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123章

作者:墨色江南

  不过,要想图谋江南,就要改变之前的方略。

  朱瀚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老哥朱元璋亲自从定远城来了滁州。

  “哥,你怎么亲自来了?”

  朱元璋是轻装而来,仅仅带来数十名亲兵,一看就是有急事。

  “七五,刘福通派人送来一道圣旨。”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有真的把圣旨当一会儿事的态度。

  毕竟,一个假冒的赵宋皇室韩林儿,怎么也不可能让朱元璋真的心服口服。

  “圣旨,什么圣旨?”朱瀚也是有些纳闷。

  所谓圣旨,不过是名义而已,还不都是大丞相刘福通的意思。

  “圣旨里说,山东海曲、胶州一带有当地义军举兵响应,正是大军进兵的好时候,让他们从淮东沿着东海北上入山东,支援当地的反元义军。”朱元璋说道。

  “哥,你答应了?”朱瀚眉头微皱,连忙问道。

  从淮河北上到山东,至少还有五六百里的路程,虽然有沿海和淮河支流可以利用,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兵力物力。

  很显然,这是刘福通在给朱元璋悄悄使绊子,想要消耗一下朱元璋他们的实力呢。

  山东沿海一带属于传统争霸格局上的边角地带,因为鲁中山区的阻隔,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

  “呵呵,咱可没有答应下来,只不过就是领了圣旨,到时候听不听,去不去山东,还不是咱自己说了算。”朱元璋笑道。

  老哥的这个决定,倒是让朱瀚丝毫没有意外。

  他们兄弟已经是红巾军中刘福通以外,最为强横的一股势力,若是没有这点眼光,只怕就被刘福通给吃干抹净了。

  “刘福通他们全力北伐汴梁,集中了全部二十多万大军,连旁边的徐州都没有多余兵力去攻打,更何况是山东的滨海角落了,让咱们去支援,倒也是说的过去。”朱瀚想了一想说道。

  无论如何,刘福通等人心中还是把驱逐鞑虏放在心中第一位的,支援山东义军的行动,也是有必要性的。

  “可是,咱们滁州,距离山东太远了,就算是从淮东北上,那也是远得很,咱可听说了,鞑子在山东根基深厚,光是益都府的马场就有骏马数万,各达鲁花赤汉人将领世家总计兵力数万,咱们派个千八百人根本不管用,少说也得上万人才行,可是这么多的兵马,粮草辎重都是得多到天上了,光是民夫就得是战兵的两倍才够用。”朱元璋幽幽说道。

  倒不是他们老朱兄弟忘了驱逐鞑虏大业,不肯去搭救山东的义军兄弟,实在是出动这么多兵马伤筋动骨啊。

  刘福通的北伐支援了粮草补给,淮东的张士诚支援了兵马和补给,现在定远和滁州忙着春耕和筹建工坊,也是需要花大钱的时候。

  不过。

  朱瀚仅仅是思索了片刻,立刻就是十分肯定的说道。

  “哥,山东的义军,咱们必须要去支援!”

  “七五,你是怎么想的?”朱元璋连忙问道。

  他可是知道自己老弟没有完全的把握,是不会说出这么肯定的话的。

  “哥,为了解决缺粮草缺银子的问题,我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去找江南的大富豪沈万三合作。”

  “沈万三?”

  “没错,就是沈万三,这个人精明的厉害,一定是能够看到蒙元气候不行,我们找他合作基本没有问题。”

  “这事靠谱吗?”朱元璋有些担心。

  “放心吧,我已经让施耐庵去了一次苏州,见了沈万三,基本还是靠谱的。只不过,现在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也是让我有些为难。”

  “七五,什么事情?”

  随后,朱瀚就把自己想要提前下手江南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后,也是大为认同。

  “七五,你说的不错啊,湖北的形势一片大好,蒙元已经是没有一兵一卒在湖北了,徐寿辉也已经是是广布官吏统治湖北,听说他的大将陈友谅已经是操练起来一支水军,若是真的东进江南,我们还真是危险了。”朱元璋说道。

  因为南北两派红巾军不和,湖北红巾军根本不会把朱瀚这个江南行省平章放在眼里。

  他们一旦南下,那就是南北两派红巾军火并战争开启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提前布局江南了。”

  “可是咱们人手不足,你不是说过,要在江南尽量用我们的人吗?”朱元璋说道。

  自从有了滁州、定远两个根据地,朱元璋已经是体会到了拥有自己完全控制权的好处。

  无论是军政民生,那都是毫无阻碍的施行各种政策。

  一旦江南治理的时候依赖世家大族豪强,那朱元璋想一想都觉得麻烦。

  “时不我待啊,我们可以一边图谋江南,一边对于豪强民众进行甄别任用。”朱瀚说道。

  江南的士绅豪强,有一些人还是识趣懂得合作的,只要把利益给足,他们也不会太过分,而且朱瀚还打算在攻取江南后施行新式科举,给下层的民众读书人一个投效自己的机会。

  只要参加自己科举的读书人,那就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

  “嗯,那就这么办,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朱元璋说道。

  “哥,我打算去一趟江南,亲眼看一看当地的情形,然后再知道周密合适的计划。”朱瀚说道。

  “什么,你亲自去江南?那可太危险了。”朱元璋很是惊讶。

  江南毕竟是蒙元地盘,一旦伯鲁等人起了歹心,朱元璋后悔都是来不及。

  他可不愿意让朱瀚去冒险。

  “哈哈,哥,你放心吧,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刘伯温多次来信,早已经是说了,伯鲁等人已经预料江南保不住了,天天提心吊胆,我们就算是大兵南下,他们也肯定不敢反抗,更何况我去江南肯定会做好完全准备,不会有什么人能够伤到我的。”

  朱瀚对于江浙蒙元高官们的内心,已经是拿捏的死死的。

  蒙元朝廷先后大败,不仅死了皇帝,还折损了百万大军,现在大都、汴梁又是陷入分裂内斗,只要不是蠢货都已经是看出来蒙元气数已经尽了。

  “那好吧,不过,你可一定要万分小心。”

  “嗯,没有问题。”

  忽然,朱元璋又是说道:“对了,你刚才说的支援山东义军,到底是怎么支援啊?”

