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此兵书,老夫认为应当列为大秦将士的必学兵书!”】
【“凡大秦将士,若是不能将《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给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皆不可以为帅!”】
【“否则,只会白白害了将士们的性命!”】
【一旁的蒙武、尉缭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王翦对于《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所作出的评价。】
【得到王翦、蒙武、尉缭共同认可的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道:“若如此,这本兵书我打算将之命名为《大秦兵法总纲》!”】
【“其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兵家四势》,言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兵家四大统帅派系之异别。”】
【“中册为《兵家八略》,言战略、战术、后勤、练兵、选将、军令、治军、用间,兵家统帅所须具备的各项基础能力。”】
【“下册为《兵家三十六计》,言兵家优势、劣势、胜败之所用的兵法谋略。”】
【“王师、蒙师、缭师,你们觉得如何?”】
【王翦默默重复念叨了几遍《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而后点了点头赞同道:“《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很好,的确名副其实!”】
【至少王翦是认为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是配得上《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的。】
【蒙武也是露出一抹笑容道:“《大秦兵法总纲》这个名字很大气磅礴,与殿下刚好相配!”】
【尉缭亦是微微颔首道:“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乃《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兵家兵法归纳、总结而出,说是《兵法总纲》都不为过。”】
【见蒙武、王翦、尉缭三位老师都是赞同这个名字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微微笑道:“既如此,那往后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便名为《大秦兵法总纲》。”】
【“王师、蒙师、缭势与我,皆是《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
【听到这话,蒙武、王翦、尉缭皆是双眸圆睁,有些不敢置信道:“殿下方才说什么?”】
【“我等与殿下皆是《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
【“殿下莫不是在开玩笑?”】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神色认真道:“我并没有开玩笑,若无王师、蒙师、缭师对我的教导,我也无法归纳、总结、编撰得出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0”】
【“可以说,《大秦兵法总纲》之所以能够成书,其功不仅在我,更是在于王师、蒙师、缭师!”】
【“所以《大秦兵法总纲》的著作者之名,理当有王师、蒙师、缭师的一份!”】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也是露出一抹笑意道:“而且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最后面,我也是将王师、蒙师、缭师的名字刻了上去的。”】
【“即便王师、蒙师、缭师不愿意也不行了!”】
【王翦、蒙武、尉缭闻言,当即将手上的竹简翻到最后,果然在后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太子扶苏的名字,共同镌刻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之上,即便是王翦、蒙武、尉缭也忍不住抬头感激地看着太子扶苏。】
【作为当世数得上的兵家统帅,他们自然也是清楚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的含金量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必然会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兵家诸子兵法一般长久地流传下去。】
【而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上面,那么他们的名字便也会随同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一起长久地流传下去。】
【换句话说,太子扶苏是直接给了他们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这样的大礼,即便是他们也很难拒绝得了。】
【毕竟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就是名、利二字。】
【不管是王翦,还是蒙武,亦或者是尉缭都不是不求名、利的圣人。】
【所以王翦、蒙武、尉缭皆是齐齐起身,认认真真地朝着太子扶苏躬身拜谢道:“多谢殿下厚爱!”】
【而太子扶苏也没有起身,直接当面全受了这一礼。】
【毕竟好歹也是一个直接名留青史的机会,值得让他受王翦、蒙武、尉缭三人的大礼。】
