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234章

作者:烟十叁

  赵孟通四位大儒对王宗口诛笔伐,肆意辱骂,而且言辞愈加犀利。

  王宗似乎习以为常,不为所动,“尔等枉为大儒,皆是人言否?某是为了山东诗会的传承,不想尔等这般,沽名钓誉,脑子里净是想些乱七八糟的事。”

  叶洵嘴角微扬,瞪大的了眼睛看热闹。

  他现在才发现,这些大儒真的非常有意思,全都是性情中人呀。

  片刻。

  儒生领着六个年轻俊才走了进来,皆是山东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赵孟通和王宗几人也在这一刻继续休战。

  这六个人,肉眼可见的分为两个派系,从穿着打扮便能看的出来,有人身着粗布,有人身着锦衣。

  六个人上前揖礼,“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参见诸位老师。”

  叶洵微微挥手,“免礼。”

  紧接着,儒生上前,将花名册递到了叶洵手中。

  山东城两人,烟城一人,莱城一人,舟城一人,海阳城一人。

  随即,苏瑾上前,将六份敕牒拿了出来,上面已经写好了委任告令,加盖了太子印,只需要将这六个人的名字依次填好即可。

  在大夏,太子有直接任命九品散官的权力。

  此次名门组甲等名叫罗春,来自山东城,他的父亲乃是山东长吏罗永信,寒门组甲等名叫董安,来自海阳城,纯纯的草根。

  罗春和董安几人望着苏瑾手中的敕牒,皆是目光灼灼,这是他们通往詹士府的敲门砖,若是差事办的好,他们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片刻。

  苏瑾将敕牒写好,然后连带赏银放入木托盘中。

  几个儒生上前,分别将木托给罗春几人递了过去,九品文散官,不菲赏银,还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这种机会对于他们而言,尤其是对于这几个寒门子弟而言,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谢太子殿下!”几人端着木托盘,再次揖礼,眼眸中有几分激动,但更多的炽热。

  能追随太子爷左右,这样的机会他们怎能不喜?

  叶洵微微点头,沉吟道:“明日,你们便去找魏大人报道,参与此次烟城土地改革和赋役改革,若是表现优异者可随本宫回上京城在詹士府谋分差事,倘若并无建树便只能留在地方的县衙内,谋个主簿或者是曹参的差事了。”

  詹士府!

  虽然他们六人已经对此事有所预料,但亲耳听太子爷说出来,还是难以抑制的激动起来。

  他们知道,太子爷这几个月刚刚发迹,手中可用之人不多,他们若是有幸跟随太子爷回上京城,那将是老班底,将来是有可能封侯拜相的。

  “殿下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为烟城百姓效犬马之劳!”

  “感谢殿下提携,卑职定当竭尽全力!”

  “卑职必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众人纷纷表下决心,眼眸中满是坚定。

  随后,苏瑾执笔,叶洵为罗春和董安这两甲题诗。

  望月楼下已经开始发放银两。

  直到子时,这场诗会才算作罢。

  一众青年才俊开始登船渡河,虽然疲累,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莺歌燕舞。

  太子爷的大仁大义,已经在这些读书人的嘴中争相传颂。

  “回去后,我一定会发奋读书,早晚有一日凭借自己的能力站到太子爷身边。”

  “没错,有了这五两银子,我又可以多买一些书卷,太子爷真是我的及时雨。”

  “唉......真是羡慕董安他们几人,前几日结伴来的烟城,这下好了,人家连家都不用回了,坐地官升九品,还要参与烟城土改。”

  “我听说太子爷此次前来烟城就是为了土地改革,要将地主手中的土地还给百姓,若是如此我真对朝廷又有希望了。”

  “那是当然,你当太子爷是随便说说的?光皇子就搞死了俩,直接跟五望肖家对着干,这是何等的威严霸气?这才是储君应该有的威风。”

  “经过这一番看来,太子爷当真不是沽名钓誉,是实打实的想要为大夏百姓干好事,今后谁与太子爷为敌我就要抨击他!”

  ......

  来自各地的青年才俊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议论纷纷,精气神十足,但抨击太子爷的言论已是少之又少,大多是对太子爷英明神武的赞叹。

  至此,在林立的一个小小的建议下,洵太子于山东的人设,迅速立了起来。

  直到众人散尽,叶洵才领着苏瑾几人向驿馆赶了回去。

  明日柳东川就要开始在烟城进行土改了,这几日各县令已经开始做烟城境内地主的思想工作了。

  不过这工作非常好做。

  柳东川手中可是有小本本,谁若是不配合,反手就给你来一个立案侦查。

  但若是柳东川没有跟随叶洵的想法,这种釜底抽薪的手段他是万不会用的,等叶洵走后地主依旧是地主,佃农依旧是佃农,这就是大夏各地现实。

  魏南跟在叶洵身旁,沉吟道:“太子爷,三日之后柳东川要将烟城境内所有县令和地主豪绅召集到烟城来。”

  听闻此话,叶洵眼眸一亮,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第285章 越王暴怒,精盐矿皆是大坟

  凉州。

  东南方,一处山沟沟里。

  虽然已经过了立春,但天气依旧十分严寒。

  越王越泽正紧握双拳,咬牙切齿的望着满地泥土,几个棺材和一个大土洞,他心中的怒火已是燃烧到了极致。

  紧接着, 越泽一脚将身旁的阿三踹倒在地,随后拳脚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向阿三的身上落去,“淦你娘!你他娘的是怎么办的差!?这是盐矿!?这他娘的不是墓穴吗!?”

