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06章

作者:一品御猫

  贤妃娘娘不过是个柔弱不能自理的女子,只不过跟她的丈夫说了几句话,凭什么要被你们这些人喊打喊杀?

  这一通乱拳,周炯接不住,整个文臣圈子都接不住。

  大杀器还没放出来呢,文臣这边自己就先乱了。

  朝中开始弹劾元春干政的第三天清早,《大夏日报》头版刊载了自昭武年第一次北征开始至元祐八年八月底,兵部记载战死沙场的将士人数。

  昭武十一年,北征鞑靼,战死一万四千一百八十二人,伤三万六千八百一十七人……

  昭武二十二年,北征瓦剌,战死三万五千三百九十六人,伤五万一千四百七十三人……

  昭武三十六年,平南战,战死两万八千八百五十五人,伤四万七千六百四十四人……

  ……

  总计战死三十一万九千九百二十二人,伤六十七万五百三十九人,失踪四万三千五百一十三人。

  三十一万九千余战死,六十七万余人受伤,加上失踪无法记录的,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

  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分开来说每一战几万人的伤亡是不够多,但一加起来就吓人了。

  一百万人,就代表了一百万个家庭。

  同时在一位名叫“郑有言”的社评文章,这位不知真名的社评员引用元春的那句话,三问朝廷。

  “战死的将士们不是兵部文书中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老妇的儿子,一个个女子的丈夫,一个个孩子的父亲……”

  “诸公华服高座,请问老人的儿子如今何在?”

  “诸公妻妾云集,请问妇人的丈夫如今何在?”

  “诸公儿孙绕膝,请问孩子的父亲如今何在?”

  这三问就像是一个魔咒,让不少人在脑海中演绎着一位位老人哭喊着自己儿子的名字,一名名夫人遥望着远方,一个个小娃儿哭着闹着要爹爹……

  盛世,都是染血的!

  那些正义感爆棚的年轻官员们,很快改变了对元春的看法。

  什么迷惑君王祸乱朝纲,贤妃有说错吗?没有!贤妃有干涉政事吗?没有!

  人家只是看不惯有人对待武将的态度,替她出身的武人家族说句话而已。

  既然没有,那就不是违背祖制。再说了,立国百年了,在没用的时候,祖制就是个屁!

  他们作为正义使者,要将正义的光洒向那一百万个家庭!

  于是这群正义使者化身光明,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兵部以及主管兵部的内阁首辅周炯,火力全开。

  贾琮骑着马来到皇城前,往日庄严肃穆的大夏门前却聚集着上千百姓。

  他拍马上前查看情况,却见内阁首辅周炯的马车被十余名老者拦在了金水桥头。

  其中一名白发老妇人,被一名身着孝衣的少年郎扶着。

  原本护卫周炯马车的禁军将士只挡着其他人不让上前,却未对老妇人如何,反而故意让开了一条路,让其能够接近马车车厢。

  老妇人身着普通,上面还有几个补丁,明显家境不怎么好。

  不过她此时的气场很足,压得驾车的周家马夫不敢与之对视。

  她死死抓着马车的车辕,朝着车厢中的人问道:“宰相大人,民妇的儿子战死在南疆,他为国征战马革裹尸,民妇为他骄傲。但民妇听闻宰相大人欲让贾荣国回京,是打算让吾儿白白牺牲吗?”

  四周的哄闹声随着这句质问瞬间消失,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马车车厢。

  车厢中的人没有回应,老妇人却没放手。

  她再次开口:“既然宰相大人觉得南疆不要也罢,那还请宰相大人把民妇的儿子还给我!”

  车厢中的人依旧没有回应,四周原本还想上前维护周炯的官员却已经心惊胆战,悄悄止住了脚步。

  老妇人没有得到周炯的回应,自嘲一般从拿出了一锭银子,扔进了马车的车厢。

  “吾儿战死沙场,家中只剩一老妇、一寡妇、一七岁稚童。幸得朝廷恩典,赏下五两抚恤银,民妇感激不尽啊!”

  “可如今朝廷容不下武人,看不起武人,那我等武人也就不领朝廷的恩典了,免得脏了宰相大人的眼。”

  “这五两抚恤银,民妇今日就还给宰相大人,请宰相大人拿着五两银子去培养一名读书人,让他去南疆为国征战如何?”

  哗啦!

  原本始终保持沉默的周炯终于忍不住了,倒不是被老妇人骂的,而是被那五两抚恤银子给臊的,同时也是被这五两银子给气的。

  他的确有打压武将的心思,可他也是个正直之人。五两?这是有人贪墨了朝廷给伤亡将士的抚恤银!

