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184章

作者:尘封一天

  只消一路围困西平堡,剩余两路大军直逼沈阳等地即可。

  据说这努尔哈赤建国后金,学着定都沈阳,当真让赵匡胤心中发笑。

  “有消息,说高丽国王愿意派出两万精锐随军!”

  赵匡胤闻言,方才满意点头。

  作为李唐附庸的高丽,这算是表态度了。

  赵匡胤倒也不怕高丽在中间玩什么小心思。

  这后金临近高丽,真让建奴做大,最后倒霉的肯定是高丽本身。

  再者就是李唐天威犹存。

  而且赵匡胤还听闻,高丽国王有意进献女儿,送入皇宫侍候陛下。

  也不知那唤做玉淑的公主,是否正如高丽传闻一般,国色天香,类比褒姒之容。

  赵匡胤想来,觉得大概率是高丽的吹嘘之言。

  不提高丽公主之事。

  在辽东风雪暂停之际,总计二十五万,号四十七万的李唐大军出了锦州。

  左路军围困西平堡的后金偏师,赵匡胤轻率中军和右军两路齐头并进。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三路大军配置。

  赵匡胤所率乃是京营和辽东边军精锐,最为势大。

  左路军主将乃是赵光义,至于右路则是从各地征召士卒,糅杂在一起,还有高丽兵。

  为首主将乃武勋子弟,账内却有文官设监军一职,唤做杨镐。

  “这老奴只在西平堡留下八千士卒,左路只需围困此堡,保障大军后勤。”赵匡胤对赵光义叮嘱道。

  作为自个弟弟,赵匡胤自然为赵光义安排最为轻松的活计。

  只需要看住这西平堡,和沿途补给线路。

  这左路军也是京营精锐,总计六万余人。

  赵匡胤自觉,以自家弟弟的能力,完成这个任务不过易如反掌。

  并且后面荡灭后金后,功劳也不会太小。

  “大哥放心!”

  赵光义神情恭敬,眼中却有不以为然之色。

  他本意是想要跟赵匡胤一同去寻努尔哈赤主力决战,却没想到被分润到了这里。

  但想到自个终于能独领一军后,赵光义方才喜笑颜开起来。

  至于这西平堡,赵光义丝毫没有放在眼里。

  或者说,他有自个的想法。

  若是拿下西平堡,左路军可分兵直插开原,还有机会在自家大哥前一步,攻破后金都城。

  这等灭国之功,顿时让赵光义心动起来。

  要知道在外人口中,自己只是活在自家大哥阴影之下的傀儡。

  眼下,他终于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向世人证明,他也不是泛泛之辈!

  若是让林尘得知其打算,怕不是要笑出声。

  这位驴车漂移之王,当真属于那种又菜又爱玩的存在。

  类比起来,差不多就是明朝叫门天子,以及赵构这一等级的皇帝。

  作为宋朝开国之主,赵匡胤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然而烛光斧影过后。

  赵光义即位。

  要知道宋承五代。

  赵匡胤开国时期的禁军尚在,也算得上强兵。

  军中也不乏宿将。

  这等阵容北伐燕云十六州。

  结果呢?

  赵匡胤留下的精锐禁军尽没,最后竟以驴车逃出辽国骑兵的追捕,当真让人啼笑皆非。

  眼下。

  赵匡胤可不知自家亲弟弟的打算,只领中路军寻老奴去向。

  左路军大营。

  赵光义下达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强攻西平堡。

  势要五日内,拿下此堡。

  天色阴沉,李唐大军却摆开架势,在无边雪地蔓延开来。

  伴随着令旗麾下,宛如蚁附般的李唐士卒开始前进。

  赵光义踌躇满志的望着不远处的西平堡。

  在他看来,还不到一万人的孤堡,又能坚守多久?!

  “赵将军,这西平堡可不好打啊!”

  账中有辽东边军的武官出言提醒道。

  要知道西平堡修建初衷,就是作为钉子扎在此地。

  正因为如此。

  西平堡坚固不谈,内部还能存储足年的物资。

  当初如果不是西平堡李唐守将投降,努尔哈赤都得为西平堡头疼不已。

  然而,赵光义不以为然。

  “本将自有谋略,不必尔等谏言!”

  ……

第200章 强攻

  “那李唐主将,莫不是疯了不成?”

  那西平堡内城头,一道身影探出头来,诧异的看着下方李唐军队状况。

  只瞧这人,哪怕天气严寒也将铁铠老实裹在身上,只露出那还算年轻的面容。

  在辽东之地,风刮雪吹之下,长相苍老程度可要比关内更严重。

  “主子,你还是下去吧!”身边是侍卫忧心问道。

  “无事。”

  皇太极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

  这一抹不屑,自然是朝向西平堡外的李唐大军。

  “本以为此番李唐大军领军大将还算有些本事,却不想麾下也是一帮草包之徒。”

  皇太极看出堡外李唐大军的意图,无外乎快攻拿下西平堡。

  若西平堡有这么好打,也不至于让自家阿玛如此头疼了。

  “让儿郎们准备!”皇太极朝着身边侍卫低声吩咐道。

  就在侍卫下去传达命令之际,皇太极目光深邃的看着堡外李唐大军。

  守卫西平堡,乃是努尔哈赤谋划当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棋,自然要留给最为亲近的儿子来接任。

  只是…在得知堡内只有不到一万士卒,并且还要坚守至少一月的时候。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却没这个胆气敢应承下来。

  努尔哈赤如今建国后金他的这些儿子自然也成了继承人。

  若是按照汉家皇位继承制度,自然是长子为先。

  可这里是辽东!

  女真本就是蛮族起家,为何要去执行汉家制度?!

  也就自个那傻大哥,信奉什么长子继承。

  皇太极想到这里,目光微凝。

  想要在苦寒之地领着族人生存下去,唯有实力说话!

  这才是皇太极接下这个任务的原因。

  努尔哈赤承诺过。

  等战事结束,守住西平堡的人将会立下首功。

  “敌军上来了!”

  “唐狗上来了!”

  西平堡内急促的叫嚷声打断皇太极的思绪。

  再看那沿着陡坡冲锋上来的李唐士卒,只有肩上扛着的云梯。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山脚下的李唐主将难不成是白痴否?

  难不成对方觉得靠云梯,就能攻下西平堡吗?

  皇太极不知的是,赵光义还真这么觉得!

  在他看来,自己麾下士卒足足七万有余。

  反观堡内只有不到一万守军,还被死死围困,没有生路可言。

  就好似瓮中捉鳖,花不了多少力气。

  正因为如此。

  赵光义打算直接强攻西平堡,若是拿下还好。

  拿不下也能靠着展示李唐军威,威逼堡内守军投降。

  只能说。

  想象很丰满,现实却狠狠抽了赵光义一嘴巴子。

  古往今来。

  强攻坚城本就是兵法大忌。

  除非不得已,不然为将者都应该另寻办法才是。

  很浅显的一个道理。

  蒙古南下灭宋之际。

  单单一个钓鱼城,就挡了蒙古三十余年,更是直接消耗掉了一个蒙古大汗。

  最后也全靠忽必烈劝降,方才拿下此城。

  视角回到西平堡城下。

  喊杀声震天。

  西平堡墙头却死寂无声。

  仅有李唐士卒近了之后,悄然从箭孔探出的箭矢。

  咻咻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