  “这也正是我去江南的另一个目的,江南豪强大族们可不仅仅是因为种地等巨富发家,听说他们一个个都是经营海贸,拥有许多的船只舰船,让他们提供船只,运送粮草武器去山东,不就可以支援了嘛!”朱瀚说道。

  “可是这样一来,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朱元璋怕有些来不及。

  朱瀚微微一笑,仿佛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

  “哥,你刚才不是说,山东义军刚刚举兵不久嘛,咱们也没有必要火急火燎的去支援,先让山东义军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让其中不坚定的人暴露出来,也省的日后我们自己麻烦。”朱瀚说道。

  山东属于是蒙元经营深厚的地方,各路义军兴起之时,肯定有许多投机分子参与其中。

  必须要让蒙元反扑,替义军筛掉那些不坚定者。

  这样一来,等到朱瀚派人去支援他们的时候,才能够真的做到帮对人,也省的日后有反复无常的情况出现。

  “嗯,你说的有道理。”朱元璋点头说道。

  朱瀚也不跟自己老哥客套,最后直接是说道。

  “哥,你还是快点回定远吧,嫂子不是快要生了?”

  朱元璋闻言露出了幸福满足的笑容:“哈哈,的确是快了!咱找了个神医郎中,一经诊脉的就说是男孩!”

  临走的时候,朱瀚笑着问道:“哥,给我快出生的大侄想好名字了吗?”

  “想好了,大名叫朱标!”

  。。。

  山东,海曲县,两城镇。

  作为一个靠海的小城镇,两城镇上最不缺的就是渔民。

  沿海的农田贫瘠,种地属于低产的行当,出海打鱼又是危险辛苦的营生。

  一直以来,渔民都是吃苦耐劳的典型。

  不过,再吃苦耐劳也是有个限度的,今年开春以后蒙元朝廷的各种税赋加派就是开始了。

  每一条船征收二两银子的税赋,简直就是把渔民们往死路上逼迫。

  渔民们纷纷聚众抱怨起来,许多人想着去官府请愿,让朝廷降低税赋。

  但是,他们满怀希望而去,却不仅没有得到减免税赋,反而因为官老爷的发难,被一顿酷刑杖打。

  几个渔民首领被打得奄奄一息,抬回来之后没有撑过两天就一命呜呼。

  渔民们的怒火被瞬间引燃。

  正当聚拢在一起的渔民不知如何发泄心中怒火的时候,一个声音从他们人传了出来。

  “明王降世,明王降世!”

  “驱逐鞑虏,恢复华夏!”

  众人纷纷惊讶的望去,只见一个黝黑精壮的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人群中。

  有人认识他是当地渔民于得水。

  “于得水,你瞎喊什么?”

  “红巾贼的反语,乱喊是要抄家灭门的!”

  “杀全家啊!”

  面对众人的责问和惊慌,于得水却是一点也不害怕。

  他用手一指准备下葬的两个渔民首领:“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怕死?”

  这个于得水从小家道中落,算是读了一些书识字的人。

  对于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渔民们很多时候都是向他来请教,所以他的威望还是不错的。

  眼下众人听到于得水的话,全都是聚拢了过来。

  于得水见状,露出得意的神情。

  他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说道。

  “昨天夜里,我得到太上老君的托梦!”

  众人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连忙问道。

  “于大哥,托梦说了什么?”

  “对啊,于大哥,快说说!”

  “太上老君来救咱们了?”

  于得水露出神秘的表情,他用手一指上天,然后说道。

  “俺在梦里得到太上老君的话,让我们按照天意办事,否则就要天打五雷轰,永世不得超生!”

  众人见他卖关子,全都不乐意了,一个劲儿的催促他赶紧讲。

  随后,于得水清了清嗓子,然后又是说道:“太上老君在梦里说,他老人家已经是降下来了天书,就埋在东边的河滩里,让我们自己去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露出惊骇加怀疑的神情。

  这些不识字的渔民,平日里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海曲县的县令,还得是在城里远远看一眼。

  如今听到天上神仙太上老君亲下了天书,全都吓得不知所措。

  最后,在于得水的带领下,近百名渔民跟着他来到了河滩上。

  这是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河道上满是松软的河沙。

  众人在于得水的带领下开始四处寻找‘天书’。

  过了没有一会儿,就听到于得水一声大喊。

  “找到了!”

  “在这里!”

  众人听到喊上,一个个的围拢过来。

  只见于得水在河滩沙地里挖开了一个浅浅的坑,里面躺着一个不到二尺高的石人。

  “还有字!”

  有的渔民立刻看到石人身上的朱砂字,立刻大叫起来。

  这一群人里面,只有于得水识字。

  他命人抱出来石人,然后大声的读了起来。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