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444章

作者:墨色江南

  不等梅长林说完,朱瀚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行了,你就别给我哭穷了……我准备把大明南部水师总部搬到琼州岛南边,到时候军用造船厂和民用造船厂都会相继落地,这里我准备将其建设成大明的船舶建造中心,到时候你们把地腾出来,国库会出钱买这些地块,到时候你把那些钱投入到琼州的发展中就是。”

  土地的买卖,并没有太多限制,你想建什么就建什么,但要有建设指标。

  因为大明的土地属于国有,属于朝堂,就算琼州把土地卖出去,也会有一部分出让土地的资金会收为国有,朱瀚准备给琼州进行政策上的倾斜,除了朝堂给与的补助外,其他的所有收入都让琼州投入到建设中去。

  这对琼州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当然,朱瀚也会提醒梅长林:“给琼州政策,但不是让你什么钱都挣,你的州府有了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挣的钱不能违反了州府的长远发展,明白么?”

  梅长林立刻正色的回答道:“请殿下放心,追随您这么久,道理臣是明白的,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希望他能一直洁身自好下去,否则一旦查出问题,朱瀚也保不住他,顿了下朱瀚继续对梅长林道:“沈万三你听说过吧?建设旅游城市的事情我交给他了,到时候有什么需要的,你和他聊就是,尽量争取州府的利益,这样对琼州日后的发展有很多好处。”

  旅游业的兴起,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有人来玩那么简单。

  客栈、酒楼,赌档、青楼这些只是明面上的生意,但他们背后的供应链呢?

  桌椅的制作,养殖、蔬菜瓜果……等等一系列供应链上的东西,都是州府插手可以制作的东西。

  比如朱瀚穿越过来的时候,齐鲁有个城市的烧烤火了起来,去的人太多,把烧烤师傅烤成了煤球……烧烤在哪个城市都有,可为什么偏偏齐鲁的城市火起来了?

  其实,旅游行业贩卖的不仅仅是景色,还有背后的贴心服务,巡逻的特警24小时在线,在街上闹事的人连手都没有抬起来呢,直接被巡警抓走了。

  没有足够的公交车,整个城市连夜开通烧烤专线,整个城市的出租车都停在高铁站门口……背后一系列暖心的服务,才是这座城市突然爆火的关键因素。

  朱瀚做了那么多铺垫,梅长林能做到哪种地步,就看他的本事了,如果他不行那就尽快换人。

  能者上,庸者下。

  大明如今正在高速发展阶段,任何人都不能掉链子。

  ……

  应天。

  朱标看着朱瀚送来的信件,忍不住捂住了脑袋。

  自己这叔叔,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把大明的远洋舰队总部搬迁到琼州岛,朱标倒也觉得没问题,可你要在琼州岛建新城,把青楼、赌档都发展起来,这特娘的还能是城市?

  太过分了吧?

  想到朱瀚家里的娇妻美妾,朱标忍不住摇头:“我这叔叔哪都好,就是这女人……他这辈子就不想和女人扯清关系是么?”

  其他的几个朱标都没放在心上,只有信件中写的青楼,朱标看的非常仔细。

  青楼,肯定有女人。

  以朱瀚的眼光,他挑选的女人能差?

  这不会是我叔给自己打造的后宫吧?

  想到这儿,朱标就觉得非常有可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我叔如此荒淫,我婶娘竟然也不管他,女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

  他看向旁边的福临,之前福临和他说的女人都是红粉骷髅之类的话,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难道……福临说谎了么?

  ……

  朱元璋呆在殷州的时间有一个月,基本上把能转的地方都转了个遍。

  这里,是未来朱瀚要来的地方,朱元璋虽然对朱瀚的话非常不情愿,但这毕竟是朱瀚的梦想,朱元璋从心底里还是想支持的。

  就是距离太远。

  朱元璋在殷州转的时候,一个劲的挑毛病,言语中都是对胡大海的不满:“你在殷州呆这么多年,就把殷州建设成了个这?干什么吃的?”

  鼻青脸肿的胡大海一言不发的把头扭到一边。

  这是他不想听到的话。

  被朱元璋打了一顿,然后又挑刺,合着你朱元璋就是横竖看我不顺眼呗?

