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第39章

作者:圣代新君

  “仲翔,你的计谋很好,就是不切实际。”

  “你还是跟着我季父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虞翻急了:“明公,此乃下策,我还要上策和中策。”

  “啊对对对!”金茂直接点破:“上策是不是以逸待劳,中策是不是借力打力?”

  “啊这…”

  “仲翔啊,你还年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金茂有点失望,这位“大才”没有期待中那么强力啊。

  “希望是个长于内政的人就好了。”他心想。

  为了配合刘甘展开工作,金茂派兰芝率新组建的五百女军一同前往。

  女军任务繁重,不仅要护送新投靠的百越老弱前往瑶乡,还要在安排农务的基础下保证训练。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一个女兵喊苦喊冤,这世上能对底层女人好的人,怕是只有金茂了。

  要论忠诚度,只怕没有比女军更高的了。

  虞翻这边也派了二十名县兵精锐跟着,鞍前马后,一路护送。

  这位可是个大宝贝!

  敢去也能去基层历练,可不是每个名士都有这个魄力。

  送人去办事后,金茂又要开始奔波忙碌了。

  “仲翔啊,你可别只有这点能耐,不然,我就只能再去找荀彧了。”

  …

  七月二十日。

  早稻收割工作进入尾声。

  缙云山和丽州两地,共计两千亩水田,产出八千余石稻米,比预估的产量高了两三成。

  金茂按照约定分配粮草,共得近五千石稻米。

  别看早稻口感不好,那也总比饿肚子强多了!

  金茂令人将这一结果,奔走告知各乡。

  整个乌伤县为之轰动,那些没签的乡绅悔得肠子都青了,求爷爷告奶奶想重新签约。

  可后悔药哪有地方买?

  金茂给后来者全都提高一成收获,也就是金茂七乡绅三。

  接受就签,不接受就滚。

  于是,大多数又退缩了,只有少部分咬牙签下。

  金茂也不在意,等松古乡和瑶乡开发出来,他又多好几万亩良田。

  乡绅这点利益,纯粹是看在同乡的面子上,照顾一二。

  晚稻的播种却出现了难题。

  太末原焦家所有的两千亩水田,再加上丽州和缙云山的两千亩,以及松古、瑶乡两地近万亩。

  这么多田地,稻种是个大问题,另外太末县该交给谁去管理?

  “哎呀!我真笨啊!”

  金茂懊恼:“仲翔身为士人,肯定认识不少读书人啊。”

  “我怎么就没想到让仲翔给我介绍一批人来乌伤呢?”

  至于荀彧,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金茂赶紧开始写信,不过,这次不是给荀彧,而是给虞翻。

  很快,虞翻来了回信。

  信中提到,虞翻在瑶乡很顺利,就算松古乡一次没去过,也被他安排地井井有条。

  他“谦虚”地表示,金云、刘甘那般细致认真地工作,他做不来。

  但统筹安排,分配管理,小意思啦。

  最后,他很“委婉”地表示:“人才?什么人才?屁大点的乌伤县,还能难得到我虞大爷?”

  这小子是真飘啊。

  金茂招来信使询问,事实跟虞翻说的大差不差,南边二乡一切井然有序。

  看来虞翻管理四、五千人是屈才了。

  金茂二话不说,提笔就怼回去:“滚回来!”

  “要是管不好乌伤县,我就是你大爷!”

  等信使一走,金茂畅快大笑。

  “我终于有了像样的人才!”

  “虞仲翔!不愧为名士!”

  比那什么狗屁名士盛宪,强了一万倍!

第45章 士别十三日,当刮目相待【求追读】

  最近,虞翻回来了。

  虞翻还真没吹牛,至少管理缙云山、丽州、瑶、松古四乡,毫无压力。

  金茂第一次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

  这样一来,金茂轻松多了,能去想、去做更多的事。

  而暂理工业主管的刘方,最近却遇到了难题。

  他好像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

  确切地说,如果金茂没有更新奇的玩意儿要他去创造出来,只是重复去制造,刘方就觉得无趣。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技术宅来说,非常致命。

  因为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供得起一个技术宅去发明创造啊?

