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1772章

作者:烟十叁

  樊君炎沉吟片刻,“我会......会还给你的......”

  其实他真的面对樊盛时,还真发不出火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夏太子府就属樊盛脾气最好,情绪最稳定。

  自从左露露嫁给樊盛之后,樊盛对他极好,像对待亲儿子般疼爱。

  他出了事,也总是樊盛出面维护。

  所以樊君炎虽然叛逆,有些钻牛角尖,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跟樊盛发脾气。

  樊盛淡然一笑,“还不还的无所谓,你是我樊盛的儿子,我赚钱不就是给你们的吗?”

  樊君炎冷哼,“钱又不是我自己的,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樊盛笑道:“钱不是你的,爹是你的总可以炫耀吧?我穷日子过够了也怕了,所以你看我从来不会限制你们花钱。”

  “只要你们能走正途,讲道理,钱多花一些又有什么所谓?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我们决定不了怎么来,也决定不了怎么走。”

  “在这人情浅薄的世界中,可以活的逍遥快活,可以活的有人情味,很不容易。我希望你们可以这么活。”

  听闻此话。

  樊君炎不由一愣,不可思议的看着樊盛。

  樊盛饮尽壶中酒,站起身来,“小子,你敢不敢跟我去个地方?”

  樊君炎站起身,挺了挺胸膛,“有何不敢?”

  “好小子。”

  樊盛笑着点头,“有种!像老子!走,我们现在就去。”

  随后,樊盛带着樊君炎出了红袖招,直奔北郊而去。

  ......

  上京城北郊。

  英陵。

  阴云密布,天上小雨淅淅沥沥。

  这令原本就庄严肃穆的英陵,更显威严。

  樊盛和樊君炎两人策马至此。

  樊盛来到英陵正门前,翻身下马,问道:“你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樊君炎点头,“自然知道,这是我大夏英陵。”

  樊盛带领樊君炎,直奔英陵里面而去,问道:“那你可知英陵的来历吗?你可知这里埋葬了多少人吗?”

  樊君炎支支吾吾,“这......我不知道......”

  樊盛解释道:“这里原本是夏皇的陵墓,那个时候大夏内忧外患,三军将士们也不受重视,很多人死后连名字都不会被人记住,更别提领到抚恤金了。更有甚者死后,还要被自己阵营的人削去首级冲军功。”

  “太子殿下上位后,开始整顿军规军纪,提高将士们的待遇,还有便是修建了这座英陵,让将士们为国捐躯后,可以永垂不朽,被后人所纪念。”

  “在我大夏对外征战的这二十年中,一共有七十八万六千三百二十九名将士葬进这里。”

  听闻这个数字。

  樊君炎不由愣了一下,呆站在原地。

  七十八万六千三百二十九名将士的英魂葬于此?

  这个数字像是一把巨锤狠狠的敲在樊君炎的心头。

  “怎么?”

  樊盛眉梢轻挑,“你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强如我大夏,在二十年的征战中,竟然还牺牲了这么多将士?”

  “你还没看到曲都英陵呢,那里的灵位比这里只多不少,所以你认为我们现在这太平盛世是怎么来的?”

  “是数万万将士们,用自己的枯骨将太平盛世之路给铺出来的。”

  他说着,带领樊君炎进入了地宫里面。

  地宫里面以籍贯为单位,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子间。

  格子间内由于姓名为单位,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子。

  每一个格子里面都放着灵位和骨灰盒。

  他们将在这里与大夏,永垂不朽。

  樊盛带领樊君炎走进一个格子间,这里面的格子内,除灵位和骨灰盒外,还多了一个折子,里面记录着主人的生平。

  樊君炎疑惑不解道:“这里面的灵位,为何多了这些东西?”

  樊盛淡淡道:“因为他们都是绝户,他们将全部都奉献给了大夏,若不是殿下有心,他们还能有灵位在这里享受香火,不然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尘埃。”

  说着,他拿起一个灵位,淡淡道:“这个小兄弟我认识,名叫仲志丰,那年离州一战,他才年仅十五岁,武艺不俗,聪明机灵,而且离州第一战他还是第一个冲进敌城的人。只可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中了冷箭,没能活下来。”

  樊盛将灵位放下,又拿起来一个,“这个我也认识,名叫余广林,那是晋国之战的时候,那个时候晋国可是我们大夏联盟的头号强大。”

  “夏军已经破关深入晋国,那一夜大雨倾盆,正是军火器势弱的时候,晋军精骑趁着大雨和夜色直冲神机营而去。”

  “虽然我军早有准备,但战争哪里有一帆风顺不死人的?余广林以一己之力,挡住三名即将冲入神机营中的三名敌军,以一敌三,将三名敌军斩落马下,他也因此身负重伤,不治而亡。他身上留下了整整三十七处伤痕。”

  说着,他指向另一个灵位,“还有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随后,樊盛便开始滔滔不绝的给樊君炎讲解起了,这些人的英雄事迹。

  樊君炎的心态也已经有了变化,眼眸湿润,肃然起敬。

  他现在也终于明白,这大夏盛世,究竟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大夏和大夏联盟上百万忠魂枯骨才换来的这太平盛世。

第2397章 浪子回头(樊盛篇)

  地宫内。

  樊盛带着樊君炎逛了整整一个时辰才出去。

  樊君炎此刻亦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樊盛走在他身边,淡淡道:“所以你现在还感觉委屈吗?你现在还感觉自己生活的不幸福,这个世界对你不公平吗?”

