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689章

作者:烟十叁

  “我岭北四国还好,岭南那些国家就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人口锐减一半。”

  “那些国家的上位者,却还在晋国的操控下傻傻的内斗,晋国却一副正义使者,防止纷争的模样。”

  “殊不知,他们才是始作俑者。”

  叶洵倒是不惊奇,淡淡道:“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大国的惯用伎俩罢了。”

  “总体来说就是让他们不断的内斗,以此来消耗他们的国力,晋国提供援助从而在他们身上扒皮。”

  “你们看看冲突最激烈的国家,一定是铜矿,铁矿,银矿,金矿等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晋国无非也是为了利益。”

  “无论是暗中支持一方内斗,还是以解决冲突为理由,故意不划分清晰属地的分而治之,皆是为了岭南诸国的内耗。”

  “这是阳谋,那些上位者难道不知道?但他们必须这么做,一山不容二虎。”

  乔松听着,忙点头认同道:“洵兄说的不错,晋国最喜欢用的就是这种伎俩。”

  “唉......苦的是岭南百姓啊。”

  乔松一面替岭南百姓感到悲伤,又庆幸召国得到了大夏和大乾的援助。

  特别是叶洵。

  他的一系列对抗晋皇的战略,循序渐进,非常成功。

  不然岭北四国也早晚沦陷于战火之中。

  武方城距离金山关很近。

  也就是几个时辰的路程。

  进入武方城后。

  叶洵看向街道四周,十分冷清,再也感受不到往日的繁华。

  武方城内除了五千守军外,再也没有百姓。

  当初叶洵跟晋国的初次交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沿着主街。

  叶洵几人去了太守府。

  厅中。

  叶洵,乔松和韩鸿祯三人,看着武方城图。

  埋藏震天雷之事,乃是头等大事,而且是机密之事,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韩鸿祯看着图纸,沉吟道:“太守府下面是一定要埋一些的,不过一定要隐秘。”

  “万一被发现了,那可就全都便宜晋军了。”

  叶洵淡然一笑,“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咱们就将震天雷埋在这大厅之下,还有书房。”

  “你们放心,你们之所以担心,完全是因为先入为主,这东西没有这么容易发现。”

  “晋国对火器都不了解,他们又怎么会想到我们在城中埋震天雷?”

  听闻此话。

  乔松和韩鸿祯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那倒也是。

  自古以来,攻占下来的城池,谁也不会检查城池内有没有埋震天雷,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玩意。

  随后三人讨论起来。

  不过,叶洵带来的震天雷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真将武方城给炸翻天了。

  所以最多只能在主要建筑下方,埋上震天雷。

  太守府,府衙,粮仓,军营,医馆,仓库,军械监等城建筑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是夜。

  城中巡卫全部被撤走。

  叶洵带来的神机营将士,拉着一车车震天雷,出现在黑夜弥漫的街道上。

  能动用的人必须是绝对信任的。

  这些军队,叶洵最信任的也就只有神机营。

  城中巡卫撤走,他们便可以放开手脚大干。

  但埋震天雷,显然不是动动嘴皮子便可以的,起码要挖一个地窖出来。

  而且要预留可以进去的地道,不然到时候引爆是问题。

  叶洵三人,足足在武方城内待了半个月,所有的震天雷才埋好。

  震天雷都放在木箱中,又用油纸包了好几层,放几个月不成问题。

  等三人回到金山关时。

  金山关的城墙加固,几乎也已进入到了尾声。

  乔松和韩鸿祯两人望着一根根钢筋编制的通天巨柱,倍感震撼。

第870章 金山关的改变(5/5)

  望着一根根巨大的钢筋柱。

  乔松面噙震撼,问道:“洵......洵兄,这......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韩鸿祯亦是一脸懵逼的望着叶洵。

  这种加固城墙的方式,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叶洵解释道:“这是我大夏特有的建筑方式,将水泥当做胶凝材料,用砂和石作为基料,再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然后在城墙夯土外围,编制出钢筋网,再将混凝土灌入其中,从而得到钢筋混凝土。”

  “这样造出来的城墙,就算红夷大炮都很难炸开,就更不要说晋军的攻城器械了。”

