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69章

作者:圣代新君

  三则,兵贵在精,不在多。

  金茂原本的兵员,算上豫章郡的二队和女军也不到两千人。

  冒然招太多,管理、训练都是个大问题。

  现在金茂又不会亲自带队训练,基本上都是老带新。

  目前,他手下满打满算,不到六百老兵能带兵训练,也就是一个老兵要带6-7人。

  已经很极限了。

  除了收粮、招兵,发展还得靠基建。

  各县生态圈要搭起架构,不然,水田肥力不够,明年种二季稻的收成,可能还不如一季稻。

  搞生态圈,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基建。

  不仅如此,金茂还得各县跑,因为没人懂怎么建,全靠金茂指挥。

  大致方向把握好,接下来就是各地汇报、总结、指示。

  刘甘负责的松古乡和瑶乡已经走上正轨,但也遇到了难题。

  “眼下两乡田亩超过三万亩,山民民力不足以开荒。”

  刘甘请求:“请明公准许接纳更多山民加入开荒。”

  “准!”

  现在铁材足够,工业部门不再满足于制造农具。

  “我想创造一些威力强大的兵器!”刘方两眼冒光:“我认为投石车很有意思…”

  金茂直接打断:“你先学会怎么造兵器吧。接下来一年,我要四千新兵人手一把武器,三年内人手一套铁扎甲!”

  “刘伯武,伱能做到吗?”

  刘方只是个技术宅哪懂计算,扭头看向刘木。

  刘木起身,他找到施展自身才华的地方:“禀明公,今有铁匠十二人,木匠八十七人,泥瓦匠一百零一人,学徒四百零一人。”

  “这些已经算上郡太守送来的所有匠人。”

  “制造一把环首刀需要…”

  刘木巴巴一通算,按照现在的生产力,三年内都造不出四千把武器,更别说铁扎甲了。

  “那就继续招人!”金茂摆手道:“招更多人来。”

  刘木呆滞脸。

  金茂叹气,经常跟谋士们斗智斗勇,都忘记最初手下人的才能有限了。

  “只招学徒就行,每种工匠抽十名技术突出的人出来,俸禄加倍,让他们专门教学徒,平常不用干活。”

  想了想,金茂又补充道:“三年内,谁带出师的学徒最多,我许他一官半职,纳入考核体系。”

  “轰”会议整个地炸锅。

  工匠当官,还能继续升职,跟他们平起平坐?

  闻所未闻!

  但没人敢质疑,金茂刚刚才处罚一批人,现在谁敢冲上去触霉头?

  大伙不由地把目光看向虞翻,后者果真无畏,直言上谏:“明公,此事不妥!”

  众人佩服。

  金茂没有发火,道:“仲翔,你虽没了官身,也可直言,有理即可。”

  “谢明公。”众人和虞翻都松口气,谁也不想真跟一个不能说实话的主君。

  接着,虞翻也没有强行怼,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东汉有工匠的官职,但没有工匠晋升的途径,一般工匠地位低下,谁会管工匠有没有可能升官。

  这算是开先河,被人知道告上去,那可是僭越大罪。

  金茂满意点头,虞翻知道收敛就不错,值得培养。

  不过,金茂有自己的考虑,三年后,世道都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谁还有心思来管他?

  “我不仅要给工匠升官,将来我还要为农人升官,一并纳入考核体系!”

  金茂语不惊人死不休:“你们不要太看轻工匠农人,在我眼里,他们的力量无穷尽。”

  这件事,金茂态度很坚决,众人也不再劝。

  …

  七月份又是收获的季节。

  金茂又一次见到小黄门张铁,这才多久?又要交费了?

  一问才知道,人家是来找太末名士盛宪的。

  “吴郡范太守举荐盛宪为孝廉?”

  金茂觉得这也太离谱了,隔壁郡都把手伸过来了?

  “盛宪还要去洛阳当尚书令?”

  金茂纳闷:“盛宪哪有那么多钱上交啊?”

  张铁无奈道:“举孝廉不用交钱,尚书令的钱有人代缴了,人家是名士嘛。”

  不过,你去太末县就去呗,干嘛特意绕路来找我?

  果然,那么清廉就不叫东汉末太监了。

  盛宪那只是顺路,找金茂才是真实目的。

第83章 你不贪,我怎么升官发财?

  “都尉上次的油真乃极品!”

  张铁眉飞色舞道:“国家(皇帝)赞不绝口,都尉你啊,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金茂讪笑,汉灵帝看重算好事?

  果然,张铁接下来的话就验证猜测。

  “往后,都尉除给我家阿父的那份,还要给国家上贡一份,这可是几世都修不来的福份!”