【大礼拜谢完太子扶苏之后,王翦也是看着身旁左右两侧的蒙武与尉缭,有些没好气道:“便宜你们两个狗东西了!”】
【毕竟过往真正主要负责教导太子扶苏兵家兵法之道的人是他,他与太子扶苏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真正称之为师生的。】
【而蒙武、尉缭不过是被他请过来教导过太子扶苏那么几节课而已,太子扶苏与蒙武、尉缭两人之间最多也就是半师之谊罢了。】
【甚至严格一点的话,连半师都算不上!】
【然而太子扶苏在给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署名的时候,却是连带蒙武、尉缭这么两个家伙都带上了。】
【所以王翦看向蒙武与尉缭,自然也是多0.6多少少地感到些许的不爽。】
【蒙武嘿嘿一笑,并不反驳,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确是占了大便宜。】
【尉缭则是同样满脸笑意道:“回头我就在我的《尉缭子》上补充写到,太子殿下是我最出色的弟子!”】
【他与太子扶苏仅是一个半师之谊怎么够呢!】
【回头就在《尉缭子》上面,彻底坐实太子扶苏是彻底传承了他兵家兵法之道衣钵,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
【日后若是他的《尉缭子》与太子扶苏的《大秦兵法总纲》共同流传下去,那么后人看到他与太子扶苏,应当也会赞颂他与太子扶苏之间深厚的师生之情。】
【王翦则是开始考虑回头自己要不要也写一本《王氏兵书》之外的《王翦兵书》,然后将太子扶苏是他最出色的弟子之事记载在上面。】
【否则后人若是因为《尉缭子》而将太子扶苏视为尉缭的弟子,而非是他的弟子的话,那么他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了,大概也会被气活过来。】
【对于王翦、蒙武、尉缭三位老师之间挤眉弄眼的小动作,太子扶苏则是笑了笑,并没有制止。】
【随后太子扶苏将自己面前的《大秦兵法总纲》收拾起来,接着随手递给了身后的章邯,同时道:“有空可以多看看,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孤。”】
【章邯一脸恭敬地接过《大秦兵法总纲》,点了点头无比认真道:“是,殿下!”】
【至此,太子扶苏有关于兵家兵法一道,以及所著兵书的考核,也是落下了帷幕。】。
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二次天幕结束,君臣议事小廷议【求订阅,求全订】
随着太子扶苏有关于兵家兵法一道,以及所著兵书的考核落下帷幕。
【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也是再次渐渐暗淡下去,随后隐没于漫天晩霞之中。
天幕下的众人这才发觉,他们又不知不觉中看了一整天的天幕。
正所谓一回生,两回熟,有了第一次天幕放映结束的先例之后,大秦一众君臣对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也算是有点经验了。
首先第一件事,自然还是秦皇嬴政在宫中赐宴于一众文武百官。
宴会上,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吃到了尚食丞下属一众御厨手慌脚忙,紧赶慢赶制作出来的白玉豆腐、新式面食,以及炒菜。
而这三样新的吃食,也是宴会上最让一众文武百官满意的食物。
像白玉豆腐,的确如天幕上所说的那样,嫩滑可口,滋味十足。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渐渐上了年纪,牙口不算太好的老臣来说。
白玉豆腐又香又软又滑,即便没了牙齿,他们吃起来也丝毫不费劲,这可比他们过往吃的那些羹要更加令他们喜欢与满意。
而经过自然发酵之后的新式面食(馒头),同样也让一众文武百官赞不绝口。
毕竟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大秦所在的都城咸阳更加适合种植小麦。
而适合种植小麦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大秦君臣吃以小麦制作成的面食的次数与几率会比较多。
只不过以往他们所吃的那些面食都没有经过发酵,所以咬起来分量感十足。
吃起来的话,更是吃那么一、两口,就得要喝口水,又或者是喝口汤之类的润一下喉咙才能够咽下去。
而经过自然发酵之后的新式面食(馒头)则不同,咬起来毫不费劲,吃起来口感松软,且还带着淡淡的麦香。
可以说与他们过往所吃过的那些面食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极21端。
尤其是当新式面食(馒头)就着炒菜吃的时候,更是让一众文武百官都吃到双眼放光。
毕竟在今日之前,大秦是没有炒菜的,只有蒸菜,又或者是炙烤肉菜。
而且严格来说,尚食丞的一众御厨其实也是不会炒菜的,甚至尚食丞就连一个能够用来炒菜的铁锅都找不出来。
毕竟总不可能在炒菜这个烹饪方式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就要求一众御厨要未卜先知懂得如何炒菜,以及准备有炒菜用的铁锅吧。
不过好在尚食丞的一众御厨也观看了天幕,也算是大体知道了炒菜的原理。
既然一时半会,工匠制作不出来和天幕上一模一样的炒菜铁锅。
那么他们就拿一个扁平的大青铜盘子来当炒锅使用,反正只要能够将各种肉、菜放到上面来回翻炒就行。
至于说青铜盘子的透热传导性不如铁锅好,这个问题不大,只要努力加大柴火的输出就行。
至于说不会炒菜,这个问题也不大。
反正看天幕上的农家子弟炒菜的样子,无非就是将肉、菜放到铁锅上来回翻炒炒熟,期间下各种调味料去调味罢了。
这一点,对于有着数十年烹饪经验的他们来说,也并不算什么难事。
故而除了在一开始因为掌握不好调味料的量,以及火候掌握不够好,导致炒出来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亦或者是焦了之外。
很快一众御厨便以天幕上出现过的炒菜为参考,炒出了一道道合格的炒菜。
而炒菜的出现,对于以往都是吃蒸菜,又或者是炙烤肉菜的文武百官来说,简直就是舌尖上的一个降维打击!
