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太子 第1041章

作者:烟十叁

  如此一来,大夏联军的支援速度,起码可以提升一个档次。

  在冷兵器时代,速度就是生命。

  如果这些道路可以全部打通,并修建成水泥路,速度起码可以提升三倍不止。

  若是大夏联军的支援速度够快,又有火器驻守城关,那康宁帝国想要攻破第一防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而且叶洵预计。

  按照目前康宁帝国这种速度,今年年底恐怕是到不了。

  陈昭琮稳扎稳打,准备跟叶洵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

  周朝。

  康宁帝军指挥部。

  帅帐。

  康宁帝国太尉陈昭琮站在帐内。

  一众将领坐在两侧,他们的手上有着来自大夏联军的最新情报。

  现如今,康宁帝军和大夏联军之间动向情报,基本上都是透明的,很好侦测,毕竟不是奇兵,目标大不说,辎重和物资还极多。

  陈昭琮踱步帐内,缓缓开口,“现如今,宥朝已并入大夏,叶洵将整片东北疆域掌控其中,将东北疆域打造成了一个铁桶,集结了将近两百万军队,你们知道这是概念吗?”

  “即便不算火器,大夏联军在兵力上面已经完全不次于我康宁帝国。”

  “不单如此,大夏联盟诸国之间互相通商,经济发展迅速,我们每晚一个月,大夏联盟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强盛一个月。”

第1336章 陈昭琮的反击计划

  听着陈昭琮的话。

  帐中一众康宁帝国将领,皆是眉头紧皱,面色低沉。

  他们正努力回想着,事情是从哪一刻开始变得如此糟糕的。

  当初百万康宁帝军出帝国,是何等的威风凛凛,气势汹汹。

  康宁帝军一路北上,气势如虹,势不可挡,虽然中间出现了些小插曲,但依旧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但等到康宁帝军即将抵达东北疆域时,渐渐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拥有巨大杀伤力火器的大夏,竟聚集起了近两百万雄师,这简直不可思议。

  见众人不说话。

  陈昭琮扫视众人,缓缓道:“这些时日,本太尉也在反思,也在寻找大夏崛起的诸多原因,随着了解的深入,本太尉便愈发感觉叶洵此人当真了不得。”

  “他的想象力,创造力跟其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他能力所覆盖的范围包括军事,政治,农业,商业等等各个领域,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一个.......一个本太尉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听着这句话,一众将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这句话于他们而言,实在陌生,根本无法揣测其意。

  陈昭琮继续道:“我知道你们不明白,起初我也不懂,后来我愈发的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超前的知识尽可能提高效率,或者是造出不样的东西来。”

  “比如他发明出了曲辕犁替代长直犁,再比如火药,烈酒,细盐,玻璃等等一切。还有咱们已经掌握的水泥技术。”

  听闻此话,众将领倒是明白了一些。

  因为水泥这东西,他们是亲眼见到过的。

  其坚固程度根本就不是砖头瓦块可以比拟的。

  陈昭琮眉头微皱,边想边说,“最令本太尉震惊的是,大夏修建了一条自上京城而起直达西域的水泥路,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现如今大夏已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其中有很多颠覆我们认知的东西,而且据情报来看,叶洵正筹备修建一条自临沧关而起,直达其他八关的水泥路。”

  “这将意味着,同等的距离,我们与大夏联军同时支援,等我军赶到时,可能人家连仗都打完了,我们落后大夏太多了。”

  其实,令陈昭琮和一众将领担忧的,不单单是水泥路。

  还有叶洵这个人本身。

  他真的太有魄力,太果决了。

  为了将大夏联盟南疆第一防线,打造成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叶洵不惜让宥朝,武朝和祁国,放弃大片肥沃的土地,让百姓们举城搬离他们划定的关外之地。

  尤其是祁国,竟放弃了将近三成土地,这于一个国家的损伤是巨大的。

  在他们看来,很多关口和城池是完全没有必要放弃的。

  但叶洵却坚决放弃了,哪怕有两成防守瑕疵的城关,他都不要。

  不过不管过程如何艰难。

  这些国家的上位者,皆是无条件服从,硬生生让叶洵打造出了九连关大防线。

  除临沧关外,其余八座关口,每座关口驻扎正规军十万,神机营一支。

  剩余一百多万兵力,全部汇聚在临沧关外。

  而且一旦自临沧关而起的水泥路修建完毕,大夏联军的支援速度,将是非常恐怖的。

  无论他们如何改变进攻方向,大夏联军都会比他们先到。

  最关键的是,这还仅仅只是现如今大夏联军的兵力。

  大夏联军除这些兵力外,诸国还在积极征召预备役,大夏的火器也在源源不不断地生产。

  正如陈昭琮所言。

  他们每晚一个月,大夏联盟便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

  但现实是,即便他们再急,也没有任何办法。

  大夏联盟第一防线建设,就在眼前,他们毫无办法。

  顿了顿。

  陈昭琮看向一名参军,缓缓道:“刘伯宏参军,你以为如今我康宁帝国面对如此情况,需要如何应对?”

  一名年近五十,头戴纶巾,仪表堂堂散发着书生气的男子站起身来,揖礼道:“回太尉,卑职以为,现如今我康宁帝军更要稳,更要缓,万万不可急。”

  此话落地,帐内一片哗然。

  “还稳?还不急!?若是照刘参军这么说,等我们抵达临沧关,估计就不是我们攻城,而是大夏联军出来攻打我们了!”

