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417章

作者:墨色江南

  他是皇帝,如果他发话了,应该可以保下王保保……可朱元璋和王保保之间的仇恨,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之仇,他又岂会放过王保保?

  又会是谁?

  赵敏思忖一番,却想不到朱瀚说的那个人是谁,可赵敏却总觉得,朱瀚说的那个人,离自己可能并不远,或者说……很近,近到自己可能会忽略掉。

  这下,赵敏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每天都对着朱瀚献殷勤,希望能从朱瀚口中听到那个人的名字。

  端茶倒水,捏肩按腿,洗衣做饭,反正能做的她都做了,朱瀚愣是一个字都没有透露,让赵敏好生懊恼。

  自己,究竟忽略了谁?

  赵敏准备第二天,把她能想到的名字告诉朱瀚,让朱汉给自己一一排除呢,可她在第二天起来以后,并没有见到朱瀚,一打听才知道,朱瀚去了杭城,去周氏商行的大老板周古山谈生意去了,为此赵敏很是郁闷。

  朱瀚哪里是去谈生意啊,分明就是在躲着她。

  赵敏对此很郁闷,只能悻悻回屋,然后思考自己应该找谁求情。

  刘三娘一直在盯着赵敏,对朱瀚和她的交谈,刘三娘也一清二楚。

  朱瀚所说的,能救王保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三娘。

  王保保的确该死,但却并不是因为他是敌对的敌人,也不是因为在和他的交战中死了多少明军将士,这些都是小问题,再说既然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王保保的确也有能力,如果他能投降,朱瀚认为也不是不可以接纳。

  让朱瀚放在心上的,是赵敏,他一直告诉刘三娘,赵敏这个女子有大用处,只是用她的时机未到,刘三娘也不知道朱瀚在等待什么时机,但总感觉……这个时机,并不是很远。

  或许,这次就是机会,就看赵敏能不能抓住。

  ……

  朱瀚要去杭城,这是在两个月之前就定下的计划,只是后来周德兴的部曲要从军转为建设兵团,这才耽误了一些时间,等他把周德兴他们安顿好以后,这才去了杭城。

  如果不是因为赵敏,朱瀚去杭城的时间,可能还会再晚一些。

  周氏商行的掌门人周古山一直在等着朱瀚的到来,用翘首以盼来形容也不为过。

  自从搭上了朱瀚这座大山,周古山的地位就开始水涨船高,甚至都可以和沈万三并驾齐驱。

  海上周古山,下船找万三。

  就是说周古山做的是海上生意,但是在陆地上,却是沈万三更强。

  沈万三不仅在大明,在海外飞地中,也开始把他的商铺搭建起来,这就形成了商界双雄争霸的局面,双方现在还算克制,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周古山和沈万三都明白,之所以会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并不是因为他们两人的能力比他人强,而是因为朱汉想要看到这个画面,无论是谁一家独大,对大明都没有好处,反倒是他们相互竞争,这才是大明想要看到的。

  在读懂朱瀚的意思后,周古山和沈万三两人该争抢争抢,该合作合作,双方不敢说打成敌人,但也绝对算不上朋友。

  尤其是现在的周古山,他的女儿周芷若跟了朱瀚后,加上远洋贸易的兴起,他的势力隐隐有超越沈万三的迹象。

  沈万三对此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盯上了另外一条赛道:他选择主动去找朱元璋合作,努力经营自己的商行,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生意,沈万三已经霸占全国,虽然赚的利润会变少,名头上也弱了周古山一头,但从整体的效益上来说,他并不比周古山差太多。

  周古山在杭城,沈万三在苏州,两人一人占据一个城市当大本营,倒也没有发生太多的直接冲突。

  朱瀚要去杭城的消息,周古山一早就知道了,而且他帮着朱瀚训练了三百海外美人的事情,朱瀚也已经知晓,他这次来杭城,就是来看杭城美人的,对此周古山很开心。

  虽然自己的女儿已经跟了朱瀚,但周古山却也知道,像朱瀚这样的男人,又岂会只有家中的那几个女人?再说朱瀚喜欢海外美女的事情并不是秘密,甚至他的‘骑大洋马、为国争光’的理论也已经传遍大明,甚至有很多人都在争相效仿,周古山也不例外,他家里还养了几个海外美女呢。

