨生活罢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民间多的是,没什么好指摘的,更加不需要因此而背负上什么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而只要六国黔首百姓产生这样的心理观念,那么六国黔首百姓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投降秦国,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在事尚可为的情况下,六国黔首百姓选择投降秦国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同时在这样的心理观念下,六国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的统治也不会那么的抵触。】

  【毕竟秦国与他们同宗同族,以往是赵、燕、韩、魏、齐、楚这个兄长长辈管理他们,现在只不过换了秦这个兄长长辈来管理他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