  “大妹子说的可是真的?你家只收到五两的抚恤银?”

  论年纪,周炯的年纪比这老妇人都要大。可老妇人相比周炯,更显苍老。

  臊红了脸的周炯这会已经顾不上老妇人方才的质问了,他双眼都泛出了厉芒。

  有人贪墨朝廷对英烈家属的抚恤银,此事要是处置不好,朝廷的威望、内阁的威望、他这个内阁首辅的威望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否则在当下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他这个内阁首辅只能主动请辞。

  “的确是五两,民妇所在的乡里,所有战死南疆的人家,都收到了五两抚恤银……”

  “好胆!”

  从老妇人口中得到确认的周炯当即大怒,怒喝一声这才发现自己突然暴怒吓到了扶着老妇人的少年。

  他本就心中有愧,再一看老妇人与少年的模样,更愧疚了。

  朝廷的争斗还没有泯灭他的正直,当即安抚这对祖孙。

  “大妹子,老夫并非是看不起武人容不下武人,南疆之事老夫只是为了……唉,此事暂且不提,这五两的抚恤银却是老夫的疏忽,让人钻了空子。”

  周炯扫视一圈,远远瞧见了几名眼熟的官员。

  “还不赶紧过来,请他们祖孙进皇城……算了,去搬来桌椅……来人,去叫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人来……今日本阁就在皇城前亲审此案!”

  “什么时候,国朝的抚恤银子只有五两了?”

  ……

  大夏门前围着上万的百姓,却没人敢在这个时候闹出声响。

  因为中间宽阔的空地上,坐满了着紫穿绯的朝廷大员。大汉将军将百姓与官员隔开,给内阁首辅亲审抚恤银贪墨案留足了空间。

  贾琮就坐在工部尚书段珺的旁边,两人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今日在皇城前发生的事。

  段珺对周炯有敬意但不多,他是魏文正公的老迷弟,对周炯暗示言官弹劾元春后宫干政,借此打压荣国府的事很不满。

  堂堂内阁首辅,竟然拿女子作伐,真是没格局。瞧不上眼了,段珺也没留手。故而弹劾周炯阻塞言路的奏章中,也有他的一份。

  不过今日的周炯还是挺让段珺佩服,果然都是老狐狸,这都能给他找到机会……

  “周阁老这一招时机把握的不错,若真能查清此案,他的名声就稳住了,说不定还能借此再上一层楼。”

  贾琮也点了点头,周炯在老妇人前两次质问时没有出声是对的。

  他不信任贾赦,想要借此打压武人是事实。无论是怎么反驳找借口都是无济于事,只会令他的名声更差些。

  但抚恤银这事就不同了,南疆战死的将士光是京营就占了大半,而京营将士的来源正是京畿的良家子。

  抚恤银被贪墨,他只要将此案查清还这群英烈家属一个公道,好名声这不就来了吗?

  等这几日的风头过去,他周炯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朝大相公……

  审案的过程其实很无聊,特别是这种贪墨案。内阁首辅要查这种案子,没人会头铁的与一国宰辅对抗。

  流程一步步的走着,涉案的官员已经从乡老里长逐渐上升,县中主簿、县令、州府官员、兵部、户部……

  贾琮看着那群被龙禁卫快马抓来的官吏,冲着逐渐暴怒的周炯努努嘴,在段珺耳边小声说道:“完了,这事不能善了了。您瞧瞧,都是文官,一个五军都督府的人都没有。周阁老估计打死都不会想到,文官会给他老人家来一场背刺吧!”

第三百八十四章 背刺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十六字戒碑自太宗迁都后就立在了大夏门外,可这贪墨之罪,却从未因一碑戒文有所减少,反而随着国朝日益强盛愈演愈烈。

  哪怕朝廷的监察体系越来越完善,律法越来越严格,偏偏就是无法禁绝贪官污吏的产生。

  一个贪墨抚恤银的案子,牵出了户部、兵部四位郎中、两位员外郎、十一位州府官员、八位县级官吏,还有近乎五十多名衙门吏员、里长、乡绅。

  可以说,整个京畿的州府都牵涉其中,还全是读书人,最少都有个秀才功名,更不乏平日里名声看似极好的仕林宿老。

  高坐太师椅主审此案的周炯寒着脸下着一道道手令,小朝会也不去了,内阁也不管了,就耗在大夏门外的公审上,誓要将这个案子审得清清楚楚,为自己正名,为受了委屈的英烈家属一个公道。

  太打脸了啊,他不用看都能明白围观武将的嘲讽与怒火。当初内阁从五军都督府要走了大军后勤与战后抚恤之权,这才五六十年,文官们就搞成了这样……

  “抓人!无论是谁,敢向将士们的抚恤伸手,本阁就要拿他的脑袋还战死英烈一个公道!”