  张铁笑得像只饕餮,贪婪、危险。

  幸好,这算是戏志才预料中的情节,金茂早有准备。

  “张黄门可别说笑了,我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哪来的福份啊?”

  张铁神色一肃:“都尉可别叫错了,奴婢现在是黄门令。”

  金茂还以为是啥呢,就这?

  “哎哟,看我这笨嘴,恭贺高升,我就送个五十桶油给您赔礼道歉。”

  张铁越发贪婪:“都尉怎么不送礼庆贺奴婢高升呀?”

  “这回,奴婢可是有好消息带给都尉呢。”

  金茂恶寒,为了好消息,又忍痛送了五十桶。

  张铁乐得合不拢嘴,凑过来小声说:“都尉不是想升职成郡守吗?”

  一股子浓厚的脂粉味夹杂尿骚味冲鼻,金茂面无表情控制情绪,因为太监最恨别人戳痛处。

  见状张铁非常满意,道:“今年吴郡范太守任期到了,要返京述职。”

  “哎呀!黄门令怎么不早说!”

  金茂喜笑颜开道:“最近,我这油多得都快没地方放了,这次您就先带五百桶油回去,就当今年份的上贡!”

  “吴郡太守一职,就拜托您了!”

  张铁连连摆手,佯装严肃道:“都尉不可乱说,明明是国家慧眼识珠,奴婢怎么敢居功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金茂继续下大饵钓大鱼:“若是此事成了,明年我上贡加倍!给您的那份也加倍!”

  张铁大喜:“奴婢恭贺金郡守高升!”

  金茂大笑不止,没想到升官会这么简单。

  付出三千多桶油而已,跟吴郡太守完全没法比。

  吴郡建业那可是产铁大县,而且吴郡可比会稽郡富庶多了,要是占了吴郡的地。

  芜湖,起飞!

  不过,张铁贪婪,金茂更贪,他不止要吴郡,还要隔壁豫章郡。

  “您看这事有操作的空间吗?”

  金茂道:“吴郡世家大族太多,我怕遭受排挤站不住脚跟,就想着要是有豫章郡太守作为退路,那就太好了。”

  张铁被金茂的胃口震惊,良久才沉吟道:“都尉可还记得奴婢之前说的话?”

  当然记得!

  金茂两眼贼亮:“那就是说有操作空间?”

  “奴婢可不敢保证。”张铁为难道:“国家的心思不能猜。”

  金茂凑上去压低声线道:“给您的份再加倍!”

  张铁这才喜笑颜开:“金郡守放心,此事包在奴婢身上,豫章郡嘛,穷乡僻壤不是什么大事!”

  感觉有被冒犯到,金茂忍耐着赔笑。

  接下来,两人就是闲聊,看着唐家商队把油装车。

  这是唐家商队第四次来了。

  前三次中除了第一次走远路去洛阳,两次都是运油到山阴县。

  那是唐瑁以收债的名义,连本带利地拿走二千斛油。

  按照唐瑁的话来说:“我的家的书价值千金,给你两车书,远超那万石粮草的债务。”

  都是一家人,金茂也就不扯皮,以后迟早要让唐姬连本带利从娘家顺回来。

  所以,这次唐家商队还带来两车竹简书。

  这可把阚泽高兴坏了,他原本想着能有十来卷就不错了,竟有两车!

  “明公,唐太守并未糊弄您!”阚泽兴奋道:“这些书都是珍品啊!”

  看到一向少年老成的阚泽那么兴奋,金茂也很高兴:“你放心,将来只会更多。”

  阚泽用力点头:“明公,我先整理书籍。”

  “嗯,伱先忙。”

  这时,张铁恰当时机的凑上前,问道:“金郡守似乎对书籍情有独钟啊?”

  金茂扭头看到张铁两眼放光的表情,才想起洛阳才是全国藏书最丰富的地方。

  不过,金茂知道不能先动心露怯,不然张铁狮子大开口,这买卖就做不成了。

  两人一顿拉扯,最终定下,一卷书不论质量,只要金茂这边没有藏书,就要十桶油。

  生意就这么定下。

  张铁暗喜:“这哪是土豪,这是狗大户!我得想办法多掏点好处出来。”

  金茂心中也很高兴:“菜油年年有,明年会更多,以后我要办个图书馆,把全天下寒门子弟全吸引来!”

  双赢!

  既然要造图书馆,那造纸就得安排上。

  东汉出现的“蔡侯纸”光滑平整,已经能够正常使用。

  只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纸张在洛阳皇贵之间,小范围使用流传。

  像会稽郡这么偏远的地方,纸就变得无比金贵,导致大部分士人官吏不敢用纸而是以竹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