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真实历史上,在1901年-1939年之间,128名自然科学类诺奖中,只有15名是美国人。
这里面还包括不是美国本土培养的人。
当时有美国批评家评论说:“这个国家的所有能量都投向了物质发展,这种氛围不利于最高水平智慧的诞生。”
在美国,当人们谈论一位教授,会问道:“他知道什么?”
而在欧洲,人们会问:“他发现了什么新东西吗?”
这种差距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也是迈克尔逊非常焦虑的原因。
其实美国在被殖民时期,其科学方面也是有很强的创造力的。
本土出现了一批科学家。
虽然不能和同时期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相比。
但至少是有自己的纯科学,或者说理论科学的。
但是这种传统为什么建国后反而没有延续下来呢?
大多数人认为:是应用科学的兴起,阻碍了美国的理论科学发展。
美国人渐渐习惯汲取欧洲人的科学成就,而不添加自己的任何东西。
最典型的就是发明大王爱迪生。
相比于研究理论,美国人更热衷于赚钱。
所以理论科学在美国,远远不如应用科学受到重视。
美国人也没有欧洲贵族那种,对深刻知识既难能可贵又丰厚无比的热情。
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曾感叹:“纯科学家的地位和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如小说家、画家等。”
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物理黄金大世在欧洲拉开帷幕,各路天才轮番上场,你追我赶。
自然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
而作为当世国力蒸蒸日上,甚至超越了英国的美国,却暗淡无光。
虽然现在的美国科学,在全世界范围有一席之地。
但是其水平远远无法和自身的实力相匹配。
所以,以迈克尔逊、密立根等人为首的美国理论科学界的大佬们,在一起开会讨论。
美国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迈克尔逊在会上激动地说道:
“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进步传统的形成,不能靠個别科学家的成就。”
“而是要有一个持续的、创新的、稳固的学术环境。”
“我曾经研究过布鲁斯·李的星火计划。”
“这个计划的名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逐渐影响整个全局,这就是星火的含义。”
“清国,那是一个比美国要弱无数倍的国家。”
“在布鲁斯回国之前,他的国家连一个像样的大学都没有。”
“但是在布鲁斯的努力下,那个国家的科学却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成长。”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可能根本不屑于了解清国,也不屑于了解清国的科学水平。”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清国出了一个布鲁斯·李。”
“那个男人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把清国的自然科学水平抬高了一个等级。”
“虽然那里本土暂时还没有培养出什么著名人物。”
“但是黄埔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我曾经见过一位。”
“毫不夸张的地说,他的物理水平,要远远超越我们美国的学生。”
“而这样的人才,他的任务不是去做科研,而是要当老师。”
“因为按照布鲁斯的计划,他们是要把科学的种子洒向全国。”
“我的上帝,布鲁斯的野心也太大了。”
“他是要一个人,彻底改变那个古老国家的惯性。”
“几百年的落后,他要在几十年内追赶上来。”
“如此野心,还不让人感觉到害怕吗?”
迈克尔逊振聋发聩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猛然一惊。
在不少人的心里,布鲁斯·李就是一个天才科学家而已。
虽然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那又如何呢?
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个人成就再大也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今天迈克尔逊的话,却打破了所有人的固有认知。
那个男人的学术水平,相比于他的宏伟志愿,反而不值一提了。
布鲁斯·李是要改变一国之科学气运!
如此广阔胸襟,让在场的人感觉到羞愧。
他们还沉浸在美国崛起的美梦之中。
对于即将到来的科学大爆发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时,迈克尔逊语气柔和,继续说道:“我知道,在座的人可能不服。”
“认为我们美国有全世界最多的汽车,最长的电话线,最齐全的商品种类。”
“清国有什么呢?”
“那里只有愚昧,只有战争,只有封建。”
“但是!”
“汽车多有什么用呢?”
“只要钱给足,人到位,世界上有哪个国家不会造汽车吗?”
“汽车有什么难的科学理论问题需要解决吗?”
“愚昧会被消除,战争会结束。”
“清国早晚有一天也会有数不完的汽车。”
“甚至以他们那庞大的人口,汽车数量超越美国都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清国有的一样东西,目前看,我们美国永远不可能有了。”
“那就是布鲁斯·李这个人。”
“关于他的天才程度,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多赘述了。”
“最近欧洲那边物理学日新月异,无数新的理论和现象被发现。”
“这些都和布鲁斯有脱不开的关系。”
“不夸张地说,你和布鲁斯交流一个下午,也许明年你就能获得物理诺奖了。”
会场内响起笑声。
“大家不要笑,劳厄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仅仅从玻尔笔记中看到一句话,就做实验证明了X射线的本质。”
“还有比这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吗?”
“至于神创论,那就更不用提了。”
“反正我是没有资格去评价了。”
“也许在未来,布鲁斯会创造出更伟大的理论。”
“这些理论会让清国的科技领先整个世界。”
“汽车有什么了不起的。”
“也许布鲁斯能发明出在天上飞的汽车。”
“甚至有朝一日他还能飞到月球上,飞到火星上。”
会场内突然发出爆发出一阵惊咦声。
大家都觉得迈克尔逊的牛逼有点吹大了。
但是他的意思,在座的人已经完全理解了。
如果美国一直安于现状,那么早晚会被别人超越。
要是迈克尔逊对华夏文化了解的很深,一定会来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时,在场的美国科学家们,全都对迈克尔逊肃然起敬。
这样一位获得物理诺奖的老者,今年已经58岁了,他的荣誉已经足够多了。
他哪怕现在什么也不做,也毫不影响他的生活和地位。
他在美国物理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迈克尔逊依然在为美国科学的未来而奔走奋斗。
他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小利,而是整个国家的大利。
看来李奇维的星火计划,确实刺激到迈克尔逊了。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单论科学水平。
美国和清国,是大哥不要笑二哥。
在欧洲那帮科学家眼里,都是不入流,没有划分的必要。
所以迈克尔逊才会心急。
他仔细研究了李奇维回国后的一系列举动。
越看越心惊。
如果是别人这样做,迈克尔逊肯定是嗤之以鼻。
一个国家的科学素养,难道是靠一个人就能提高的?
但如果是布鲁斯,那就不一样了。
在迈克尔逊的感觉里,布鲁斯已经超越了科学家这个概念。
单纯的学术水平高低,已经无法评价那个男人了。
对方要做的事情,是一件亘古未有的事情。
迈克尔逊自认,就连牛顿、麦克斯韦等人也远远比不上布鲁斯。
当然,也只有像迈克尔逊这样,心系一国命运的人,才能看懂李奇维的深邃和布局。
随后就是无尽的敬佩和仰望。
这时,迈克尔逊的小弟密立根,看见时机差不多了,于是配合说道:
“教授,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
迈克尔逊顿了顿嗓子,说道:“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使得自己进步。”
“布鲁斯·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会对物理学有那么准确的直觉?”
“甚至他还能跨领域做出非凡的成就。”
“这样一位科学领域的伟大学者,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上一篇:大秦之虎豹骑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