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653章

作者:烟十叁

  质疑之声,再次传来。

  “军师,若是将桥梁都给摧毁了,那我们还过不过了?”

  “就是啊!这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粮草都没法运。”

  “桥不能断,这不是相当于将后路给断了吗?撤退都来不及!”

  .......

  一些看不清形势的人,还在质疑着顾凯。

  但明白的人,都没有说话。

  撤退?

  运粮草?

  恐怕都是天方夜谭。

  这布置出去守一城两关的将士,原本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哪里还有撤退的可能?

  顾凯没有说话,也没解释。

  离桓眉头深锁,沉声道:“你都吵什么吵!?从现在开始,全都听军师之令,连本王也不例外!”

  “军师说的话就是军令,谁若是再质疑,军法从事!”

  听离桓这么一说,众人也就没了声音,不再质疑。

  离桓知道,现在不是质疑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只听一人之令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然非乱套了不可。

  顾凯继续道:“桥梁周边的树林全都伐了,不要留木材,不要给三大营留架桥的材料。”

  林雄问道:“那若是有村子呢?”

  顾凯沉声道:“那就将百姓撤走,将村子一把火给烧了。”

  听闻此话,众人也就没了词,只得继续听着。

  顾凯沉吟道:“以两城一关为基础,扼守境内的所有隘口,部署游骑散军,节节抗击,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拖延三大营前进的脚步。”

  伴随着顾凯的部署。

  一道道军令从备战厅内而出,离王府变的更加热闹起来!

  离王府已是一级战斗状态,生死存亡,就看这一战了。

  ......

  春州。

  北秋山。

  夏军驻地,三大营驻地连营数十里,旌旗招展,气势冲天,极为壮观。

  各军驻地干净整洁,营帐整齐,军风严谨,经过一年多的整训,三大营早已是一支铁血之师。

  得知叶洵前来。

  陆九渊,陈宝坤,独孤玉等一众将领早已在主营前,等待多时。

  他们在这里等,绝不是出于叶洵前来督军的储君身份,而是众人对他的信服与敬重。

  陆九渊这些人都是武将出身,这些年叶洵为了大夏军事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而且短短不到四年时间。

  大夏政治,经济,农业,军事,医学各个领域,皆是已有长足进步。

  他们是一路看着叶洵崛起,看着大夏崛起的。

  最关键的是,这位拿震古烁今功绩当饭吃的太子爷,没有架子,又平易近人,抚恤军民,从不恃才傲物,以势压人。

  这样的太子爷,如何不让人喜爱与信服?

  片刻。

  一道道快马向营地前冲来。

  陆九渊几人脸上噙着笑意。

  陈宝坤大嘴裂开,大大咧咧道:“哈哈哈!太子爷终于来了!能再次跟太子爷并肩作战的感觉,真好啊!”

  “连天奴儿都被我们给驱逐到了漠北,一个小小的离桓不成事!”

  听着陈宝坤的话,众人又想到了跟随太子爷在草原浴血奋战的日子。

  在草原一共就打了三仗。

  两仗是在勒山山脉打的,一仗是在乌德山下打的。

  这三仗打的皆是非常漂亮,彻底将天奴儿赶到了漠北。

  当然,这其中乾军出力亦是不少,尤其是韩鸿祯的指挥能力,真的非常出色,将东线天奴儿给压制的死死的。

  “没错!能再次跟随太子爷的脚步攻伐,那可是我们这些老将们的荣幸啊!”

  “等着吧,今后仗有的打,河西,大梁与晋国,咱们早晚都要打过!”

  “我现在最是期待神机营的表现,藏了这么长时间,也该见光了吧!?”

  .......

  众人脸上噙喜,纷纷附和着。

  与此同时。

  叶洵亦是策马冲到大营前。

  众人眼眸泛亮,纷纷揖礼,“末将参见太子爷!参见太子妃!”