  越泽眼眸猩红,目眦欲裂,声嘶力竭着对阿三一顿拳打脚踢。

  周围众人皆是吓的瑟瑟发抖,连大气都不敢出,恐怕被殃及其中。

  片刻。

  阿三已经被打的没有了人样,但越泽心中怒火不减,玩了一辈子鹰,竟然被家雀给啄了眼睛。

  越泽转头看向一旁的凉州太史杜春华,眼眸冰寒,“事情都查清楚了吗?”

  杜春华急忙应声道:“回越王,都已经查出来了,这些精盐矿全都是假的,都是土洞。就连那口诀卑职都查过了,据说倒像是寻找墓穴的口诀。”

  “那人给破解了一下口诀,应该是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此刻,杜春华还庆幸,幸好当初不是自己来跟着验场地的,不然这一顿打就要挨在他的身上了。

  越泽:???

  “淦你娘!”越泽一脚将杜春华踹飞在地,随后便是一阵狂风骤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儿你都干不好!?为什么!?”

  片刻,杜春华与阿三两人整整齐齐躺在了一起。

  但越泽心中怒火依旧未减,他抬眼扫视,众人皆是不自觉的向后撤了一步,他们可不想躺在这里。

  越泽仰天长怒,震碎云霄,“叶洵!你他娘的挨千刀的狗杂种!这件事不算完!你给本王等着!本王要千倍万倍从你身上讨回来!!!”

  ......

  山东。

  烟城。

  中心广场的阁楼上。

  “啊切,啊切~”叶洵揉了揉鼻子,嘀咕着,“这是谁骂本宫呢?本宫最近也没招惹谁呀。”

  穆凌霜十分贴心的递上手帕,柔声道:“夫君,你没事儿吧?”

  “没事。”叶洵摆了摆手,倒也没放在心上。

  与此同时。

  广场上。

  周围已经被被坚执锐的甲士戒严,烟城各县地主和县令分坐两侧。

  正前方的观演台上,柳东川正挥动的大手,慷慨激昂,豪情壮志,意气风发,手中还拿着一个名册。

  烟城百十来个县令和几百个地主豪绅皆是望向柳东川,不敢有分毫懈怠。

  方才已经有不少的县令和地主豪绅被甲士抓了出去。

  县令就地革职调查老底,地主豪绅直接立案侦查。

  就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能禁得起柳东川查?就算能禁得起柳东川查,谁又能禁得住他霍霍?

  所有人看的出来,烟城太守柳东川是下定决心要土改,要推行新的赋役制度。

  当然挑战柳东川权威的人肯定有,但结果皆是非常非常凄惨,所有人都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苏瑾望向广场中,沉吟道:“太子爷,柳太守这次是真够卖力气的,连这种招数都想的出来,您看看这些县令和地主给吓的。”

  叶洵嘴角微扬,淡淡道:“本宫可是对他许以重诺了,山东刺史而后直达中枢,他已经干了十年的太守,这机会他怎么会把握不住?而且他这种方式非常好,就是要将这些县令和地主召集起来,当面说清楚。”

  “在大夏,其实县令是最重要的官吏,他们才是政令执行的最后一道关。上传下达,达到县衙还要执行下去,这才算成功。”

  “看到柳东川这副架势,本宫心中是越来越有底了。”

  叶洵十分欣慰,柳东川确实是一位实干派,雷厉风行,他非常喜欢。

  苏瑾点了点头,附和道:“那倒是,若是我大夏官吏人人都像柳太守这般,大夏何愁不兴?不过这有点太难了。”

  “难?”叶洵不可置否,“这种触犯别人利益的事,怎么可能不难?但只要能推行七成,剩下三成不配合都不行,这条路不好走,但总归是有利于大夏百姓的。”

  苏瑾望着广场,继续道:“剩下的那些书信已经送到了各地太守手中,现如今他们皆已经知道了烟城的动作,想来很快就能那些臭鱼烂虾挑出来了。”

  叶洵眉头微蹙,“再给他们修书一封,让他们即刻前来烟城参观学习土地改革和赋役改革。”

  苏瑾一愣,摇了摇头,“估计,肯定有告假不来的。”

  闻言,叶洵却是掀起一抹冷笑,“本宫来山东对于这些百姓和官吏够仁慈的了吧?”

  苏瑾道:“那没话说,仁至义尽。”

  叶洵眼眸微微眯起,“所以,也该有人让本宫动动手腕了,不然所有人都以为本宫是好说话的。”

  此话落地。

  苏瑾只觉背脊发寒,是呀,他们似乎忘了太子爷其实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惹怒了太子爷,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那是要死人的!

  紧接着。

  叶洵话风突转,问道:“现如今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

  苏瑾想了想,回应道:“那大概就是这些地主们答应将土地归还给百姓,但需要得到赎金。”

  叶洵眉头紧皱,沉声道:“他们还想要赎金?他们喝了百姓这么多年的血,还想要赎金?”

  苏瑾没想到叶洵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急忙道:“不过这也无妨,毕竟若是不给显得朝廷太过霸道不利于土改的推进,魏大人已经给出了方案,农户可以每年返还地主半成粮,连续给五年,五年之后,一笔勾销。”

  半成粮?

  给五年?

  叶洵微微点头,倒也无伤大雅,若不是什么大事,他也懒得参与,还是让魏南和柳东川两人摸索实践好,毕竟他们才是执行者。

  广场上的大会一直从早上开到了黄昏才结束。

  那些县令和地主们皆是明白了此次土改的严重性,柳东川手中的名册就是生死簿,他们没想到,他们背后那点事,竟然早已被柳东川摸的一清二楚。

  是夜。

  太守府,议事厅。

  叶洵,魏南,柳东川和一众烟城边吃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