  “哼!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康宁帝军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进攻缓慢过,还让我们不要急?”

  “那我们干脆打道回府好了,咱们都不打了全都回家,那谁也不用着急了!”

  “某家倒是认为刘伯宏参军的话,言之有理。”

  ......

  一众将领因为刘伯宏的话,相互争吵着。

  大夏联军强势崛起,已渐渐成为可以跟大夏联盟抗衡的庞然大物。

  刘伯宏求稳不急这话,令很多人不理解。

  不过刘伯宏却是对众人的急躁,充耳不闻。

  太尉陈昭琮微微点头,沉吟道:“那你来说一说,我们为何不能急,还要稳。”

  刘伯宏捋顺着胡须,缓缓道:“大夏联盟第一防线建立已成定局,这不是我们早一个月到或者晚一个月到,便能够决定的,此其一也。”

  “现如今大夏联军两百万雄师镇守九连关,根本就不是康宁帝国凭借一己之力可以轻易撼动的,此其二也。”

  “大夏联盟的核心不是大夏而是叶洵这一个人,此其三也。”

  “所以,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大夏联盟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稳扎稳打,将现有地盘巩固,然后组建联合军为我康宁帝国所用,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再有就是,叶洵活的太舒服了,我们为何对这个核心人物视而不见?哪怕只有半成机会,我们也要不断对叶洵进行刺杀。”

  刘伯宏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闻此话。

  方才那些出言反驳的将军们,倒是没了词。

  陈昭琮满意点了点头,刘伯宏所言,正是他想要的答案。

第1337章 专门刺杀叶洵的组织

  刘伯宏说完原因后。

  陈昭琮扫视帐中一众将领,缓缓开口,“本太尉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遇到任何事都不要着急,弃险胜而求不败,是我康宁帝军一贯落实的优良传统。”

  “现如今,我们都不说其中种种艰辛如何,咱们单单只说一点,即便现在我康宁帝军百万雄师就在临沧关外,本太尉问你们,你们有谁敢保证,可以将临沧关攻下来?”

  “恐怕一个人都没有,既然如此,你们还有什么可急得?!刘参军说的没错,越是这种时刻,我们越要稳扎稳打,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持久战!”

  陈昭琮倒不是一个,轻易训斥手下将领的人。

  每一次他都会列举事实,然后跟将领讲道理。

  所以他说的话,三军将领都非常信服。

  陈昭琮是真的在帮助他们成长。

  而且陈昭琮是皇室成员,他不会刻意打压谁,也不会刻意提拔谁,十分公正,选拔将领只看能力,无论背景,不看出身。

  见一众将领已经认识到了问题关键。

  陈昭琮继续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巩固现有地盘,筹建诸国联合军为我康宁帝国所用,然后稳扎稳打,将战线推到大夏联盟第一防线前。”

  “等我们到了第一防线前,即便这仗我们不打,我们也可以震慑大夏联盟。我们可以静静等待时机,等待大夏联盟破裂,亦或是等西曼帝国攻到西域。”

  “我们不是只有强攻临沧关这一条路可走,本太尉说大夏联盟发展迅速,你们就感觉急不可耐了?大夏在发展,我们康宁帝国也在发展。”

  “既然东北疆域局势已成定局,那我们大可以按照我们康宁帝国的风格来打这一场硬仗,本太尉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优势仍然在我康宁帝国!”

  此话落地。

  一众将领皆是松了口气,重拾信心。

  “太尉说的没错,我康宁帝国何曾畏惧过他国!?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大夏联盟吗!?即便是用牙啃,我们也要将临沧关啃开!”

  “我们终于可以按照我们康宁帝国的打法来了,这么打后方根本就不稳固,非常容易出乱子,还是太尉有远见!”

  “没错,大夏联盟现在看着强,实则外强中干,等西曼帝国打到西域,我们倒要看看那叶洵如何应对!”

  “整个大夏联盟,其实只是靠着那叶洵撑着而已!只要他一死,大夏联盟必将分崩离析!”

  ......

  康宁帝军的将领们,纷纷附和陈昭琮,士气提了起来。

  陈昭琮面色淡然,看向刘伯宏缓缓道:“刘参军,本太尉现成立康宁帝军政务司,任命你为政务司总参军。咱们占领的这些国家,拉拢官吏,安抚百姓,招募兵马的事情,本太尉便交给你了。”

  刘伯宏面噙自信,揖礼道:“太尉放心,卑职定会竭尽全力。”

  陈昭琮满意点头,随后又看向一人,“周安顺。”

  “末将在。”

  一名身材不高,但十分精壮的将军站了出来。

  陈昭琮缓缓道:“本太尉现成立康宁帝军影部,任命你为影部总参军,专职负责刺杀叶洵一事,军中精锐任你挑选,江湖高手任你招募,本太尉只有一个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杀掉叶洵!”

  “还有,本太尉命人从康宁帝国招募的高手,也已赶来,你跟陈雨潇联系,然后尽快向京都渗透,完成第一次刺杀!”

  周安顺揖礼道:“末将领命!”

  伴随着陈昭琮一道道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