  知道朱元璋心中想法的胡大海,干脆就不说话了,朱元璋爱怎么挑刺怎么挑刺,他就当没听见,旁边的沐英和平安两位义子,看着吃瘪的胡大海捂着嘴偷笑。

  在朱元璋埋怨殷州发展缓慢这件事上,沐英和平安两人就是看热闹的,如果不是没有瓜子,他俩高低得嗑两斤。

  一开始,马秀英还对朱元璋挑毛病的行为指责几句,可听出来朱元璋另有所指后,她也干脆就当没听到。

  虽然找麻烦,但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朱瀚挑的这块土地是真的好。

  夏天的时候去北边度假,冬天的时候向南迁移,一个国家竟然有如此不同的天气,着实让朱元璋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殷州的想法。

  晚上,夜深人静时,睡不着的朱元璋和马秀英说道:“妹子,等标儿当了皇帝,咱俩也陪着七五来殷州吧,这里太适合养老了。”

  “行。”

  马秀英直接答应,随后对朱元璋道:“到时候和你七五外出捕猎,如果有敌人就去打仗,我和三娘她们在家,想做什么做什么。”

  “哪有这么逍遥快活哟。”

  从当掌权者的角度出发,朱元璋思考的比马秀英更多:“殷州这么大,都快赶上咱大明了,如果再继续向外扩张,地盘会更大,到时候殷州要有一个完整的行政体系,少不得忙。”

  然后,朱元璋就准备细说,把当初建设大明时的艰辛说了出来,马秀英听着朱元璋絮絮叨叨的说着,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当时打仗不是有七五和徐达吗?文官那边也有七五和李先生、胡惟庸、杨宪、宋濂、刘伯温这些人,你忙什么了?”

  “我……”

  朱元璋语噎,但想想马秀英说的话——也对,当时的确也没干啥,大明就发展到了今天。

  可是,一生要强的朱元璋怎么会承认自己没有一点功劳呢:“咱、咱也不是什么事没干,你看现在咱整天忙的脚不沾地……”

  “那是你自找的,朝堂这么多官员,你非得事无巨细的都要管,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马秀英翻了个白眼,随后对朱元璋道:“再说,殷州不是你的殷州,那是七五的,到时候七五来了殷州,他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你操心干啥?来到殷州定居,还准备像现在当皇帝似得忙的脚不沾地吗?那我奉劝你别来,又不能换一种生活方式,来了有什么意义?”

  “咱、咱……”

  朱元璋想说自己就是操心的命,可他却说不出来,马秀英说的话一句句戳到他心窝里,让朱元璋实在没办法辩驳,最后只能悻悻地说道:“咱知道了,咱不管那些破事,咱就吃喝玩乐好吧?”

第372章 一道丰碑

  朱元璋说他不管事,但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可能,更何况他的枕边人马秀英呢?

  根本没有信服力!

  殷州的规划,基本上都是朱瀚在做,对殷州这片土地,朱瀚知道的并不少,后世看好莱坞大片,对殷州这片土地的介绍,朱瀚门清。

  就算有些误差,在朱瀚领先七百年的眼光下,他对殷州的设计是远超如今世界的。

  殷州,更相当于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朱瀚宁愿慢,也不愿意为了赶工而让殷州的发展偏离他预设的轨迹。

  于是,朱元璋就各种挑毛病:“这么宽的路,能并排走八辆马车了吧?咱应天的路都没这么宽,建那么宽干啥?中间还建了个铁栏杆,这得多浪费?”

  鼻青脸肿的胡大海在旁边说道:“回陛下,这是单向车道。”

  “啥单向车道,浪费!”

  “路两边这是弄得啥?种什么花花草草?种粮食多好?浪费土地。”

  “回陛下,这是绿化。”

  “禾苗不是绿化吗?”

  “这是绿色景观植物。”

  胡大海完全是按照朱瀚的设计去做,至于朱瀚为什么会有这种决定,他也说不清楚。

  朱瀚是不会出错的,哪怕不懂也会按照朱瀚的命令去做。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胡大海直接搬出朱瀚给他说的话,可朱元璋再继续深问,胡大海也说不出来,看胡大海横竖都不顺眼的朱元璋,自然毫不犹豫的踹在胡大海屁股上:“你个夯货,呆在殷州这么久,你给咱来个一问三不知?”

  “呃……陛下恕罪,咱是军人,只会听命行事。”

  “听你妹的命令!”

  然后又是一顿打。

  胡大海哪能不知道,自己完全就是在背黑锅,而且不是给朱瀚背,纯粹是朱元璋看殷州不爽,他觉得殷州和大明的距离太远,心里不开心的朱元璋,只能拿胡大海出气。

  算了,挨顿打就算了。

  朱元璋还能在殷州呆一年半载不成?