  快两个时辰了,不少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可没人敢离开,也不愿离开。

  周炯的威望虽不及魏老爷子,可暴怒中的国朝宰执是没几个人敢违逆的。

  宰执不起身,谁敢离开?

  宰执不吃饭,有几个人敢吃饭?

  哦,贾琮敢!

  不远处就有卖吃食的,什么点心饼子应有尽有,汤汤水水的也不缺,他甚至在围观的百姓中间看到了担着担子售卖豆花、馄饨的小商贩。

  看热闹哪有不嗑瓜子的,内阁首辅也不能阻止百姓嗑瓜子看戏的八卦之心不是。

  荣国府的亲兵眼里只有自家主子,可贾小三爷是个知礼守礼的乖孩子,直接请了大夏门前所有的文武官员吃饭,连那些前来围堵周炯的英烈家属、百姓也请了。

  至于饭钱,当然是内阁掏喽。

  永丰伯请客,内阁掏钱一点毛病都没有。

  贾琮亲自端着一碗馄饨,几块还热乎的饼子放在了周炯的案头。

  他看到周炯气的双手都在发抖了,撇撇嘴小声劝了一句:“阁老,审案不急一时,饿坏了身子多不值当,先用饭……”

  周炯看了眼贾琮端来的饭食,双眼既有愤怒亦有悲凉。他沉声道:“永丰伯是来看本阁笑话?”

  “我还没那么无趣,贪墨英烈抚恤,阁老觉得本伯这个武勋会高兴吗?武将会高兴吗?”

  贾琮撇了撇嘴,冲着不远处跪着的罪人唾了一口。

  “阁老不妨看看国朝的武将们是什么表情,谁不是恨不得将这些贪官污吏千刀万剐?没人会在这件事上看阁老的笑话,您查清了此案给将士们、给那些牺牲的大夏儿郎一个交代,武将们只会感激阁老。”

  周炯顺着贾琮手指的方向看去,那边坐着一位位国朝的武勋大将,包括沉着脸默默吃着简单饭食的英国公张岳,所有的武将都是差不多一个表情。

  气愤、悲凉、恨不能提刀宰了这群趴在将士们身上吸血的贪官污吏。

  国朝的抚恤银子,这是武将们的底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刀把子上添血的人,谁也不想有一天自己死在战场上,妻儿老小连抚恤银子都领不到。

  平日里贪墨粮草饷银也就罢了,连抚恤的银子都贪,谁能忍?

  唉!

  因南疆战事挑起文武相争的周炯第一次有了后悔之意,心中突然生出了疲倦。

  他默默的拿起了一块饼子,味同嚼蜡的啃了起来。

  而贾琮已经来到那对祖孙跟前,蹲下身子将饭食递给老妇人与那孩子。

  七岁大的孩子正是长饭量的时候,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可他在看到饭食的第一时间,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祖母。

  “可是御猫大人?”

  御猫贾琮的名声在京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妇人身为军属,自然听过自己的儿子提起过这位特殊的武勋子弟。

  贾琮微笑点头,将饭食往前递了递:“老人家先吃饭,这案子没那么快审完。”

  说着,他抬手在那孩子的脑瓜顶上搓了搓,感慨道:“咱们武人不易,可还容不得被人欺负。老人家放心,这事有本伯盯着,该死的人一个都跑不了,咱们该得的抚恤银子,一文钱都不能让别人拿走!”

  老妇人将全是素菜的饭食递到孙子的手上,看着孙子大口大口的往嘴中刨着,悲戚却也坚定的回道:“民妇信御猫大人!”

  “老人家信我就好!”

  贾琮站起身来,抬头看了看煌煌大日,亦是坚定的说道:“谁说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儿郎?好儿郎会贪墨大夏英烈的抚恤吗?”

  他这一句问没有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扫视周围的人群,文官们没人敢跟他对视,大部分都是羞愧的躲开了贾琮审视的眼神。

  英国公张岳冲贾琮招了招手,贾琮悄悄将一张银票塞到了老妇人的手中,不容其拒绝:“都是袍泽兄弟,老人家千万不要拒绝。将孩子养大了,娶妻生子,延续英烈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