  叶洵固然令众人敬重。

  但这位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太子妃,同样令他们非常敬重。

  这些年太子妃确确实实为大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败大俞十万精锐,夺湘江城与湘江关。

  败大乾虎贲精锐,阵前连挑虎贲七员先锋大将。

  其他以太子妃为主导的局部战役,那就更不用提了,不胜枚举。

  可以说大夏年轻一辈的将领中,就挑不出来一位,比太子妃能力还要强的了。

  最关键的是,太子妃不单单是位巾帼,还旺夫啊!

  自从太子爷将太子妃领回上京城后,那崛起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一发不可收拾。

  叶洵翻身下马,扬起笑脸,淡淡道:“诸位将军不必多礼。”

  随后,众人向帅帐而去。

  再有半个月,离州之战就会打响。

  众人早已是跃跃欲试,热血沸腾。

  这一刻他们等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

  今日结束。

  感谢诸位哥哥姐姐捧场。

  祝发财。

  祝安康。

第826章 太子爷的兴趣(1/5)

  夏军驻地。

  一面大纛招展下的帅帐内。

  叶洵领着诸位将士,走入其中。

  帅帐建的很大。

  这是当时从天奴儿缴获的可汗大帐,比寻常夏军帅帐要大上一倍有余。

  由于还是二月天,天气寒冷,帅帐内还燃着炭火。

  帅帐正中央是一座巨大的沙盘,最前方的帐壁之上挂着一幅地图。

  叶洵径直来到沙盘前,众人纷纷围拢过来。

  太子爷一入帐就进入了状态,这种节奏众人非常喜欢。

  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

  叶洵看向陆九渊,一本正经道:“军中军医可够用?行军用药是否充沛?”

  陆九渊忙道:“殿下放心,从各军和太医院抽调了不少人,军医充足,行军药也都备的很足。”

  “驱寒散,避风丸,金疮药足够五十万军用,桂枝汤三天熬一次。”

  叶洵听着,点点头。

  “很好。”

  “这一仗是内战,敌人是我大夏军民,虽然是死战,但只要他们肯投降,即便是重伤人员,我们也不可放弃。”

  “此战是上位者决策失误,与百姓们和将士们无关!”

  听闻此话,众人心中一滞。

  甩锅的他们非常熟悉,但主动往自己身上揽责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陆九渊揖礼道:“是,殿下!”

  叶洵此举,对于离州战后恢复与治理,那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令百姓和将士快速认同。

  叶洵又问道:“乾军怎么样?军医和药物是否充足?”

  陆九渊道:“乾军已到达指定位置扎营,他们佯攻与我们齐头并进,左路为韩鸿祯率领,右路为卢南率领,军医充足,药物已补充。”

  叶洵听着,满意的点点头,陆九渊干事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用着非常顺手。

  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理念是相同的,默契度很高,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用叶洵叮嘱。

  叶洵聊完此事,这才看向沙盘,缓缓开口。

  “下面咱们聊一聊正事。”

  “离王府有什么消息?对面总指挥是何人?战略部署如何?”

  此话落地。

  陈宝坤,独孤玉几人皆是一愣,太子爷的节奏,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

  陆九渊却是不慌不忙,缓缓开口,“离王府没有投降的意思,势必要血战到底,离州现拥军二十万。”

  “离王府总指挥乃是离桓麾下第一能人,青衫谋士顾凯,他是武朝人,因被仇家追杀逃到离州,被离桓所救而效忠,此人胸有韬略,能力极强。”

  “他已揣测出了殿下的意图,推断出乾军是佯攻,不会血拼,所以只在柳州和庆州方面各布控了三万军。”

  “剩下的十四万七万留守离州城,剩下七万军,两万守苏门关,两万守汇平关,三万守兴远城。”

  这两年叶洵虽然没有动离州,但眼线安插的还是非常多的。

  尤其是大夏情报系统的整合,加之细雨楼的辅助,离州府的布控,自然逃不过叶洵的眼线。

  听着陆九渊的话。

  叶洵不禁一愣,虽然不在乎离州府如何布控,但这个顾凯能将他的心思揣摩如此之深,确实引起了他的兴趣。

  对于人才,他从来不拒绝,尤其是顾凯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