  等朱元璋离开,胡大海准备和沐英、平安好好过两招,这两个小兔崽子看热闹看的脸都笑歪了,不收拾一番心里不得劲。

  当然,朱元璋也见到了孔明德。

  这位被称为‘南孔’带头人的儒学大家,朱元璋再见他时,只觉得自己见到的是一位陌生人,现在的儒学大家,更像是一位儒将,虽然穿着长袍,但他黢黑的脸和带着杀气的眸子,让人着实无法和他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孔明德的改变,无疑是让朱元璋开心的,但并没有对孔明德客气,而是直接居高临下的说道:“在殷州的这些年,改造的不错,继续努力。”

  没有说让他返回大明本土之类的承诺,当初孔明德带头闹事,在朝堂上针对朱瀚的行为,小心眼的朱元璋还没打算原谅他。

  孔明德能不能返回大明本土,完全取决于朱瀚,朱瀚说让他回去就回去,不说的话,孔明德就老死在殷州吧。

  旁边的周德明心中对朱元璋有意见,他觉得孔明德来到殷州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朱元璋怎能如此怠慢有功之人?

  再说,他们这么努力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想着可以有朝一日返回大明本土吗?

  可现在朱元璋竟然对孔明德的付出无动于衷,这让周德明不由得心生怨怼。

  孔明德的反应却非常淡定,面对朱元璋的话能做到不悲不喜,反而躬身感谢:“罪臣不负陛下期望,一定好好改造,为殷州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嗯。”

  朱元璋嗯了一下,然后转身便离开,孔明德依旧是那副不悲不喜的谦恭模样,恭送朱元璋离开。

  待朱元璋一行人走远后,周德明拉了把孔明德,非常失落的说道:“明德兄,我们辛辛苦苦在殷州做的这些事情,陛下都没有看在眼里,我们……凭什么要被如此无视?”

  一句话,把周德明心中的委屈说出来,眼泪瞬间婆娑。

  孔明德却依旧如此,对周德明道:“德明兄,功过是非又有谁说得清?我们为何会被流放到殷州?我们在殷州教化土著,难道就是为了能够洗刷罪名?”

  难道不是吗?

  周德明不明白孔明德的意思,他们不就是为了能回到大明本土吗?

  孔明德摇摇头,周德明的想法还是太肤浅了,对自己的好友继续道:“在殷州呆了这么久,我突然感觉叶落归根的想法不是那么强烈了,留在殷州……似乎也不错。”

  说完,孔明德对着眼前的道路一指,继续道:“八辆马车同时通行的道路啊,放在咱大明,有哪个城市和现在一样?就算是应天的朱雀大街,也比不上现在的道路,你可要知道,这条路并非什么主干道,他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道路而已,想想吧……以后的城市道路会多大?如果是王城呢?英王殿下可是要来殷州定居的啊。”

  “……”

  周德明没考虑过这些,他闷头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回到大明本土,可现在听孔明德这么说,他突然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风景。

  这……是要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了。

  但周德明依旧认为,还是大明本土好。

  孔明德如今比当初是‘南孔’掌门人的时候,更像是一位儒学大家……如果身上没有那么多杀气的话。

  周德明看着站在路旁极目远眺的孔明德,突然想到了孔子。

  孔子是一位身高体胖的壮汉,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一路横行霸道,无人是对手……如今的孔明德在身材上或许不如孔子,但周德明却觉得,现在的孔明德,就像是当世孔子。

  传道、受业、解惑……立德、立功、立言,又可以控制内心的欲望,坦然面对困境却依旧能奋发向前,以自身为榜样,这未尝不是一道丰碑。

  “或许,我应该再改变一下。”

  周德明没有责怪孔明德背叛了当初的理想,他只是认为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德明兄,殷州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而我们……很荣幸成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吾道不孤。”

  ……

  朱元璋虽然在找茬,但他却不得不承认,朱瀚建设的殷州,是一个崭新的城市,比大明本土还要好的城市。

  殷州很大,有不少地方还没有建设好,但建设好的地方,却让朱元璋流连忘返,他甚至都不想离开,继续留在殷州……他想看看朱瀚建设的殷州,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但是,理智却告诉朱元璋,他不能留在殷州,如今的大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才是他的主战场。

  回去吧。

  朱元璋在临走的时候,专门叮嘱沐英和平安,让他们两个不要建设的那么快。

  沐英却笑着说道:“义父,就算我们想快,就如今的建设规模他也快不起来啊。”

  谁知道朱元璋却呵斥道:“你们俩知道什么?你们七五叔敢如此建设城市,说明他心里早就想好怎么做了,我们得继续慢下去明白吗?比现在还要慢。”

  “……好吧。”

  沐英挠挠头,他实在找不到慢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