  “如果你想不通的时候,你去上京城医院看看,看看里面那些病人对于健康的渴望,看看那些生老病死,生死离别。你去火车站看看,看看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百姓。你再看看这个世界对你是否公平。”

  “君炎,我能有今天的地位,你能有现在的生活,这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强,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幸运的,这个世界上比我樊盛能力强的人很多,比我樊盛能力强,比我还能吃苦的人也不在少数。”

  “那为何我的成就比他们高,是我能力强,是他们无能吗?全都不是,因为我运气好,在人生低谷遇到了太子殿下。”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所以我们都是幸运的,所以我感激和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我不指望你们能有多么的孝顺,我只希望你们能知道,为了什么而活,什么是对错,你懂吗?”

  话落。

  噗通。

  樊君炎早已泪流满面,羞愧不已,跪地叩首。

  “呜呜呜......”

  “父亲!孩儿错了!孩儿真的知错了!”

  “孩儿今后肯定会勤奋上进,不负爹爹之名,不负国公府的荣光!”

  从英陵出来的那一刻。

  樊君炎是羞愧的。

  他终日叛逆叫嚣,却大手大脚的花着樊府的钱。

  他现在终于明白,他在红袖招内的一顿酒钱,就可能是大夏百姓需要赚很多年的钱。

  他现在才终于明白,自己抱怨的生活与身份,不知道是这个世界上多少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樊盛将樊君炎扶起,脸上依旧噙着淡然。

  “好了。”

  “男儿流血不流泪,这有什么好哭的?”

  “我从来都不认为你是个坏孩子,只是走偏路罢了。”

  “我听说你将人家腿打断了?”

  听闻此话。

  樊君炎瞬间站直身体,沉声道:“这件事是孩儿不对,孩儿赔他一条腿就是!”

  话落,他径直向英陵外而去。

  樊盛无奈摇头,“臭小子,还算你有点骨气,赔腿就不用了,爹跟你一起去。”

  战争结束后。

  樊盛早已位极人臣,身为洵太子宠信的人,他不缺身份,不缺背景,不缺地位,更加不缺钱。

  所以他现在的目标就是,给樊君炎铺好路。

  樊君清都已不已不用说,东宫长大的孩子,都是太子府预定的嫡系。

  ......

  是夜。

  上京城,军医院。

  病房。

  上京学院学子张敬贤躺在病床上,腿包裹着布条。

  “贤儿,你的腿还疼吗?”

  “贤儿,事情的来龙去脉左奇将军已经跟我们说了,这病房也是他帮咱们安排的,他希望我们可以和解,原谅樊君清,虽然爹知道你受了莫大的委屈,但你要清楚,樊君清的爹是大夏国公樊盛将军,洵太子身边的大红人,他的亲舅舅是大夏侯爵左奇将军,而我......而我们.....”

  张林氏和张敬贤的父亲张贵波说着,眼眸中满是无奈。

  他们是升斗小民的庶民。

  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还是因为这个好时代和大夏朝廷的清明才能过上富裕日子。

  所以骨子里面的自卑,让他们告诉自己和张敬贤,要学会忍气吞声。

  大夏国公和大夏侯爵,那就是伫立在他们普通人面前,无法逾越的泰山。

  张敬贤面色低沉,沉声道:“爹!娘!时代不同了,现在不是官宦子弟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别说是国公的儿子,即便是皇子也不能胡作非为!”

  “我一定要到官府去告樊君清,让他为自己所......”

  话音未落。

  屋外响起敲门高声。

  张林氏前去开门。

  张贵波握住张敬贤的手,宽慰道:“儿,都是爹没用,但你千万不要冲动,你是上京学院的学子,今后有大好的前途,你若是因此得罪樊盛国公,今后前途可就没有了。”

  此话落地。

  樊盛向张林氏点头示意,随后向屋内走来,“张大哥你多虑了,我樊盛可不是这样的人,太子府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夏一向赏罚分明,我樊盛左右不了上京学院学子的前途和未来。

  说着,他微微拱手,“张大哥,张大嫂,敬贤小兄弟,鄙人樊盛,冒昧打扰了。”

  看着樊盛。

  张林氏和张贵波先是一愣,而后大惊,忙站起身来,揖礼道:“见过国公。”

  张敬贤忙坐起来揖礼,“见过国公。”

  他虽然痛恨樊君炎,但对于樊盛还是非常敬佩的。

  樊盛对大夏和大夏联盟的贡献,值得任何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