基本上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全部都是将摆在自己面前的炒菜给吃到光盘的。
并且每个人也少则吃了四、五个新式面食(馒头),多则吃了七、八个新式面食(馒头)。
吃到宴会最后,每一个文武百官都是摸着自己圆圆的肚子走的。
并且一边走,一边和自己身边的同僚说着回去之后,一定要让自己府上的厨子也学会制作白玉豆腐、新式面食和炒菜。
而中车府令赵高等内侍,则是引着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上卿蒙毅、内史蒙恬等一众九卿重臣,去到了另一边的偏殿。
一边歇息消食,一边等待始皇帝的召唤。
约莫过了数刻之后,重新换了一身衣裳的秦皇嬴政也是再度召见了他们。
而后看着自己的一众心腹重臣,秦皇嬴政没有像上一次那样搞什么拉拢人心的事情。
毕竟拉拢人心这样的事情,有时候做一次就足够了。
做的次数多了,反容易失去意义。
所以秦皇嬴政直接切入主题道:
“这次天幕揭露出来可供参考的事情,主要有六项。”
“第一项,主要是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等便民、惠民的农具与纺织器具。”
“这些新式器具若能普及开来,必能让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耕种、纺织的效率提高数倍之多。”
“届时,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所能够收获到的衣食,比起他们过去所能收获到的衣食也会更多。”
“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所收获到的衣食比以往更多了之后,自然便会对我大秦感恩戴德,从而归心于我大秦,而不再想着昔日的六国。”
“所以少府卿,你的任务便是全力支持工部的墨家工匠大力制作这些新式器具!”
“甚至可以暂时停止武器装备方面的制作,将制作武器装备的人手全部调过来制作这些新式器具。”
“如今大秦天下,虽然仍有六国宵小余孽在躁动不安。”
“但是只要大秦自身不出什么大的动荡,那么它们最多也就是如同躲在地沟里面的臭老鼠一般,不敢在明面上掀起什么风浪。”
“所以仅凭大秦如今的将士、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也足以镇压住它们。”
“待到这些新式器具生产足够之后,再将人手调回去生产武器装备。”
少府卿当即拱手领命道:
“臣,遵旨!”
吩咐完少府卿之后,秦皇嬴政又再看向一旁的九卿典客。
典客主要负责邦交,包括国家与其他属国的交往,以及与其他蛮夷部落的交往等等。
可以说,一个国家对外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典客来负责。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交由典客来负责,再合适不过了。
故而秦皇嬴政微微思虑一二之后,也是直接开口道:
“第二项,牛和驴子可以用来耕田、拉磨、拉车,羊所产的羊毛也可以拿来纺织成衣物避寒保暖。”
“这三种牲畜对于大秦而言,极为重要。”
“你先派使者,让四夷部族为大秦统一奉上百万牛、羊、驴子作为贺礼!”
“然后再与四夷部族,看看是否能够建立商贸往来,大秦可以用它们需要的东西来购买、交换它们的牛、羊、驴子。”
“不一定要全部长大的牛、羊、驴子,哪怕是小牛犊、小羊犊之类的也行,大秦可以自己养大。”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