  不得不说,海外美女的确别有一番趣味。

  就是欧洲的那些大洋马不怎么样,看上去雪白雪白的很诱人,但上手摸过以后,就能感受到她们皮肤的粗糙,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更不好玩了的。

  所以,周古山认为,这些白皮肤的大洋马,能让人欣赏的年龄不过是二十五岁之前,以后就没什么兴趣了,就算把这些女子给朱瀚送过去,对自己的女儿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年轻漂亮的女人,就像工厂里的商品似得源源不断,一个走了会来两个,取之不尽。

  朱瀚来到杭城,周古山在杭城外迎接,和他一同出现的,还有杭城府尹周忠华,虽然都姓周,但两人并没什么关系,而且周忠华刚直不阿,也不贪财,周古山数次想和他搭上关系都没能成功,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周忠华看不上周古山,却也知道现在大明的国策,所以并没有在生意上对周古山使绊子,只要他按时缴税,不仗着自己的势力欺压百姓,其他的事情周忠华也不会管他。

  看到朱瀚王仗出现,周古山立刻满脸堆笑的凑上去,周忠华跟上,但朱瀚在和周古山简单的寒暄后,还是先和周忠华聊起来:“杭城发展很快,陛下对杭城的发展很满意,周大人功不可没啊。”

  周忠华也不贪功,很认真的说道:“杭城的发展,多赖杭城的商业氛围浓厚,他们缴纳的税费多,我在治理杭城的时候也就简单很多,而且不少商人愿意帮助百姓,为杭城捐款捐物,做了非常多的贡献。”

  “嗯,这就好。”

  朱瀚点点头,随后对周古山道:“周老板,你是大明的商人,你能有如今的成就,有一部分原因是得到大明发展的红利才发展起来的,切不可忘记自己的本分,杭城的发展需要你们这些商人的支持。”

  朱瀚的敲打并不是想找麻烦,只是对周古山做出提醒,如果以后他做的事情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大家翻脸了可对谁都没有好处。

  周古山怎么可能不明白朱瀚的意思,一个劲的点头说道:“明白,草民明白,陛下和殿下您都说起过,我们商人能够发展起来,依靠的是百姓,自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今杭城在周大人的带领下发展的很好,草民便把一些钱财捐赠给了其他地方,帮助他们把百姓的基础生活条件提升起来,这些捐赠,每年都有我周氏商行收入的三成,请英王殿下放心,草民是绝不会违背初心的,如有违背,让我……”

  刚想发誓以表忠心,却被朱瀚打断:

  “行了行了,发誓就不必了,走吧周大人、周老板,我们去杭城转转。”

  “英王殿下请!”

  周古山和周忠华做出请的手势,朱瀚也不谦让,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两人紧随其后,给朱瀚介绍杭城的发展。

  晚上,周忠华在府邸设宴款待朱瀚,也把杭城的一些大商人也喊了过来,他们纷纷向朱瀚进言献策,把大明的政策夸的天花乱坠,并且保证会为大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云云。

  这些话,也只是听听而已,当不得真。

第339章 黄河之患,必须治理!

  在酒宴之后,周古山和一众商人离开,周忠华并没有走,而是向朱瀚道:“殿下,商人重利,虽然有周古山这般愿意为大明发展做贡献的商人,但也有利欲熏心之辈,今天在座的这些商人中,便有黑心商人。”

  “有黑心商人,就除掉他们。”

  朱瀚说的毫不留情,“大明建立才多久,他们就想趴在大明身上吸血?哼!如今大明刚刚起步,正在快速发展时期,这些利欲熏心的商人有一个处理一个,但要掌握好一个度,该杀的就杀,不该杀的剥夺家产,把他们送到草原上盖房子去,草原如今正在建城池,正缺人手呢!正好让他们去干活。”

  周忠华弯腰纳拜:“尊殿下命!”