  “如此一来,金山关也算是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了。”

  这些钢筋也都是从大夏运来的,全都是光圆钢筋,不过肯定不是标准的,只是大夏现有炼铁工艺。

  不过建造这个时代的城墙,那是卓卓有余。

  听着叶洵的话。

  乔松和韩鸿祯两人脸上噙着激动,看这模样再有几日就可完工了。

  这么短的时间内加固出厚一丈,高四丈的城墙来,也就只有叶洵能有这个速度了。

  最关键的是,人家这东西搞出来坚固。

  连红夷大炮都难以轰开,这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建筑。

  韩鸿祯转头看着叶洵,沉吟道:“殿下,你......你连建筑也懂?那水泥究竟是什么东西?”

  乔松和韩鸿祯两人皆是无奈。

  这世上还有洵太子不会的东西吗?还有他未涉足的领域吗?

  连建筑都搞的这么在行。

  一道城墙,说起就起来了?

  叶洵则是淡然道:“是本宫研究出来的一种建筑材料,不过这可是神级材料,制作方式保密。”

  “但效果,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等着看吧,再过半个月,城墙就加固完毕了。”

  “走,咱们去看看营地。”

  叶洵说着,便向关北而去。

  这半个月。

  金山关各军的改变也不小。

  除了守城的神机营和五万乾军外,剩下的乾军与岭北联军全都驻扎到了河畔。

  乾军驻地。

  还是同样的伙房。

  此时,正值放饭期间。

  百十号将士正在凉棚下,围桌而坐。

  今日午膳十分丰盛,白面馒头,粟米粥,秘制大酱,红烧昆仑瓜(PS:茄子)。

  虽然没有荤腥,只有那大酱中为数不多的肉丁,但将士们依旧吃的笑逐颜开。

  “洵太子可真是好人,拿我们这些臭丘八当人,你们看看这伙食,我还以为是打了胜仗呢!”

  “你呀就是没见识,你知道人家三大营的伙食吗?恨不得洵太子天天给吃肉,盐吃的都是细盐,咱们之前那饭,在人家那都是喂牲口的。”

  “天天吃肉?咱们当兵的能有这个待遇?”

  “你也不看看人家洵太子是何人,你们就享福去吧,不然咱们乾军不知道还要吃多长时间的粟米粥。”

  “没错,虽然洵太子定的规矩多,但也都是为了咱们好,连蚊香都是洵太子搞出来的,晚上可以睡安稳觉,还让咱们驻扎河畔,可以打水洗澡。”

  “这就叫一将有能,三军享福啊,这他娘活的才像是人。”

  ......

  将士们一边吃着,一边闲聊,言语间皆是对叶洵的感激之情。

  他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兵,曾几何时有过这样的待遇,这伙食若是再加上一道肉菜,那就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

  不过倒也不是他们惊叹。

  这秘制大酱和炒菜,都是叶洵搞出来的。

  自从大夏开始大规模鼓励农户养猪后,猪肉和猪油也就都不怎么缺了。

  尤其是荤油已是军中的保障品,这东西炒出来的菜,那才香呢。

  叶洵,乔松和韩鸿祯三人,先后巡视了乾军和岭北联军驻地。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整顿效果便出来了,无论是营地伙食,卫生,环境等等全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且每一座营帐,每日晚上都能分得一片蚊香。

  巡视过后。

  韩鸿祯和乔松望着叶洵的眼神,更加钦佩。

  乔松叹息道:“洵兄,跟你比起来,我这太子做的真是太失败了,这金山关无论是战略布局,主力军队,城邦加固,军队整治,全都是你一人操办的。”

  “我和韩将军两人,只有看着的份。”

  韩鸿祯附和道:“乔松太子说的没错,末将征战沙场多年,这治军的道理却还不如洵太子。”

  “洵太子乃是于尺寸间现大马金刀,真是注重细节。”

  叶洵淡然一笑,“你们两人就不用恭维我了,一切都是为了御敌。”

  “只要能将晋军抵御在金山关外,一切就都值得了。”

  至此,叶洵对于金山关的整体布局和整改,基本上就结束了。

  如今只待晋军前来。

  ------

  今日结束。

  感谢诸位哥哥姐姐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