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写日记,金钗们都破防了 第832章

作者:帝紫枫

  金国作战以来。

  从未有着军中将领提前回来的先例。

  除非是受了重伤提前退下来养伤!

  可自家那二哥是自己骑马过的城门!

  哪儿有重伤的情况……

  虽不知道自家这位二哥怎么突然从战场之上退了下来。

  皇太极心中还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让亲卫营的人去将代善贝勒请过来!”

  “如是他不愿意……”

  “就直接绑了来!”

  亲卫营05乃是努尔哈赤的亲卫。

  这些人可不仅仅是亲卫那般简单。

  其中很多人都是朝中大臣的嫡系血脉。

  乃是金国朝堂一支重要的力量。

  那前来禀报消息的下属听着自家主子的命令。

  心中有些发慌。

  但也不敢耽误。

  赶紧转身下去安排了。

  皇太极目送自己亲信出门去。

  缓缓坐了下来。

  想着自家二哥莫名其妙回来的事。

  心中浮起一个可怕的念头!

  莫非是边防之地出了事!?

  想着这种可能。

  皇太极紧攥住拳头。

  咬了咬牙。

  心中宽慰着自己。

  不可能!边防之地有着自己这一方二十万大军!

  比起那陈汉朝优势大了不知多少!

  怎么可能会败!?

  退一万步说,纵使是败了!

  这场战争也不可能这般快便结束了吧?

  ……

  代善回了府中。

  府中众人顿时都被惊动了。

  其正福晋已然是个年逾四十的妇人。

  听到自家老爷回来的消息脑袋也有些发懵。

  自家老爷不是方才随大汗出征陈汉去了吗?

  怎么又回来了?

  往常这种边防战事哪次不是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来。

  如今这才几天啊?

  怎么就回来了?

  心中虽觉得奇怪。

  代善正福晋也不敢耽误。

  赶紧带上几个侧福晋和还在府中的孩子前去迎接自家老爷了。

  代善方才在客厅中坐下。

  便听见了门外的动静。

  方才从一旁侍女手中接过杯盏。

  便听见了门外响彻起的动静。

  正福晋领了几个侧福晋进来。

  看着自家老爷风尘仆仆的样子。

  赶紧吩咐下人去厨房知会一声。

  赶紧做些好菜给自家老爷送过来!

  代善将手中茶水一饮而尽。

  松了一口气后赶紧给身前自家正福晋说道。

  “你一会儿将府中细软收拾一下!”

  “我们过了午时便出城!”

  代善原本还想着等日落之后再出城。

  免得出城的动静惊扰了自家那位弟弟。

  但转念一想,万一那贾珀小儿此刻便已经缀在身后了。

  等傍晩之时怕是连城门都出不去了。

  况且自己进城的动静也不小。

  自家那位弟弟跟前怕是瞒不住了!

  既是瞒不住,自己又何必行这掩耳盗铃之举!

  听着自家老爷的话。

  代善正福晋脑袋一下子就懵了!

  收拾细软?

  一会儿过了正午便出门?

  自家老爷这是怎么了?

  这像是要逃命去了?

  脑海中方才这般想。

  正福晋心中一个咯噔!

  莫非是边防那边的战事败了?

  不可能啊!

  前些年大金国一边和草原上的各大部落开战。

  一边和那陈汉朝作战。

  都能将那陈汉朝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各大部落已然尽数臣服了大金国。

  此次出征又是举国之力!

  怎么可能会败?

  而且这才几天啊?

  正福晋颤颤巍巍的问着自家老爷。

  “老爷?”

  “边防之地可是出事了?”

  代善闻言面色有些难看。

  不想再想起那段不好的记忆。

  只能将眉头一拧斥责道。

  “你个妇道人家懂些什么!”

  “赶紧下去安排!”

  “将岳讬、硕讬……他们唤回来!”

  “一会儿一道走!”

  代善如今年岁也已经过了四十。

  几个儿子早已成年在朝中当着差事。

  正福晋闻言心中更慌了。

  虽说边防的事儿她也不清楚。

  但自家老爷这模样,那边的战情怕是真的不太好……

  其身后的几个侧福晋也不由面面相觑。

  面上皆浮着一抹后知后觉的惊恐之色。

  纷纷争先恐后的围坐过来问着自家老爷出了什么事了。

  代善看着围在身旁的几个473夫人。

  只觉得心情更急烦闷了。

  嘴中正欲呵斥。

  便见府上的大管家脚步匆忙走了进来。

  “贝勒爷!”

  “亲卫营的人来了!”

  代善闻言面色没什么变化。

  只是心中叹了一口气。

  自己此次进城果然没瞒过自家那位弟弟。

  缓缓站起身来。

  代善直接向着厅外走了出去。

  临出门前回头扫视了一眼自家几个福晋。

  “你们将细软收拾好!”

  “等我回来用完饭就出城!”

  ……

  几个穿着明黄色袍服、内里穿着甲胄的男子候在了院中。

  努尔哈赤如今在金国施行八旗制度。

  正黄旗和镶黄旗由其亲自统领。

  其麾下的亲卫也都是以穿黄袍为荣的。

  望着代善过来。

  几人不敢有所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