  “行了,别讲这些虚礼了。”

  朱瀚摆摆手,对周忠华说道:“我们不仅要防范商人,更要约束官员,有些官员看到别人做生意发了财,眼红了心就变黑了,他们通过手里的权力对商人威逼利诱,强取豪夺其家产,这种事情也不在少数。”

  周忠华听到后,立马对朱瀚道:“请殿下放心,在臣的治下,决不允许这种事出现。”

  “不管是不是你,就当是一个警示吧,咱大明这种官员,也还是存在的。”

  朱瀚说完,然后对他说道:“另外,我这次来杭城,是奔着周氏商行来的,你不用每天都陪着我,该忙自己的事情去忙自己的就是,我如果找你的话,自然会去找你。”

  “是,殿下。”

  第二天,周忠华并没有出现,朱瀚在驿馆起来后,带着两个侍卫就到各处转转,没多时周古山就出现在身边了,周古山的大本营在杭城,大街小巷都有周氏商行的店铺,想要得到朱瀚的消息再简单不过。

  见到朱瀚,周古山俯身纳拜:“殿下,我来为您引路。”

  “不用了。”

  朱瀚示意周古山到身边来,聊道:“杭城的商业氛围不错,你周老板功劳不小。”

  “这是草民的本分,万万不敢居功。”

  周古山表示他没有功劳,商业氛围能够如此浓厚,全赖朱元璋和朱瀚制定的政策,否则他们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聊了一会儿,朱瀚便说到了周芷若,他对周古山说道:“你女儿如今在我府上,孩子已经出生了,你这个当外公的,没事就去看看,芷若也挺想你这个父亲的,只是现在她在带孩子,不太方便出行,否则这次我就把她也带过来了。”

  听到朱瀚的话,周古山有些激动:“我、我也能去看孩子吗?这、这会不会有违礼制?”

  他是商人,哪怕朱瀚和朱元璋在尽力提升商人的地位,可他们依旧是不被待见的人,朱瀚是大明本土的唯一一个王,这等门楣,自己岂能高攀?

  “什么礼制不也是人来制定的吗?我说可以就可以。”

  朱瀚才不会管那些繁琐的礼,他认为人之常情就是礼:“难不成芷若进了我的门,你们父女二人就不能再相见了吗?这算哪门子的道理?还有……你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杭城和海外,天下这么大,到处都是生意,大明的发展能有多快,还得靠你们商人来推动啊。”

  说到这儿,朱瀚顿了一下:“你看沈万三,他看的就比你远,人家海外的生意赚的没你多,但他却把目光放在整个大明,他获得的利润可不比你少啊,南方的商业发展的不错,北方还差点事……你们可以去北方转转嘛,那是一片没有被开发的白纸,想怎么经营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周古山擦了擦眼泪,激动地说道:“是,草民一定好好向沈老板学习,争取为大明发展建功,只是这北方……可能不太合适做生意。”

  这种说法,朱瀚还是第一次听说:“为什么?北方人不愿意做生意?”

  “不是。”

  周古山对此明显有过调查,在朱瀚询问的时候,他回答的非常流利:“是因为黄河。”

  “殿下,从蒙元开始,黄河就一直在泛滥,尤其是河南、山东、淮北等地,常年受灾,百姓流离失所,商业的确难以发展。”

  周古山面露难色,但还是选择对朱瀚如实奉告:“元末的时候,有官员贾鲁善于治河,可后来连年战乱,治水工程由此搁置,现在想要发展,就算把我周氏商行所有身家投进去,也难以为继。”

  贾鲁?

  对于这个人,朱瀚有一定的了解。

  不是这一世,是上一世。

  在河南、山东两地,有很多的黄河古道,被命名为贾鲁河,这就足以表明他在治水方面的能力。

  只不过贾鲁这个名字,自己为什么没听说过?

  他没有在大明的官员序列中吗?

  朱瀚对周古山询问道:“贾鲁在哪?”

  周古山立刻道:“他辞官了,当年他在濠州被您和陛下打败后,他就心灰意冷,选择辞官了,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对他颇为爱戴,当年战败后百姓为了保护他,故而向您和陛下隐藏了他的行踪,去年我到濠州做生意,贾鲁大人生病了,我感慨他的品行,故而将其接到杭城,为其治病。”

  说完以后,周古山赶忙解释到:“殿下,请您放心,我除了对他家资助些许,找大夫帮他治病,其他再无任何瓜葛,请殿下您明察。”

  “贾鲁为官一任,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就算你和他有瓜葛又能如何?”