  这天,刘方漫无目的地跟在金茂身后一整天了。

  到最后,金茂实在忍不住问:“你很闲吗?农具做完了?”

  东汉时的农具很完善了,连播种机都有!

  当然,耕地的耦犁要两头牛,效率各方面也没曲辕犁好使。

  这对会稽郡这种缺牛的地区来说,很致命

  所以,刘方在金茂的指导下,也已经造出曲辕犁,现在一人一牛就能耕地。

  就算牛不够,也能用马和驴代替。

  面对金茂的问题,刘方闷闷道:“不想造。”

  “?”

  金茂意识到了什么,放下手中的活计,“伯武(刘方表字),你的工作非常重要。”

  “你看大家伙,没有伱这么年轻的身体、强壮的体格,却能用你造的农具,把犁地这么重的活都干完了。”

  “所以,你要造更多的农具,这样才有更多的人能吃饱饭,才有力气种更多的地,救更多的人。”

  “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刘方双眼冒光,激动地跪下来,给金茂行了个大礼:“我懂了!谢谢明公。”

  看着刘方干劲十足地去上工,金茂欣慰地笑了。

  好心情没一秒钟,金茂就拿着喇叭,粗着嗓子吼起来:“看什么看?都给老子干活!”

  “再不抓紧,错过晚稻播种时间,你们等着喝西北风吧!”

  田地里,不论是汉民还是山民,全都嬉笑起来,这是最早一批跟金茂相处的人,早就熟知他的脾性。

  要说金茂对士族心狠手辣,那么对百姓就非常和善,从不随意打杀。

  就算有人犯了错求原谅,只要得到受害方谅解,金茂只会送个劳改套餐,而不会直接杀了。

  当然,该杀的人,他也不会手软。

  日常抽样检查完农业,金茂又匆匆赶往校场。

  如今粮、油、盐都不缺,以前不敢想的体能训练就可以提上日程。

  按照金茂设想,百越军有山林生存的经验底子,完全可以来个负重越野训练。

  既能增长体能力量,又能增加长途作战能力,一举两得。

  至于县兵队,则着重往步兵发展,刀盾兵、长矛兵、弓弩手等。

  自然县兵队也免不了长途拉练。

  这样一来,有融合迹象的山民和汉民就要进行拆分,这又违背了金茂的初衷。

  两相为难。

  “仲翔啊,你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既然如此,明公何不以战代练?”虞翻放下竹简,他干完活就喜欢偷闲看书。

  “怎么个以战代练法?”

  虞翻拿出四卷竹简分开放置在桌上,“这是焦家四县分支。”

  “这是诸暨县分支,也就是离我最近的一支。”

  “我方无法一次性消灭四家,但却有能力消灭其中任何一家。”

  金茂疑惑:“这我知道啊,可是我若是动了一家,不就等于打草惊蛇了么?”

  “万一焦矫跑了怎么办?”

  虞翻不耐烦怼道:“您要先等我说完呢?还是您要先说?”

  金茂回怼:“你上回的计策我不可能采用!”

  虞翻伸手示意,请展示。

  “好好好,你来说。”金茂妥协:“我闭嘴好吧!”

  虞翻这才指向一卷竹简:“这是诸暨分支。”

  然后将之推下桌子,“如今他被消灭,也就是说打草惊蛇了对吧?”

  金茂点头。

  “若是焦矫在这,那一劳永逸。”

  “若是不在呢?”

  “焦矫会害怕,他要么想办法逃跑,要么殊死一搏。”

  虞翻说出完整计谋:“与其猜在哪一家,何不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呢?”

  “而且!”

  “这还能测试各县豪强大族和郡太守的态度。”

  “若是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那正好!您就可以按照原计划一家一家地逼出焦矫来。”

  “若是引起他们的反感,也简单,等过段时间,他们逐渐淡忘,您就又可以故技重施,除掉第二家。”

  “仲翔,士别十三日,当刮目相待!”

  金茂称赞:“你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谋士了。”

  虞翻先是得意一笑,突然意识到不对劲:“难道我以前不是?”

  “哎,都过去了。”金茂岔开话题:“我们还是合计具体细节为上。”