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339章

作者:尘封一天

  毕竟。

  郭襄想到这段时间,自己那徒弟所做之事,便有些头疼。

  待郭襄说明来意,郭芙不由一怔。

  什么?!

  在郭芙记忆里面,林尘是个爱笑好看的孩子。

  却不想,这么个小家伙竟秘密招揽数万大军,沿江而下了?!

  显然,郭襄的话让郭芙陷入某种怀疑人生当中。

  “襄妹,你没开玩笑?”

  郭芙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在得到郭襄点头肯定后,郭芙这才揉了揉眉心,好似头疼一般。

  “所以,林尘那小子,希望借用这些抗蒙义士么?”

  郭芙这些年来,也从一介傻白甜变成了合格的上位者。

  自然能看出自家妹妹郭襄专程来找自己的原因。

  显然,林尘有意收复抗蒙义士为己用。

  “正是。”

  郭襄点了点头。

  然而,郭芙思索片刻后,摇头拒绝了。

  “襄妹,这些抗蒙义士都是为了百姓苍生,而非私斗。”

  言下之意。

  郭芙不能做出将这些义士拿来当某家势力争斗的棋子!

  如今,郭芙只想要配合南宋大军,共同抵御蒙古南下的入侵,护大宋河山。

  若不如此,整个南方必将生灵涂炭,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郭襄对于自家长姐的回答,并未感到惊讶,反而喃喃道:

  “没想到阿姐真与林尘所说的一样……”

  “什么一样?”

  郭芙闻言一怔,不由好奇起来。

  原来!

  郭襄此番来找郭芙,乃是自作主张。

  她来之前,林尘便说过郭芙手下的义士不可能为他所用。

  原因很简单。

  这些义士所求都是为了苍生百姓。

  如今能代表苍生的,便是南宋朝廷,哪怕这个朝廷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而对于林尘来说,这些抗蒙义士其实算不得太重要的力量。

  毕竟,他熟知接下来会发生的历史,这才是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集结许久力量的蒙古大军,终于动了。

  忽必烈命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统帅水陆十万余人,浩浩荡荡沿长江东进。

  而宋军这边,原本镇守长江沿线便有十七万之多。

  特别是在后方征召的厢军到位后,总人数多达二十余万!

  南宋朝堂诸公自觉,如此天险,定然能挡住蒙古大军兵锋才是!

  然而!

  短短数日,长江沿线诸多宋军,全都投了!

  更有曾经吕文焕旧部,鼓噪各地州府开城投降。

  于是,南宋视若天险的长江一线,不战自溃!

  蒙古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南下。

  说来可笑。

  忽必烈此番没费一兵一卒,反而收降南宋士卒二十万!

  此消息一出,南宋朝廷大惊失色。

  哪怕是不问朝政的南宋皇帝,都久违离开后宫,斥责贾似道,命他重新构建防线,挡住蒙古大军步伐。

  然而。

  元十二年正月初。

  蒙古大军抵达黄州,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

  十一日,蕲州守将管景模降。

  十三日,宋提举江州兴国宫吕师夔、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派人迎降元军。

  十四日,蒙古先锋至江州,宋知南康军叶阊以城降,知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至江州迎接元军。

  二月初一,蒙古至安庆府,知府范文虎以城降投降……

  毫不夸张的说。

  忽必烈此番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大量南宋官员投降,基本上没有做出任何反抗。

  整个南宋四分之一疆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皆落入蒙古之手。

  这下子。

  南宋朝堂彻底坐不住了。

  诸公自以为集结六十多万大军,便可高枕无忧,抵御蒙古。

  没想到,现实却如此残酷的打了他们的脸。

  然而,还有更荒诞的。

  南宋朝堂这些文臣们,此刻还在疯狂弹劾贾似道误国,好似要把所有罪责都归咎到贾似道头上。

  特别是贾似道的政敌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陈词,觉得可以借此机会让这位促织宰相下台。

  众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无一人去思考如何挽救国家的危亡,都在这里为了自己的私利,互相攻击!

  也不想想。

  贾似道若是此刻下台,谁又能抵挡蒙古大军呢?!

  算起来,南宋朝堂文臣当中,贾似道已经是少数知兵的了。

  若没了贾似道,其他那些高谈阔论之辈,只会更加的不堪!

  所以。

  贾似道在面临巨大压力之下,放言举十三万精锐水军,与蒙古一决高下。

  此战。

  不光有贾似道召集的十三万精锐水军,更有二十多万南宋厢军配合。

  大有一战定乾坤的味道。

  然而忽必烈听闻这个消息,被逗笑了。

  “稚子也。”

  这三个字,自是评价贾似道的。

  *

  *

  *

  另一边。

  许久没有露出过什么动静的林尘,神情漠然的看着手中的线报,轻声自语道:

  “终于来了吗?”

  按照原定历史。

  贾似道将会带着南宋最后的有生力量,与蒙古进行决战。

  只不过这所谓决战,是那么的儿戏与草率。

  林尘淡淡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地图上的一个地方,丁家洲。

  所谓丁家洲,乃是一座位于长江北岸的小岛,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控制着周边水域要冲。

  因此,南宋早在此处设置关隘,陈列重兵。

  这也是贾似道为何想在此处与蒙古大军一决高下。

  若是能够在这里挡住忽必烈进军步伐,那后面还有的打。

  此刻的丁家洲,可谓是旗帜如林。

  大量南宋水军船队停靠于此。

  后方岸上,还有无数军寨坐落于此。

  贾似道此人的确有几分本事。

  水军督前,厢军陈列一岸,遥相呼应。

  蒙古骑兵虽然战斗力恐怖,但南宋依靠水军配合,未尝不能取胜。

  而且。

  这位促织宰相,今日还得了一份情报。

  说乃是郭氏后人,率义士打探而来的蒙古水军情报。

  然而贾似道闻言,不以为然,只是让手下喝走这帮所谓义士。

  “蒙古水军的消息,岂是一帮只懂打杀的武夫能弄到手的?”

  说罢,贾似道继续摆弄起来自己的金威大将军,还有兴致与党羽手下斗上一场蛐蛐。

  当郭芙听闻抗蒙义士付出无数性命方才换来的消息,贾似道连看都没看时,脸色很是精彩。

  更在得知贾似道派出乞和使节时,心如死灰。

  一切,都如原定历史一样发展着。

  唯独不一样的,是多了林尘这个变数。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正悄无声息的沿长江而下,昼伏夜出。

  ……

第363章 大戏拉开

  这支船队,自然就是张横张顺两兄弟所率水师。

  按理来说。

  这等规模的水军沿江而下,必然不可能瞒过南宋的眼睛。

  可长江沿线,都被蒙古打穿了!

  再加上有乱军流寇作祟,更没人关注有这么一支船队的行踪。

  与此同时,船队藏匿的支流水寨内,正有两股势力相会。

  没错,正是林尘与郭芙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