  朱瀚看了眼周古山,笑着说道:“你不要觉得,他是前朝的官,我们就会惩罚他,他能为百姓做实事,那我们就是一路人,为什么要惩戒他呢?这样的官员,就算放在大明,也有很多人不及他啊。”

  提到贾鲁,朱瀚也没兴趣去看周古山给自己寻来的大洋马了,对他说道:“他在哪,带我去见见他,能让百姓自发的保护他,这种官员值得留名青史。”

  “英王殿下您果然有大胸怀,大明亦如此。”

  周古山感动不已,带着朱瀚去见贾鲁。

  贾鲁什么时候去世的,朱瀚并不知晓,应该是身体有疾病的缘故,朱瀚见到贾鲁的时候,他还有些病态的虚弱,见到周古山他眼前一亮,想要感谢他,但看到走在周古山身边的人,身上有一种贵气,贾鲁也就把他感激的话咽了回去。

  他是元朝大臣,万一被人追旧账,周古山会受到牵连的。

  “老爷子,您看我带谁来了?”周古山却是很兴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贾鲁身边,对他说道:“老爷子,咱大明的英王殿下,知道您在杭城驻足,特地前来看您。”

  “贾大人好,朱瀚在此拜见。”

  说完,朱瀚面对惊愕的贾鲁,俯身就拜。

  朱瀚的态度,把贾鲁吓了一跳,赶紧站起来:“使不得、使不得,英王殿下您万金之躯,我不过是一罪臣。”

  “贾大人治水疏河,功在千秋,为何使不得?”

  朱瀚看着贾鲁,真诚的说道:“朱瀚这一拜,是替黄河百姓为大人拜,您受得。”

  提到治理黄河,贾鲁的神态立刻像是变了一个人,感慨的说道:“黄河传承了我华夏千年文明,却因我等没有尽心保护变成了危害,我等治水,不过是弥补前人罪孽。”

  抿了抿嘴唇,后面的话贾鲁还是咽了下去。

  其实,贾鲁更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战乱,现在的黄河他已经治理好了,可惜……这些话他不能说,毕竟当初挑起天下战乱的人,有眼前这位的‘功劳’。

  朱瀚倒是头一回听到这种说法。

  往常,别人说道黄河的危害,总是用神明之说。

  说什么天怒人怨之类的,可说是前人罪孽,这还是第一次听到。

  朱瀚询问道:“贾大人,你说的是不是唐宋时期,在黄河两岸侵占滩涂种田之事?”

  贾鲁眼前一亮,仿佛看到知己一般:“英王殿下也如此认为?”

  “自然。”

  见朱瀚要和贾鲁聊天,周古山立刻搬了个椅子让朱瀚坐下,朱瀚坐下后对贾鲁说道:“哪有什么天怒人怨,只是我们不在意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黄河孕育了我华夏文明,在宋之前,我华夏重心再北,人口亦是如此,黄河滩涂都是良田,只用来稳固河堤的确有些浪费,所以就肆意开垦,导致如今黄河水道一变再变。”

  贾鲁听完朱瀚的讲解,激动地不得了。

  知己!

  知己啊!

  贾鲁看到有人认同他的观点,身上的病态也消失不少,整个人的精神也振奋起来,然后就开始和朱瀚探讨关于治理黄河的问题。

  在朱瀚看来,后世让黄河从山东入海,是非常正确的抉择,他提出这个观点后,贾鲁却摇摇头,表示不赞成。

  朱瀚笑呵呵的询问道:“怎么,贾大人认为我提的建议不好?”

  贾鲁摇摇头:“殿下,非是不好,而是花费太大,国库恐怕难以维持。”

  “有何难?”

  朱瀚看着贾鲁,对他说道:“黄河是我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即便倾全国之力也要将其治理好,治水疏河功在千秋,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

  贾鲁看出朱瀚说话时的真诚,眼睛中闪烁着亮光,可惜很快就黯淡下去。

  自己不过是前朝的官而已,现在改朝换代,自己又怎能去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